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習像打遊戲一樣?揭開“快樂學習”的密碼

不知道您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玩起遊戲廢寢忘食,做作業時卻心不在焉;也有的孩子拿起書就手不釋卷,研究起難題更是渾然忘我。同樣是學習,為什麼孩子們的狀態有天壤之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的話題。

如何讓孩子學習像打遊戲一樣?揭開“快樂學習”的密碼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快樂是如何產生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就通過對快樂的研究,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是指我們做一件事情時,全神貫注、忘我投入,並獲得心靈愉悅的狀態。

那麼,怎樣才能進入心流狀態呢?就拿我最常見的電子遊戲為例:在遊戲開始的時候,玩家能力低,關卡難度也不高,努力過關之後,就能得到獎勵一升級;下一級,玩家能力變強了,關卡難度也水漲船高,需要多費點勁兒,才能開啟更高關卡就這樣,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向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專注地完成難度適中的挑戰、並獲得及時反饋。在整個玩遊戲的過程中,玩家始終保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從而進入心流狀態。

如何讓孩子學習像打遊戲一樣?揭開“快樂學習”的密碼

瞭解了心流的產生原理之後,我們就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收穫快樂。

1、在寬鬆的環境中,幫助孩子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款遊戲中間充斥著廣告強制設定,那麼玩家也很難從遊戲中體驗到心流。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只有在寬鬆、沒有干擾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心無旁騖的專注於學習本身。並且,在制定學習計劃時,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音願進行平等協商,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參與制定的任務目標更加專注的完成。

2、能力和挑戰性要匹配

如果一項學習任務的挑戰性很強,遠遠超出孩子的水平和能力範圍,那會讓他感到沮喪和焦慮。反之,如果孩子掌握的技能高於當前的學習任務,他也會覺得索然乏味。在這兩種情況下,都無法進入心流狀態。因此,家長需要佈置有一定挑戰性、讓孩子經過

思考和實踐,有能力解決的任務。

3、即時反饋

在《羅輯思維》的一期中曾提到:孩子之所以沉迷於遊戲而不是學習,是因為他能夠在遊戲中得到及時的反饋,在學習中則不能,辛辛苦苦學習一兩小時、一兩天甚至更久都得不到及時的反饋,長此以往,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為了能讓孩子及時獲得反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學習進度表,每天梳理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也可以採取一些階段性獎勵措施,心理學研究證實:不確定性的獎勵效果遠遠好於固定獎勵,因此家長可以不定期的給予孩子一些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何讓孩子學習像打遊戲一樣?揭開“快樂學習”的密碼

我們最大的恐懼是恐懼本身,而我認為的恐懼來自對於未知的不理解,因此求知,就是擊破恐懼、焦慮的唯一法寶。總之,通過行動、交流和思考,逐漸引導孩子將混亂、枯燥的學習整理成富有結構的過程,孩子就會產生快樂學習的源泉——“學習心流”。

每天一小時,讓我們做更棒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