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本文3600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胶片摄影,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在数码摄影技术崛起之前,胶片摄影曾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数珍贵的瞬间,都以银盐光化学反应的形式被留在了胶片上。二十一世纪初,更方便快捷的数码摄影技术日益成熟,各种型号的数码相机不断刷新着各项技术参数,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数码照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低效而不稳定的胶片摄影很快就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柯达破产,富士减产,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胶片摄影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了“老年人的活动”,只有少数摄影师继续坚持用胶片拍摄。

然而胶片摄影并未从此彻底消失,人们很快又发现了胶片的一些特有的魅力,胶片摄影的过程和最后所得照片的独特风格,都不是用数码相机可以取代的。所以,胶片摄影很快又在年轻摄影师当中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自带“情怀”的摄影创作方式。近期,就连photoshop专家李涛都开始重新使用胶片拍摄,更是说明胶片摄影这一艺术形式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对于广大的八零后来说,也许还会有一些关于胶片的记忆,但是对九零后和零零后来说,也许对这一摄影方式还缺乏了解,那么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有关胶片摄影的知识吧。

早期感光技术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人们曾经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世界

在摄影术诞生前,人们普遍使用绘画来记录世界,文艺复兴后,欧洲的画家们把油画这一艺术方式发展到了极致,他们观察光与影的关系,计算透视与比例,并通过画笔在平面上对现实中的场景进行精确的再现。在那个时代,无论是人物肖像,还是仪式场景,都需要由画家来进行记录,“画得像”成为了当时评判画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虽然当时不缺高水平的画家,但是画作多少会受到画家的主观影响,并且油画的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学者开始探索更为直接的图像记录手段,摄影术由此而诞生。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物》

摄影(photography)是由photo和graphy两个词根组成,意为“用光绘画”,这说明最初的创造者把摄影术当作是一种绘画的手段。法国画家尼埃普斯通过对过去文献上关于小孔成像原理的研究,结合大量的实验,创造出了用犹太沥青保存影响的方法,并在1826年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成为摄影术的开端。

尼埃普斯的沥青感光法的原理跟现代胶片很相似,先让沥青涂层在镜头(针孔)后进行曝光,再用显影液(薰衣草油)进行冲洗,得到了照片。这种原始的感光方法最大的不变就是曝光时间太长,尼埃普斯用了整整8小时来拍摄这张照片,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沥青材料的iso值可能连1都不到,并且正是因为其对光线敏感度低,冲洗过程中并不需要定影。沥青材料虽然还不是胶片,确是胶片的雏形。学者达盖尔在1837年发明了银版摄影术,通过涂在玻璃板上的银盐涂层在光照下的化学反应进行曝光,再通过相应的冲洗工艺得到照片。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拍摄一张照片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经后人改进后甚至只需曝光十秒钟,就可以得到照片,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使得摄影具有了充分的实用价值。后来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对银版摄影术进行了改进,正式确立了摄影中曝光-定影-显影-反转的工序。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英国人塔尔博特创造了现代摄影

1888年,随着塑胶材料工业的成熟,美国柯达公司推出了一种以塑胶为片基的新型感光材料,“胶片”一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种胶片比起过去的感光材料,具有柔软、便于携带等优点,使得摄影这一活动能够被更多人接受。

胶片的尺寸规格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过去的摄影师家里,都会有一大堆胶卷

在柯达公司推出了胶片和使用胶片的照相机后,很多公司也都开始生产类似的产品。但在胶片工业发展的初期,各公司的胶片规格千奇百怪,多数胶片只能和本公司的照相机兼容,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变。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推出了带有齿孔的35mm高度胶片(又称135胶片),并用于自己发明的徕卡牌照相机上。135胶片的有效感光面积为24mm*36mm,感光区域上下带有用于卷片齿孔,并且可以收纳于暗盒中,比起之前的胶片产品,有着小巧便携,过片简易,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再加上使用这种胶片的徕卡相机本身也十分优秀,135胶片很快就红遍世界,成为了摄影师和电影拍摄者通用的胶片规格。直到现在,135胶片也是市面上最通用的胶片规格,围绕这种胶片而推出的照相机更是数不胜数。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绝大多数胶片都是35mm规格

135胶片虽然小巧实用,但其感光面积有限,无法支持大尺寸的照片输出,所以人们又制定了更大尺寸的胶片规格。尺寸在24mm*36mm到4*5英寸之间的被称为中画幅,而大于4*5英寸的则被称为大画幅胶片,更大尺寸的感光区域带来了更为精细的画质,也为输出大尺寸照片提供了保障。出于对画质的极致追求,很多摄影发烧友都喜欢用中画幅和大画幅相机拍摄。中画幅胶片中,最常见的规格是120胶片,这种胶片最大的优点能以不同的画幅进行拍摄。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我国很多家庭都拥有过的海鸥120双反相机

