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大池鎮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產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正朝著區域格局化、生產專業化、經營集約化、發展規模化方向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業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記者來到大池鎮大和村,只見一座座房子錯落有致,一戶戶農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民廖紹恭正忙著將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炒成幹茶。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每年的這個時候,廖紹恭夫婦都會炒制手工茶,當天採摘的新鮮茶葉,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使用農村的傳統土灶、大鐵鍋和木柴進行製作,從鮮葉到幹茶,全靠一雙手控制,炒制的手工茶除了留一些供自己和家人品嚐,其它的進行銷售,為家裡增添了一筆不錯的收入。

大池鎮大和村村民廖紹恭說:“房前屋後、田角、田尾、山邊都有種,一般我們這邊的茶葉都是百分百天然的,都沒有什麼農藥、肥料下去,都是自然生長的。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不均勻,我家裡是出產三四十斤吧,總的來講可以增加三四千塊錢的收入。”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大和村位於大池鎮西部,平均海拔850米,是新羅區最高海拔的行政村。這些年,當地百姓依託優越的地理優勢,在房前屋後種植山茶,並利用農閒時節採茶製茶,出產的本地山茶香氣濃郁,產銷兩旺,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大池鎮大和村黨支部書記廖福明說:“我們大和茶是每家每戶都利用空閒地,比如說菜地旁邊,還有山坡地旁邊種植,每家每戶都有出產二十來斤,多的有一百多斤,現在有三五戶都有一百五六斤以上了,大概一年的產量在五千斤左右,產值是六十萬元,為我們村每家每戶都可以帶來三到五千元的收入。”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是四月李上市的季節,在大池鎮北溪村的各大果園,鎮農技站的技術人員早早的就來到了這裡,指導果農科學種植管護,為果農增產豐收打下基礎。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大池鎮北溪村村民張勇輝說:“教我們施肥、施藥、管理、修剪等等這些基礎管理方面的事情,包括銷路上,也幫我們宣傳。我自己是種了十多畝李子,單純四月李目前有三畝左右,一年可能將近有五六萬塊錢的毛收入。”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大池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地、品質、規模、生態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大池鎮注重農業特色產業的培育和壯大,極力提升特色產業優勢,擴大品牌效應,標準化、規模化農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經營活力日趨增強。

  大池鎮農技站站長邱榮彬說:“我們大池鎮黨委政府近幾年十分重視大池農業發展,特別是適合大池的特色區域農業發展。比如我們選擇大和村發展高山反季節茶葉,比如北溪、竹何、合甲發展李子類,還有紅斜村、秀東村大力發展特早蜜柑,就是哪個村哪個地方比較適合發展哪個品種,我們就指導引導群眾發展這方面的特色農業。”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大池鎮:“一村一品”特色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大池鎮共種植四月李、雙華李、芙蓉李4000多畝,特早熟蜜橘2000多畝,花生2300多畝,百香果200多畝,一年產值可達一億元以上。

大池鎮農技站站長邱榮彬說:“作為我們農業的業務站,我們一個是對群眾做規劃,從大市場規劃指導他們種什麼品種;第二個是我們根據每個農作物的生長特點,適時下到田裡面去指導他們相應的農事生產工作;第三個我們結合電商、微商方面,聯繫外面老闆進來幫他做好產品的銷售工作;第四個我們也加強對農副產品的安全引導,主要是對農產品的安全質量監督,指導農戶少用化肥、少噴農藥,多施有機肥。我們就通過以上這幾個比較有效的措施,使農業得到增效,農民得到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