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张银龙简历

张银龙,安徽省宿州人,拜著名画家梅纯一先生入室学画,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从事美术教育工作40余年,高级美术教师、二级美术师、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中国画学会副主席、黄淮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宿州市五柳国画院副院长、《梅雪峰、梅纯一》艺术研究院会高级研究员。

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各类奖项。另有作品被宿州市博物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湖南陶渊明博物馆、吉林图书馆、日中友好协会、法国巴黎、比利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收藏。


清 香 传 得 天 心 在,未 许 寻 常 草 木 知

——国 画 家 张 银 龙 先 生 之《梅 花 图》 幽 赏


月光清而澈,感觉真亦幻。水汪汪的月光流淌到窗内,让拂窗之梅花幻影,朦胧成一幅动感的国画。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一缕暗香幽幽袭来,我想起窗外月光下的腊梅。

我的屋内也有一株梅花,半梦半醒中,我恍然觉得那缕缕幽香,是从那鲜艳的梅蕊中悄悄逸出,而非来自窗外。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窗外的腊梅是我亲手所植,屋内的红梅则是张银龙先生多年前赠我的梅花图。

一株在窗外的泥土中,一株在墙壁的宣纸上。泥土中的梅香沁入肺腑,宣纸上的芬芳却熏染灵魂,让我在现实中感受着梦幻般的现实,亦在梦幻里体验着现实中的梦幻……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银龙兄擅长画梅。其对梅花之钟情与钟爱,皆通过或浓或淡之笔墨,或繁或简之构图,向画外人诠释着高雅之灵魂,傲寒之精神,淡泊之心迹。不求人深解,惟愿心自知,如其画中所题:“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方孝孺的这两句诗,把画家那高雅之情怀,超然之胸襟,孤傲之心态,随着淡淡墨香,幽然逸出画外。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不肯低头学桃李,自顾颇与梅相同。所以爱花得花性,一生独与梅相知”——这,正是张银龙先生默默坚守40年,耕耘砚池、教书育人而不改初心的骨骼所倚,动力所在。所画之梅花,可用宋人洪迈的《老梅屏赞》形容之:峥嵘突兀,茹铁为骨。凛然冰姿,气压群木。近似则然,熟知其真。储万斛香,先天下春。

这是对梅的赞美,亦是对人的写照。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这种梅花,逸出的是艺术家融入血液的精神芬芳,能熏陶心灵,荡涤灵魂。

自《诗经》始,咏梅之诗可车载斗量也。而爱梅者上自文人,下自布衣,流传的典故传说,亦不可胜数。“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喻为佳人;林和靖更爱之如妻,终生未娶。为何?品性高洁矣。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巧合的是,银龙兄之恩师亦姓梅——即令书画界景仰的梅纯一先生。其拜师之事,还留有一段佳话。那是在梅先生受人冷眼遭受迫害之际,自幼酷爱绘画的张银龙在听人介绍了梅先生之后,一直想拜名家学艺的他,当即拎了一篮桃子、一篮鸡蛋登门拜师。虔诚之心钦敬之情让落魄中的梅先生当即收为关门弟子,就像乾隆年间的篆刻名家张燕昌,背了两个南瓜拜“西泠八家”之首丁敬为师一样,传为美谈。而梅先生“学画须先学做人”的谆谆教诲,被银龙兄奉为圭臬,40年不改初心,传播之,弘扬之,并践行之。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若此,人尤胜之。

银龙兄除花鸟画外,尤擅山水。笔墨笔法受黄宾虹之“五笔七墨”之说影响甚深,重技亦重艺,重艺更重神,重“外美”更重“内美”。所绘之山水细细勾勒,层层渲染;实处写虚,虚处写实;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故能将胸中之丘壑,化为纸上之雄奇。让高山之巍峨,矗立做人之丰碑;流水之清澈,映照淡泊之心境。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而我,在钦佩之余,更期盼着在梅花盛开之日,雪花飞舞之时,与银龙兄“提携一樽酒,问讯满园芳”——不亦说乎?

作 品 赏 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张银龙国画作品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