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江湖:起於草莽,發於大眾,守成了一言堂,敗在任性上

起於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

網絡是個江湖,信息傳輸速度是以往的幾十倍,上百倍,上千倍,打破地域限制,受眾面更廣,打破時間限制。所以,網絡放大了事務,也加速了進程。

網絡自媒體其實是傳統個體品牌的宣傳,原來的宣傳範圍是你的親戚朋友、同事同鄉,限制的範圍是全國或者全世界。以前從無名到有名再到默默無名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限制可能只需要幾年,幾個月或者幾天。

網絡放大了自我,也加速了自我。作為自媒體,你準備好了嗎?

自媒體的江湖:起於草莽,發於大眾,守成了一言堂,敗在任性上

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草莽起家

不管是自媒體還是網站,真正起家的是靠廣大的草莽階級的網名,他們卑微的需求、零星的靈感,一時的激情,是那些自媒體幫他們發聲,是那些網站滿足他們的需求和慾望。

快播的興起讓多少屌絲宅男“享受福利”,騰訊讓日常閒聊和八卦更加方便,頭條使得大家暢所欲言,淘寶讓普通人做生意、足不出戶逛了市場買了東西。

絕大部分普通的自媒體人,都受到到草莽階級的追捧和支持,為他們發聲,給他們福利。

發家於受眾

能不能賺錢,全靠流量,你的粉絲越多,賺錢的機會越多,你的知名度越高,賺錢越快。受眾面廣,你的東西才有人看,才能從平臺賺取更多的廣告費;知名度高,可以為自己打廣告,賣產品,接受打賞。所有的發財之路全靠人,很多很多的人。

自媒體人實力薄弱,全職做的很少也很冒險,大部分人只是閒逛和業餘消遣和八卦,真正從上面賺錢的人更少。做到最後,大家會發現,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意思,能寫的東西越來越沒市場,人也越來越少。

一段時間之後,自媒體漸漸變成某些機構的公眾號或者變成某些大V的天下,必定個人能有多少東西,幾下子就榨乾了。

守家守成了“一言堂”

做到最後,粉絲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大,反對的人越來越少,自媒體人也漸漸成了“一言堂”,不再迎合粉絲,不再為普通大眾發聲,個人利益至上,賺錢成了主要目的。所以從“順勢”變為“造勢”。

自媒體的江湖:起於草莽,發於大眾,守成了一言堂,敗在任性上

一言堂

其實,各個網站也是如此,一開始是為草根服務,後來發家是因為大眾,最後做強做大,限制越來越多,平臺的發展從主要靠廣大網民的努力一點一滴地發展到主要靠槓桿發展,如融資和合並快速擴大實力,引進的大V也自帶了粉絲,主流媒體的加入也增加了源動力。

然而,這種變化,對於廣大粉絲和支持者來說,是一種傷害。他們發聲的機會越來越少,為他們代言的人漸漸遠離。看似這些大V帶來了很多粉絲,但是重複關注的越來越多,看的人越來越多,說的人越來越少。走的人走了,留的人可能是被動的接受或者沒有其他選擇。必定100個人比1個人的靈感要多,經歷要豐富,素材要廣泛。如果最後只剩下很少的人在那反覆說那些老掉牙的東西,結果可想而知。

就如一個企業,做大做強之後,風險也變的最大,因為他們成了“一言堂”,他們更有能力搞定大家,讓大家只能被動接受,不買我的東西你買不到,不好的東西也要用。就如“三鹿奶粉”,我添加三聚氰胺你拿我如何?就如“假疫苗事件”,我說管用就管用,別人沒有發言權。

敗家源於“任性”

前段時間國家和各大平臺主動出擊,封掉很多自媒體號和平臺,就是因為這些自媒體做到最後為所欲為,盲目自大,無視法律,無視民意,發言不加節制,認為平臺離了他們不行,國家的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自媒體的江湖:起於草莽,發於大眾,守成了一言堂,敗在任性上

有錢任性

自媒體如此,網站也是如此,“快播”老闆被抓,“谷歌”離開中國市場,都是源於“任性”。同理,公司發展到最後,在最強最大的時候轟然倒地,不是運氣不好,是“太任性”。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網絡自媒體人,你的生存源於廣大網民和粉絲的需求,你的心應以廣大網民和粉絲的心為心。

(後記:有感而發,與廣大財稅工作者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