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作為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印象派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不僅代表了巴黎畫派從學院派到印象派的一個過渡,更展現了19世紀巴黎的活色生香。

作為一名資產家庭中的長子,馬奈不僅贊助了他的廣大印象派同僚們,還結交了諸多當時在巴黎的詩人、作家、音樂家。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巴黎楓丹白露的美麗風光,也可以看到當年那些名人的生活狀態,風靡19世紀巴黎的流行文化,以及巴黎底層社會百態。他不僅是一名畫家,同時亦是一名記錄者,記錄下了關於巴黎的一切。

馬奈的社交生活


作為一名畫家,除了擁有許多畫家朋友,在馬奈的一生中,他還和許多詩人及作家有著深厚的友誼。諸如寫下《惡之花》的詩人博德萊爾、法國自然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左拉,馬奈常常和這些文人們聚集在一起談論詩歌。

法國詩人馬拉梅曾在他的諸多著作中都稱讚馬奈是一個“優秀的領袖、一個有著優雅氣質的大師”。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為博德萊爾畫的肖像)


馬奈的畫家朋友更是不勝枚舉。

他常常和德加、莫奈、雷諾阿等印象派一起相約去戶外作畫,有時甚至還會一起共作一幅畫。在最初印象派畫家還都一貧如洗,不被社會承認的時候,腰纏萬貫的馬奈主動提出資助這些朋友,還請他們來自己的工作室一起作畫。

不過儘管馬奈是印象派的領軍人物,數次被巴黎沙龍展踢出門外,他的畫家交友圈卻不會因為畫風流派而分割,意大利現實主義畫家喬瓦尼·波爾蒂尼(Biovanni Boldini)正是他多年的摯友之一。

而關於他真正讓人喜聞樂見的一些私生活傳言,則在於他和一個女性畫家莫里索(Berthe Morisot)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兩人可以稱得上是閨蜜、紅顏知己,莫里索崇拜馬奈的才華,馬奈也被莫里索的靈氣所吸引,經常幫助莫里索改畫。

有時莫里索只是想讓馬奈幫助她改一下裙子,馬奈就大筆一揮把整幅畫都改了。作為馬奈眾多肖像畫中出場次數最多的女性,莫里索最後沒有和馬奈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後倒是和馬奈的弟弟結婚了。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畫的莫里索,俏皮可愛呼之欲出)


19世紀的巴黎


作為一名出生於巴黎的畫家,馬奈尤其喜歡用畫筆描繪他熱愛的城市。他常在巴黎聖拉扎爾車站附近作畫,日以繼夜地觀察現代巴黎是如何在逐步建成的。尤其是在拿破崙三世和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的規劃下,巴黎徹底改變了中世紀城式的城市面貌,劇院、火車站、橋樑拔地而起,使巴黎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歐洲國家出類拔萃的首都。

在這個時期,同時也是印象派畫家被鼓勵走出戶外、放棄傳統室內作畫方式的時期。這些畫家們畫下了許多關於現代巴黎誕生的標誌性記號,見證了巴黎19世紀最後20年火熱的城市建設項目。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高更畫的橋樑)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莫奈筆下的杜樂麗花園)


巴黎的河流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在馬奈的創作中,河流是他最重要的題材之一。

他十分著迷於描繪河流,尤其是夜晚的月光灑在浪尖,以及日落黃昏倒影在波光之中的樣子。馬奈常常乘坐船舶去別的國家,漫漫路途給了他大把的機會去描繪他心愛的河流。

1872年,馬奈去倫敦遊玩,立馬被倫敦的另一位熱衷於描繪江河海洋的畫家的作品給吸引了——他就是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威廉·透納。

從此以後,在馬奈的河流中,深深透露著透納的影子。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被透納影響的馬奈)


西班牙文化的影響


隨著貿易的發展,以及在法國於1811年入侵西班牙以後,西班牙的文化同樣也入侵了巴黎。那些迷人的五彩斑斕的服飾、奔放的舞蹈、文學、婦女的妝容……讓巴黎市民見識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

