媽媽,您是我的愛,更是我的痛!

媽媽,您生我養我,曾經我是那麼那麼的的愛您,可如今,想到您我就心痛的無法呼吸...

媽媽,您是我的愛,更是我的痛!

01 渴望長大

教室裡語文老師問:你們有自己的願望嗎?

十多歲的我:“我想快快長大,長大了可以自己賺錢,做自己想做的事”。

老師笑著說:人都渴望長大,但長大後會有各種的壓力與不如意又會懷念童年。

我並沒有在說話,但我心裡很堅定:

無論長大後有多少狂風暴雨,我都想長大,我再也不想過這種膽戰心驚向別人要學費的生活了!

02 家有蘇大強

我有一個“蘇大強”式爸爸:

沒能力賺錢、又不想吃辛苦;

小錢不稀罕、大錢賺不來;

明明連努力都不曾努力,卻以沒本事改變為理由、心安理得接受別人的看不起,還說“等我們長大了,我們過得好了,別人就不會看不起我們家了”。

35歲之前我爸爸幾乎沒做過什麼工作,一直靠爺爺微博的退休金養家。

爺爺去世後,家裡沒有經濟來源,還有三個需要花錢的孩子,日子已經到了快過不下去的地步,我爸爸在被迫搞起了養殖,但從此他也開始卻對家人花錢“虎視眈眈”。

每一次學校交費,每一次和家裡要錢,不管花錢的理由是什麼、爸爸和媽媽都會爭吵一番。

每一次我都懷著無比恐懼、忐忑不安的心情,拖到萬不得已才說出自己需要交錢。

然而,每一次等待我的都是不滿和質疑;“怎麼又要錢”,“為什麼你花的比別人多”,“能念就唸、不念拉倒”

每一次我都偷偷哭後又假裝沒事人似的背上書包返回縣城的高中。

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媽媽送我上車後,穿著格格不入的老式衣服、拿著幾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送到車上,對我說:拿著去學校吃吧。

我推搡著不要,讓她帶回去給弟弟妹妹吃。

媽媽說:他們還小,你帶去學校吧。

最後我也沒拿蘋果,我用眼睛的餘光看著媽媽下了車,卻不敢抬頭看她。

等到車開走後,我才從後車窗去看媽媽,卻看見媽媽站在路邊一邊朝著我離開的方向看,一邊低頭擦眼淚...

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任眼淚肆意流淌。

03 媽媽,是我拼搏的動力

我的媽媽,聰明能幹,上進、不服輸,不懼怕村人的嘲笑,相信自己有手有腳,只要努力,別人有的自己也會有。

媽媽本是個愛美、要面子的人,卻為了家計,心甘情願的穿著結婚時的棉衣穿梭在格格不入的街頭,還嘴硬說以前的衣服質量好。

在那艱難的日子裡,媽媽竭盡所能的愛我們,她既要頂著外面的壓力想辦法掙錢改善現狀,又要照顧我們三個的生活,還要在別人質疑我們家的時候堅定地告訴我“你就放心的去學習,天塌下來有媽在呢,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都會好的”!

每一次我們生病或者學校有事,都是媽媽忙前忙後張羅,不論我們病的多麼嚴重,我爸永遠不會出頭,都是媽媽揹著我們看醫生、照顧我們。

我的媽媽,那麼有骨氣、要面子的一個人,卻為了我們隱藏了本心,她的心得有多麼的痛!

我發自內心的心疼她,那些年我拼搏的動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帶媽媽“脫離苦海”。

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賺錢,我一步都不敢懈怠,因為我知道我每往前走一步,我媽媽就離幸福近一點。

所以高考失利,我寧可放棄夢想走一個普通大學,也不想再回頭,我怕慢一步您就離幸福又晚一年。

媽媽,那個時候我是那麼的愛您!

