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範氏兄弟甘當“領頭羊”

5月11日,鹽池縣高沙窩鎮施記圈南臺村1000畝金絲垂柳、新疆楊、國槐等樹木生機勃勃。

在鹽池縣鑫宏養殖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灘羊養殖園區內,範志偉、範志東兩兄弟一邊探討養殖技術,一邊規劃今後的發展方向。

幾年間,範氏兄弟從輟學外出務工,到成立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實現年2000多萬元收入的致富故事,讓當地村民津津樂道。

2004年,家境貧寒的範志偉高中畢業後外出打工,從寧夏到甘肅、陝西,從石料場到煤礦,範志偉吃了不少苦。

2010年,範志偉的父親突發腦溢血離世。為了陪伴和照顧母親,他放棄打工,決定和弟弟範志東一起留在家鄉創業。灘羊是鹽池縣的支柱產業,兩兄弟選擇了養羊這條路。

範志偉發現,村子裡的養殖戶普遍存在缺乏養羊技術、經營方式粗放、銷路不寬等問題,在外打工多年的他產生了建立養殖合作社的念頭。

2012年,範志偉、範志東兩兄弟成立合作社,投資3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標準化灘羊養殖園區,並多次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幫助村民掌握科學養殖技術。同時,兩兄弟在一些農業網站上發佈銷售廣告,幫養殖戶打開銷路。有的養殖戶缺少資金,他們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充當貸款擔保人。看到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廣財整天為生計四處奔波,兩兄弟主動找上門,讓李廣財到合作社工作,解決了李廣財的生計問題。在他們的帶動下,已有68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2014年,受市場波動影響,灘羊價格大幅度下跌,部分農戶對養殖灘羊失去信心,全村的灘羊養殖數量降至不到2000只。為幫助村民渡過難關,兩兄弟及時轉變經營理念,創辦了高沙窩鎮首家電商服務站,通過網絡渠道拓寬農產品銷路。他們還跑到湖北、上海等地找到合作商,打開了銷往外省的市場。

兩兄弟並沒有小富即安,他們又自籌資金400多萬元,營造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和草原近1000畝,種植各類水保和生態樹木3萬多棵,擴建和改造灘羊養殖場1萬多平方米,使施記圈村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灘羊養殖規模達到2萬隻,電商服務站線上銷售灘羊達5000多隻,銷售額近600萬元。

範氏兄弟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去年6月,他們又成立了寧夏綠牛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向著更大的目標進發。“我們在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和荒漠化治理的同時,發展生態旅遊業,帶動村民把日子過得更好。”範志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