同樣的,在馬奈藝術生涯的前10年,他的藝術風格也深深地受到了西班牙藝術家的影響。他經常去西班牙瀏覽博物館,去巴黎的盧浮宮臨摹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貴支的作品,並且稱之為“藝術家中的藝術家”。

正是因為西班牙藝術的影響,馬奈開始畫一些背景扁平,沒有前景的畫作。尤其是他為西班牙明星舞女羅拉畫的肖像,被博德萊爾讚譽為“一顆黑色的寶石”。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羅拉)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吹笛子的少年)


巴黎的另一面


顯然,生活並不總是像畫作表面看上去那麼美好。在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興起以後,許多畫家紛紛開始描繪過去沒有人願意直面的主題:死亡、社會陰暗面、以及貧窮的人們。馬奈也受其影響,創作了大量現實主義主題的作品。

其中,大多數作品的場景都發生在咖啡館。在這裡,咖啡館彷彿是一面反應巴黎真實社會狀態的鏡子,富裕的資產階級享受著閒暇時光,而貧窮的人們則忙碌於生活的壓力。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在馬奈的筆下,他描繪了巴黎不同的社會群體,被逮捕的窮人、妓女、孩子、工人……他們的命運和巴黎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共同存在,也是上流社會的人們總是刻意忽視的一面。

巴黎女人


巴黎女人,正如巴黎的建築及塞納河一樣,是不可錯過的一道風景線。很多人想象中的巴黎女人優雅、浪漫、有品位,而馬奈筆下的巴黎女人似乎只有兩種:白色的和黑色的。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洋傘、蕾絲、寬簷帽——巴黎女人的象徵)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的妻子Suzanne Leenhoff 和兒子leon edouard koeella leenhof)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的紅顏知己莫里索)


在整個18世紀,法國上流社會男女熱愛昂貴的面料,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貴族男性喜歡蕾絲、雍容華貴的絲絨、裝飾精美的靴子,甚至撲粉、佩戴假髮;偏愛紅色、紫色等豔麗顏色。女士則依然用各種精緻面料、精美花紋或者是凸顯女性曲線的款式來展示自身的美麗。

然而,1 9世紀初,巴黎女人開始較多地選擇玫瑰色或者白色等明亮的顏色,以顯示女性的溫柔和美麗。不僅是年輕的女性穿著白色,宮廷裡的貴婦們也在各種場合穿著白色的花邊長裙。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穿著黑色衣服的莫里索)


然而,黑色卻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它可以讓女性看起來十分神秘。

這幅馬奈畫的莫里索被稱為他最成功的一幅肖像畫,白色的背景與毫無血色的臉龐,和黑色的衣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一來,欣賞者反而不會太注意到服飾的細節,而是更容易將關注點放在了莫里索的臉部。

莫里索眼神彷彿在盯著你看,卻又沒有任何焦點,像是一口深不見底的黑洞,讓人無法看穿她在想什麼;此外,微微上揚的嘴角也和她穿著的代表死亡、服喪的黑色衣服形成鮮明的情感對比,進一步增加了畫面的神秘感。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而馬奈為莫里索畫的最後一幅肖像畫,也正是穿著黑衣服的莫里索。在那天,莫里索參加了她父親的葬禮。馬奈凌亂的筆觸讓莫里索的表情看起來極其憂鬱、委屈,滿懷心事——而在這幅作品之後,馬奈和莫里索的曖昧關係也走向了結局。

儘管馬奈的成就沒有受到巴黎沙龍的官方認可,他遺留下來的作品卻為後人呈現了一個19世紀巴黎的成長過程和輝煌時代。他熱愛著這座城市,記錄著他生命中和巴黎有關的一切,如今他的作品也成為了當代巴黎不可割捨的文化遺產。那段關於印象派反抗學院派的故事已經被津津樂道了幾百年,但巴黎的故事卻還沒有結束。

作者:施悅 一個搞藝術且被藝術搞的人

豆瓣ID:喜兒餵鴨正經地

即刻關注 不錯過任何一件文化新鮮事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商務合作 | wechat:一波 15988866382

馬奈與19世紀的巴黎 | 7分鐘藝術史


本公眾號內容最終解釋權歸杭州文化消費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