04 獨自上大學

上大學那年,因為你要照顧弟妹,爸爸只喜歡窩在家裡,沒有人送我。

從來沒有坐過火車的我,一個人坐著24小時的硬座,拿著一個超級超級重的行李箱(擔心城裡物價高,我把半學期的用品都買好了)和大包小包獨自去了一千五百里外的城市求學。

因為行李箱裝的東西太多,箱子質量又不好,半路拉桿箱的輪子就掉了,我只能扛著超重的行李箱拿著大包小包去學校,到了學校還要拿著這些東西辦手續,領行李。都安頓妥當後,我整個人累已已經癱軟、無力再動一下。

後來提起這事,你總是和別人說,我是多麼的勇敢,多麼的獨立,可我暗自苦笑:我是不得不勇敢獨立!沒有選擇罷了!

媽媽,您是我的愛,更是我的痛!

05 為了您,我願意

熬過了大學,我終於可以工作掙錢了,但剛畢業那會兒工資低的養活自己都費勁,我怎麼幫您呢?

我盡最大努力縮減我自己的花銷,租住沒有暖氣沒有地板的簡陋遠郊房,夏天還好,一到冬天只能用涼水洗衣服,手被冰的通紅僵硬是常事兒。

為了省錢,我每天固定在去公司的路上買包子吃,這樣一天的飯錢基本就可以控制在10元錢,如果運氣不好沒買到包子就回家裡煮方便麵吃。

工作的前兩年,我一直穿上學時候的舊衣服不捨得買新的,哪怕知道我的穿著真的有點寒酸我也不在乎。

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只要能讓你開心,我什麼都願意,我知道你喜歡金飾卻一直買不起,喜歡漂亮衣服、身體不好沒錢調理,我用攢下來的錢給您買金項鍊、金耳環,各種衣服、我給您買營養品帶您看醫生...

我真的是在盡全力的去愛您!可您卻變了...

06 媽媽,您變了

您變了,您不僅不體諒我的處境,不關心我的為難,還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只要我提出異議,您不是嘴硬都是你的理,就是“我生你養你這麼多年,花你點錢怎麼了!

誰誰家的孩子不也是這樣的嗎?怎麼到你這就這麼多事呢?

您以弟弟年紀小為由,任由輟學在家的弟弟在家“吃白飯”,每天給零花錢也就罷了,還給我打電話說“別人家的孩子都玩電腦什麼的,就我弟弟沒有,爸爸不讓買,但是我弟弟需要鍛鍊鍛鍊腦子。連續一週每天給我打電話說這事,直到我答應給買才結束。

您說您生病了,差點就暈過去了,看見別人穿的碎花衣服很喜歡讓我給買。說你送給別人的衣服都是以前我買的舊衣服、穿著不合身的,現在合身的衣服就那麼幾件而且也不是新衣服了,出門都沒像樣的衣服了,您說我給孩子花錢都不心疼,要件衣服我就心疼!!!

您說姥爺去世,每家需要均攤喪葬費,不敢和我爸說,怕他急眼,於是我給您出了一半。

您說,你不顧我爸阻攔、和我三姨去給我姥爺上墳導致樹林著火被罰款,我三姨罰的錢兒子給出了,你的那份還沒敢和我爸說,您說不用我出錢就是和我說說,然而連續三天我三姨、三姨家表姐大家輪番都來“和我說說”,後來以“我用打算給孩子報早教班的錢墊付”告終。

07 寧可回家待著,都不願意幫我帶孩子

後來,我上班沒人帶孩子,你在家也沒什麼事,我請你來幫我看孩子,這樣我多少可以給你點工資讓你補貼家用,我也可以繼續上班。

你來了七個月,每週只看5個白天,晚上和週末我都自己帶,我給您買各種好看的衣服,帶您去景點玩,帶您吃沒吃過的東西,儘管我每個月花在你身上的錢並不少,但過年回家我還是給你拿了一萬過節費,家裡的親戚說看孩子是高薪工作,一萬太少了,但我那個時候手裡只有兩萬塊,我是真的拿不出來了。

