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蘇東坡曾被貶嶺南,然其人大肚能容,開朗豁達,硬是將滿腹苦水變成了對嶺南風物的甜美讚歌,其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是成為千古絕唱。那時候,他大概沒有想到,200多年後,會有兩位帝王來到香山,亦深迷嶺南荔枝。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嶺南名果荔枝(中山市檔案館藏)

傳說,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宋端宗被元兵追逐,路過香山,來到當時被荔枝林包圍的南區沙湧村,暫住鄉紳南寶家。陽春三月,一日傍晚,八歲的皇帝趙昰和其六歲的弟弟趙昺(後來的宋懷宗)見到樹上果實累累,不知何物。問近侍,答荔枝。少年皇帝食指大動,然果青味澀不能食。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中山水鄉荔枝豐收(中山市檔案館藏)

兩位少年暗中向老天祈禱荔枝快熟。金口一開,感動了神靈。第二天一早,天公作美,滿園荔枝成熟了。兩位少年著人摘下一嘗,已沒有澀味,但到底熟得倉促,糖分不足,所以甜中帶酸,半酸半甜。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中山水鄉農民收穫荔枝(中山市檔案館藏)

因為成熟時間早,這種嶺南佳果,得名“三月紅”,成為了荔枝家族的“迎春使者”。它每年“雨水”過後開花,“清明”、“穀雨”結果,農曆三月底就大量上市,比其它品種要早一兩個月時間。其特點是果殼色澤鮮紅,果體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食之使人醒脾開胃,別有風味。現三月紅已傳到各地。廣東、福建、廣西、雲南、海南等地都有出產,但人們普遍還是以中山的三月紅為正宗。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1983洪家基石板橋附近的荔枝園(中山市檔案館藏)

三月紅果期過了之後,喜愛荔枝的人也不用擔心無荔枝可食,因為元枝的熟期緊接三月紅而來,剛好填補了市場空隙。吃完了元枝,也不用遺憾,因為果大、質優、外觀美、耐藏性好的遲熟荔枝品種——白葉又上市啦。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1985年旅居美加的中山籍學生在吃荔枝(中山市檔案館藏)

除了這三種中山荔枝名種,經過果農長期培育、改良,荔枝品種已經非常多了,如元枝、黑葉、桂味、淮枝、糯米餈、掛綠、水晶球、妃子笑等十幾種。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1987年石岐玻璃總廠組織外商摘荔枝(中山市檔案館藏)

上世紀中期,中山組織農產品調查,更是發現了一個大大的意外之喜——南區龍環村居然有5株七八百歲的古荔枝樹。當地村民反映,先祖在開村時曾種下數百株荔枝樹,後經歷史變遷,現在僅留存5株。有老人回憶,最老的一株古荔枝樹,樹冠面積曾達一畝多,夏天能讓數百村民在樹下乘涼。

【香山印記】一顆荔枝,帝王曾來香山嘗,今700多歲古樹仍掛果

2014年,南區永安二路旁山坡上荔枝喜獲豐收。(中山市檔案館藏)

1943年,南區兩顆最老的古荔枝樹大豐收,其中一株掛果達6000多公斤,另一株掛果4000多公斤,創造了當時的歷史記錄。目前,這幾株荔枝古樹,還在掛果,它們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目前它們都被保護了起來。

中山素有“水果之鄉”稱謂,神灣菠蘿、茂生香蕉、脆肉龍眼、火龍果、甜橙、香蕉……獨有那荔枝,不但好吃,又有故事,有亮點,有特色,尤其三月紅,更是讓人沉醉。如果來到中山,如果喜歡荔枝,請一定不要放過三月紅哦。當然,俗語有云,一顆荔枝三把火,所以,荔枝好吃,也要適量,千萬不要跟東坡居士學,日啖荔枝三百顆呀!

部分資料來源:《中山市志》、《中山市農業志》

文丨譚朝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