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小人物:沒有招牌的農機修配店,睜開眼,故障農機就排上了隊


在冀南東部平原,雞澤縣東申底村村口有個農機修配店,店老闆叫愛昌。愛昌開這個農機修配店有30年了。因為常年路邊工作,風吹日曬,才50多歲的愛昌看上去有60多歲了。

回村歇歇老農問:愛昌,你這幾十年修了有多少臺農機了? 愛昌說:這哪裡知道呀!咱又沒有統計過。 修農機需要多少工具呢? 你光問些沒用的,每天睜開眼就忙,誰有空數數用多少工具幹啥?愛昌回答道。

愛昌說:這扳手,看一眼螺栓帽,伸手到工具筒拿,保準拿不錯。 憑啥呢? 這大小扳手重量不一樣嘛!愛昌說。這就叫熟能生巧。

才送來這輛農用三輪車,車主說,車開著好好的,就是重車感到車沒經兒。 愛昌說:這個活是疑難雜症,得好好琢磨琢磨。

愛昌,你這個農機修配店,這麼多年了,怎麼你連個招牌都不掛?我問愛昌。 愛昌道:都是三里五鄉的,掛啥招牌?鄰里之間的,把車放咱這兒,就是相信咱。咱憑良心修配就是了,儘量少要點手工費。咱農民多不容易。

歇會兒,咱好好聊聊。 那有空呀!你看這還有好幾輛車,儘量修完,修不完,晚上得加班。車主等著用呢!早修好,他們就能早掙錢去。愛昌說。

問你個不該問的,愛昌。 啥? 你這些年掙了多少錢? 掙了多少錢?你看看,俺像個有錢人麼?這農機修配怎麼能掙大錢?其實也就是利用維修技術,賣個配件。來修車的鄰居都精著呢?貴了誰還來修?

愛昌邊說邊忙。 愛昌說:最大的困難不是累,是有人修好了車,好幾百,上千元配件,說沒現錢。又不能不讓把車開走。有的到年底了,還不來算賬……

這麼多年了,你幹不夠麼? 愛昌說:夠了,幹啥呢?再說,俺喜歡倒弄機器。當鄰居把壞機器拖來,俺搗鼓一番修好後,看著鄰居們把車開走,心理最快樂。

人活著,有點活幹,佔個心眼兒。光歇著有啥意思?孩子都大了,不用管了,掙個零花錢不用向子女要嘛!你說咱老農民幹啥?巧人是拙人的奴嘛!

是啊!咱老農民幹啥? 在農村,有多少有一技之長的村民,在默默地做著自己不認為偉大的工作,其實他們每天在為周邊村民解決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實實在在,沒有華麗的語言,憑著良心,堅守著做人的本分。 不用炒作宣傳,店門口連個招牌都沒有。因為他們憑的是良心,用的是熱心,良心和熱心促進了口碑傳播,才有了幾十年如一日,這難道不是工匠精神的體現麼? 愛昌修配店的生意看似簡單,但堅持30多年,正是堅守了生意經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