你惦記我爸,惦記弟弟,不願在我這。

後來,在孩子爸爸和我鄭重溝通後,讓您回了老家,我全職帶孩子。

我產後身體一直不好,孩子累人,我一個人帶他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四肢全得靠貼膏藥緩解疼痛,可您寧願在老家待著都不願意來我這幫幫我。

還三天兩頭打電話說三口人在家待著沒收入、沒指望、弟弟還沒說媳婦之類的。

我做了老公的思想工作,從準備買房落戶的錢中拿出十萬,給你們轉讓了大學食堂檔口,租了房子,準備了各種需要的東西,每天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各種查資料幫助你們,就希望你們能有一條出路。

為了你們,我沒心思管孩子,晚上孩子睡了我一邊對他深深的愧疚,一邊熬夜給你們查各種問題,我盡全力的頂著老公的壓力幫助你們。

可是你們今天抱怨做餐飲類,明天抱怨這麼累還不掙錢不如出去打工,做了三個月幾乎沒有一天不抱怨的。

每一次遇到問題都找我,從來不想著自己解決,不是說累不掙錢不如打工,就是說你們根本就沒幹過不會幹,我不應該讓你們幹這個賠這麼多錢。

你說,你已經五十多了,學不動了,想回家了。

你說,你生我養我,再難再苦都把我養大了,你對得起我

你說,花我點錢知道我就委屈,但我給那麼小的孩子花錢從不心疼。

你說,我爸多不好多不對都是我爹,我都得管。

你說我弟弟和我是一奶同胞怎麼辦我自己照量著來……

媽媽,您是我的愛,更是我的痛!

08 媽媽,您讓我心痛

媽媽,這麼多年你每次打電話都會問我每個月掙多少錢?工資漲了多少?卻從來沒有問過我每天加班加點累不累,房貸壓力大不大。

你只看到了你們一家人和周圍人的差距,卻不曾想到我如此努力如此拼搏依然不如那些掙的沒我多的人過得好。

媽媽,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不來到這世上,也不願在那麼無力的環境中“心累”的長大還揹負著無休無止的道德枷鎖!

媽媽,感謝您生我養我,感謝您曾為我所做的一切,曾經在我心裡您是最重要的人,我甚至希望我的丈夫、我的孩子都能和我一樣的去愛您。

可如今,想到您,想到你們這個家,我的心痛的無法呼吸。我曾以"您沒受過教育,您也不知道如何做好父母"來寬慰自己,我自欺欺人的去理解您,那個時候我想“如果我不幫你,你還能找誰呢?”

但後來我發現,

縱使您心裡什麼都清楚,您依然選擇義無反顧的讓我當我爸、弟弟的墊腳石。

您明知道我們經濟緊張、我和老公為了給你們拿錢的事吵架的情況下還是選擇讓我們出錢,雖然當時你說你可以出一部分,但是這種事你已經說過無數次了,也只是說說而已。而且後來我知道你並不是一點錢沒有,您是有的,但是你在給兒子留著。

我不計較錢的事,但你們不管我死活,不管我多難多累都以“我至少比你們強”,“知道我委屈,但攤上了也沒辦法”為理由,讓我無休無止的幫助變成了“理所應當”,我是無法忍受的。

為人父母,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09 何以為家?

媽媽,我不否認時至今日,我依然感激您在我最痛苦無助的歲月裡給予我竭盡所能的愛與理解。

正因為這樣,我深知雪中送炭的可貴,我也真的願意盡我所能去養育您。但我不會像以前那樣無休無止的去為你們的行為買單,我還有自己的家庭要生活,我也有孩子要養育!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用心養育孩子,做懂孩子的媽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 沒資本把孩子送到名幼,但卻從未放棄過努力;
  • 不能給孩子優質的學校教育,那就努力為孩子提供一流的家庭教育
  • 傾聽孩子的內心,做懂孩子的媽媽
媽媽,您是我的愛,更是我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