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對於黃歇的認識,多數人都是基於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劇《羋月傳》,《羋月傳》裡,孫儷飾演的羋月與青梅竹馬的黃歇在楚國發生了一段初戀。命運的陰差陽錯讓這段感情讓觀眾著實虐心了一把。“繁星如許,明月如初,前塵往事,從何細數……”。然而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卻和羋月毫無情感糾葛。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潢川,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三省通衢,水路便利,這裡自古便是魚米之鄉。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潢川縣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城,一水東流,城分南北,兩橋相連,獨具一格。縣城西北6公里隆古鄉境內,是黃國城池遺址。潢川縣歷史悠久,古為黃國,是中華黃姓發源地,也是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故里。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從縣城乘車十幾分鍾便到了黃國故城。萋萋原上草,初夏的古城原野上滿眼蔥綠,附近的百姓在這裡遊玩散步,很難想象兩千多年前這裡曾經是一個恢弘的古國城池。幾經開發修繕,黃國古城遺址已經成為AAA級旅遊景區。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叔單鼎,黃氏子孫的身世見證

登上夯土的高臺,視野極其廣闊,兩尊叔單鼎映入眼簾,三足兩耳,體積龐大,有頂天立地之感。這兩尊鼎全為青銅材質,造型大氣磅礴。叔單鼎是春秋時期黃國的器具,製作精美,造型別致。叔單鼎的真身幾經輾轉被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唯黃孫子傒君叔單自作鼎,其萬年無疆,子孫永寶享。”這幾句銘文中記載著黃姓子孫的民族源流和黃國的盛衰興廢。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黃君臺,黃國宮殿遺址

沿著草地中的小路向前走,在黃國故城偏南方向,有一個帶基座的石碑。臺基高出地面三四米,石碑上雕刻著三個字:黃君臺。春秋時期,作為黃國內宮,這裡的宮殿氣勢恢宏,街道寬闊筆直。從宮殿到廢墟,一地青草,掩蓋了千年的滄桑往事。

一池清水,碧波盪漾。據說這裡是天池遺址。歷史上的黃國故城有72眼蓮花井,這些蓮花井大都集中在黃君臺周圍,黃國因此水草豐沛、五穀豐登。事實上這個水池多年來從不幹涸,即便遇到大旱,它依然碧水清漣,的的確確是當地人的“天池”。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黃國曆史陳列館,濃縮的黃國曆史

黃國曆史文化陳列館是一座三進三出的仿唐宮殿建築群。進入第一道大門,便會看到14根十幾米高的石柱,據說象徵著黃國存國1400多年。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陳列館門前,正在上演潢川皮影戲。“一口訴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潢川皮影戲也叫“影子戲”、“皮娃子戲”、“皮摔”。幾個人組成一個演出團體,俗稱“一擔箱”。 一人司鼓,一人敲擊大鑼和手鑔,一人擊奏小堂鑼,二、三人在白布紗帳後,把皮影貼在紗帳上邊表演邊說唱,楚地遺風,盡在說唱中。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黃國曆史文化陳列館飛簷翹角, 迴廊環抱, 石柱盤龍,氣勢恢宏。近年來,在黃國故城境內出土了800餘件精美絕倫的青銅器,38件刻有銘文。其中,黃太子伯克盤、黃父盤、黃君簋、叔單鼎等4件青銅器還代表我國青銅器的最高水平出國巡展。陳列館裡,件件珍品攜帶者歷史的溫度,在時間的角落裡依然熠熠發光。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春申君黃歇起伏跌宕的一生,濃縮在這陳列館裡。黃氏家族的衍變像河流裡的浮萍,沉浮中,頑強前行。公元前648年,楚人滅黃,從此黃姓由一個擁有1400多年悠久歷史的王族國姓,變成了普通姓氏,背井離鄉,流散於全國各地。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黃氏宗族的變遷,如這潢河的河水,隨著歷史風雲變幻不斷輾轉。在黃國滅亡三百多年後,黃氏家族的中興因一人而改變,這就是春申君黃歇,春申君的出現成為黃氏發展史上一座豐碑。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在天池的旁邊,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衣冠冢就在這裡。文化尋根、考古祭祀、旅遊休閒,海內外的黃姓後人來這裡朝宗覲祖。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潢川,之後改封吳地,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常州、蘇州至上海一帶。相傳浦江為黃歇所鑿,也叫做“黃歇江”、“春申江”。如今,“申”成為表示上海的地域文化符號,春申君的傳說,也成為上海的“春申文化”。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蕭聲依依,綵衣飛舞,卻空留斜陽日暮,青山走遠 古道荒蕪,巍巍宮闕,難再細數……”。鼓瑟編鐘天籟之音雖已遠去,陳列館前,古箏清音卻嫋嫋傳來。千年一瞬塵與土,唯有道義永留存。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到黃國故城,細數黃歇的前塵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