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觀,對東北全面振興將是巨大挑戰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工作,把創新放到新發展理念之首,制定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一系列重大配套舉措。當前,創新已經貫穿於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創新在全社會已蔚然成風。

全國政協歷來高度關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本月中旬,還將召開專題協商會,圍繞這一主題建言獻策,為配合這次會議,我們採訪了部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兩院院士,請他們結合本職工作暢談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思考與建議,以饗讀者!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最近幾天,因為“鶴崗房價”,東北振興話題再次發酵。

隨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東北、西北等地區發展轉型中的“陣痛”尤為切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長期工作在東北,這些年來,“東北振興”與“東北衰落”的話題交替出現在他的耳畔。

作為一個“東北人”,他深知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改革開放以來,受經濟結構、體制機制及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制約,東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乏力的確是現實問題。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但一直以來,黨和國家並沒有忘記這個“共和國長子”。去年九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實現東北全面振興,關鍵是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根本出路在於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基礎是科研人才的支撐。” 盧柯始終認為,“科技創新”就是東北全面振興要牽住的那個“牛鼻子”。

近年來,長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區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驅動下,積極搭建各類科技平臺,利用市場機制廣泛吸引和聚集科技資源。反觀東北地區,原本就身在科研院所的盧柯,對東北地區科研院所體制機制相對落後僵化,對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缺乏吸引力,造成東北地區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孔雀東南飛”的現狀感同身受,“這對於發展已步履艱難的東北科研機構和企業來說是‘房漏又遇連陰雨’。”盧柯說。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儘管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穩定科技人才隊伍和優化發展環境,如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推出各類人才計劃,東北整體正向著創新實幹奮鬥自強的方向轉變和提升,但盧柯明白,東北人才外流“失血不止”的事實並沒有太大改變,急需國家各部委在政策舉措上給予特殊傾斜,“這一現狀如不能從根本上得到及時改觀,對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眼看著自己身邊優秀的同事、頗具潛力的學生,陸續選擇“離開”,如何把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留在東北黑土地上,成為盧柯一直思考的問題。“科研平臺應該是穩定和吸引科技人員的重要載體。”盧柯說,正是由於建國初期佈局的重要科研機構才在東北地區聚集了像師昌緒、王大珩、張存浩等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才支撐和引領了我國相關學科和骨幹產業的發展,並鑄就了優良的科研傳統。

從另一個角度,一直駐守在科研領域的盧柯認為,東北在搭建科研平臺上是有優勢的。“因為東北地區在材料、先進製造、能源等研究領域有良好的基礎和文化積澱,聚集了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質檢中心等創新平臺。同時,東北地區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基礎,創新鏈完整。”所以,盧柯建議,可以考慮通過在東北地區佈局材料與製造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構建國家級綜合研究平臺,有效整合相關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的優質科技資源,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產業技術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源頭創新供給和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通過構建這些科研平臺,為科研人才提供一方用武之地。”

卢柯院士:人才外流“失血不止”不能根本改观,对东北全面振兴将是巨大挑战

“從更深層次來講,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而體制機制是釋放科技人才潛能的重要‘開關’。”盧柯坦言,可以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契機,設立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點,探索新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最大程度地促進科技進步和科技人才的事業發展,釋放科技人才的智慧潛能,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盧柯,河南汲縣人,1965年5月出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遼寧省副省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