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钢铁洪流:德国装甲力量(一)


1931年,德国政府为了绕开《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开始以研发农业拖拉机为名着手坦克的研发工作,三年后,Ⅰ正式投入生产。Ⅰ号坦克是一款超轻型双人坦克,它的装甲厚度不超过13毫米,甚至连火炮都未曾配备。图为Ⅰ号A型坦克,它的主武器是两挺MG34式7.92毫米机枪。

Ⅰ号坦克的整体性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德军最初也只是想把它当作训练坦克使用,但随着局势的发展,它先后参加了西班牙内战、闪击波兰和西欧的作战,直到1941年才逐渐退出一线部队。图为德军第4装甲师第36坦克团的Ⅰ号A型坦克。

尽管Ⅰ号坦克的性能算不上优良,但它为德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驾驶员,这为德军装甲力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为德军第5装甲师的Ⅰ号B型坦克。

Ⅱ号坦克同样是德军为突破《凡尔赛条约》的产物,虽然它的重量略高于Ⅰ号坦克,但它依旧属于一款轻型坦克。与Ⅰ号相比,Ⅱ号坦克的火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除了拥有一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外,德军还为它配备了1门2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图为“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指挥部的Ⅱ号F型坦克。

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初几年,Ⅱ号坦克一直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先锋,甚至直到入侵苏联时,德军的装甲营还会配属20-25辆Ⅱ号坦克。图为第4轻装师第33装甲营的Ⅱ号D型坦克。

在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构想”中,德军非常需要一款可以冲锋陷阵的坦克来实施闪电战,Ⅰ号和Ⅱ号坦克显然无法担此重任。1937年5月,奔驰公司造出第一辆Ⅲ号A型坦克,随后经过两年多的调试,Ⅲ号E型坦克正式列装部队。图为德军第3装甲师的Ⅲ号F型坦克。

Ⅲ号坦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德军的主力装备,它的改进型有很多,不同车型安装的火炮也有所不同。早期车型安装的是一门37毫米火炮,随后德军改用50毫米长管火炮,到了N型则换成了一门75毫米短身管火炮。图为Ⅲ号G型坦克。

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苏军的T-34和KV-1面前,Ⅲ号坦克的表现非常逊色,为了与苏军坦克对抗,德军开始对Ⅳ号坦克进行升级。1943年以后,Ⅳ号坦克逐渐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师的主力坦克。图为党卫军“帝国师”的Ⅳ号H型坦克。

Ⅳ号坦克是德国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它结构简单,综合性能好,颇受前线部队的喜爱。图为光影迷彩涂装的Ⅳ号J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