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前總理法赫爾丁:中國為新興市場國家探尋發展道路提供榜樣



海外學者談“一帶一路” | 孟加拉國前總理法赫爾丁:中國為新興市場國家探尋發展道路提供榜樣



孟加拉國前總理



中國在最近20多年發展速度非常快,而現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我認為這也是中國在通過政策制定來進行調整。中國現在新的增長模式將幫助其提高增長的質量,使經濟增長更可持續。我相信經濟新常態能夠使中國繼續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我看來,可持續性對經濟增長而言是更重要的因素。

展望未來,我們並不是僅僅看到明天或者後天,而是展望以後30年是什麼樣子。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77年,至今我已經來過很多次了,每次訪問中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也在不斷地追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都非常快,這給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鼓舞,它們也希望能夠像中國一樣,取得這樣的成就。

毫無疑問,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有7億多人脫離貧困。

雖然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是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減少國內貧困人口的同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減貧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過去一直為這些國家提供很多的經濟支持,建設它們急需的基礎設施,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南南合作”範例。

孟加拉國和中國非常相似。我們一直在致力於減貧,在過去的25年中取得了進展和進步,實現了減貧一半的目標,我們的一些經濟社會指標也達到了預期。很多相似的國家可能都沒有像孟加拉國做得這麼好。

有人把孟加拉國描述成很好的範例,我們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孟加拉國保持了一段時間的中高速經濟增長,波動比較小,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大約為年均6%。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不斷地提高。我們在減少貧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比如電廠以及道路的修建方面,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

中國和南亞的聯繫可以回溯到幾百年之前,我們從歷史上就可以知道中國有很多人曾到訪印度,這是幾個世紀以前所留下的遺產,至今我們依然受益其中。同樣,印度也有很多人在很多年前到中國求知。雖然絲綢之路也促進了中國和中亞、歐洲之間的聯繫,但東南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聯繫,可能不算特別發達。

不過,如果回顧過去,在過去的30年中,就我們“南南合作”的成就來看的話,應該看一下,我們未來能夠做些什麼做得更好。雖然發展是每個國家都在經歷的,但是也受到了其他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經驗是可以被另外一個國家學習的。那麼就中國來講,中國可以發揮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來塑造其他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

在南亞,中國的作用是什麼?對這些國家的重要影響是什麼?

在這個背景下,我想提出一些具體的事項:中國可以對區域的一些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我建議從中國昆明修一條路,經過緬甸直到孟加拉國。我們也要提升我們的公路網,這樣的話就能夠從中國雲南快速進入東南亞地區,這條路修好之後,那麼從塔卡到加爾各答到德里都可以實現,甚至可以到伊朗、阿富汗。我們也可以像發展過去的絲綢之路一樣,建立起新的絲綢之路。路修好之後,將會給貿易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也可以加強人員之間的交流。

甚至我們也可以建立起未來非常強大的文化聯繫,在這些國家和人民之間建立起文化聯繫。在基礎設施的發展方面中國有著非常好的經驗,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可以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支持,私營經濟也可以加入基礎設施的發展當中,中國可能會繼續並擴大在基礎設施方面和東南亞各國的合作。

中國和東南亞的貿易也在增多,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來進一步加速這種增長呢?外國直接投資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像在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我們希望可以獲得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我認為這種投資對於我們兩個國家是互利共贏的,中國可能也希望進行這種海外投資。中國希望能夠利用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

另外一個問題是城鎮化,中國也處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我認為這個城鎮化的過程,中國做得非常好,在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方面也獲得了很多經驗。中國也在維持著這種基礎設施的維護,這是非常好的。在提供優質的城市服務方面,中國可以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因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

此外,教育是最好的減貧方式,也能夠減少不平等問題。中國作為這方面的領軍國,可以給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和其他國家提供知識,以便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並且也可以給不同的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採訪整理:解讀中國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