在电子化的胶片相机发展成熟后,为了使照相机更加便携更加自动化,日本厂商推出了aps画幅胶片,这种胶片的尺寸比135胶片更小。这种规格的胶片并没有生存太长的时间,在推出后不久,数码摄影的时代正式到来,aps成了最后一个被确定的胶片规格。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今天的很多数码相机借用了aps胶片的感光区域规格

黑白与彩色胶片

最初的胶片都是黑白的,感光过程只能反映光线的强度和曝光时间,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历史照片都是黑白的。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黑白照片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力

20世纪三十年代,柯达公司推出了彩色胶片,通过在片基上覆盖红、绿、蓝三层感光材料实现了彩色感光。彩色胶片由于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斗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在我们国家,直到90年代初,黑白胶片都一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彩色胶片拍摄的夜景

虽然彩色胶片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能够表现更多的色彩细节,但并不意味其能够取代黑白胶片。在摄影师的手上,黑白胶片能够发挥出不可代替的强大表现力。

负片与反转片

简单的来说,这两类不同胶片可以拍摄出不同的底片。负片经过冲洗,可以得到色彩与最终照片相反的底片,而反转片则可以得到与照片色彩相同的底片。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负片底片的色彩与照片互为补色

负片与反转片在色彩风格上也有着一些区别,很多摄影师都偏爱反转片,除了可以使用幻灯机直接观看底片外,反转片的独特色彩也是一大因素。世界上能够生产反转片的公司只有柯达、富士和爱克发,这类胶片的高技术含量使得多数公司都望而却步,反转片的价格也因此一直居高不下。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柯达公司破产后,其品牌反转片价格飞涨

胶片的品牌

胶片行业的全球两大品牌是美国的柯达和日本的富士,这两个公司有着最高的产品品质和最全的产品线,摄影师可以用其中一个品牌的产品完成任意拍摄任务。除此之外,德国的爱克发和日本的柯尼卡,以及英国的伊尔福(黑白)、意大利的富兰尼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国际品牌。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柯达是胶片界当之无愧的老大

我国国产胶片品牌中,最出名的要数乐凯,此外还有公元、上海等,在胶片摄影的年代为我们保留了太多记忆。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乐凯的商标曾经遍布全国

胶片相机的发展

柯达公司推出最早的胶片相机后,这一类型的照相机在一个世纪的是时间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胶片相机都是大画幅规格,镜头模块和感光模块被固定在滑轨上,通过改变两个模块的相对距离来实现对焦,拍摄者可以在毛玻璃上观察对焦情况,由于镜头和焦平面之间有着能够伸缩的风箱结构,这一类照相机又被称为风箱机。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大画幅相机,镜头到焦平面之间有风箱结构

135相机的出现是摄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巧实用的胶片相机推出后立即征服了全世界。最初的135相机出现在德国,这个名为徕卡的品牌后来成为了高端摄影器材的代名词。徕卡的135相机都是旁轴结构,也就是说这类相机的取景光路和成像光路是两条平行线,两个光路之间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实现对焦。徕卡的成功使旁轴相机成为了一股潮流,在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的135相机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摄影师都想拥有一台徕卡

同一时期,在120相机的领域,另一种相机出尽风头,这就是双反相机,全称双镜头反光取景照相机。从本质上来说,双反也是一种旁轴,因为取景光路和成像光路也不一致,只是取景光路中多了一面反光镜。双反相机体积较大,外观拉风,富有文艺气息,腰平俯视的取景方式也很有个性。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禄来是双反相机界的一面旗帜

为了追求取景与成像的一致性,人们又发明了单镜头反光取景照相机,就是我们熟悉的单反。这类照相机取经和成像光路都经过同一镜头,拍摄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光镜的角度来改变光路,不存在旁轴和双反拍摄时广泛存在的视差问题,使拍摄更加准确。单反相机推出后迅速成为专业摄影领域的主流配置,直到今天,单反在很多场合都意味着“专业”。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机械单反相机

二战后,日本在摄影器材领域迅速崛起,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推出了无数经典的胶片相机,不仅取代了德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还广泛将电子技术应用于相机中,实现了自动对焦、自动卷片、自动测光等功能,使得后期的胶片相机非常便于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摄影的门槛。

数码时代的胶片摄影

随着破产的胶片巨头柯达开始复产,胶片摄影似乎已经度过了一次大的危机,现在至少我们知道,胶片摄影在这个时代还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世界上也还有那么多热爱胶片的摄影师。

熟悉而又陌生的胶片摄影

通过底片扫描得到的图像,是数码摄影还是胶片摄影?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胶片摄影的地位也许类似于机械手表,虽然从实用功能上已经被后来的新技术所取代,但是其中的精神和情怀依然无法取代。对我来说,绝大多数的场合需要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但并不妨碍我偶尔装上胶卷记录身边的事物。在摄影生涯遇到瓶颈时,在对色彩风格感到迷茫时,也许拍那么几卷胶片,就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