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盼:打開人類新文明的大門!

王建平:每日一文:開啟人類新文明(序言)

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數千年的歷程,人類文明在高速發展後已經老去,但我們面臨的卻不是文明的衰落,而是文明的全面更替。

在生命競爭生存中十分亢奮的人們也許並不知覺,在生活的泥淖中深陷的人或許並不醒悟,但人們還是普遍感到了來自存在本身的痛楚:分裂感、破碎感、孤獨感、失望感……在不知不覺中蔓延,飛速發展的科技手段絲毫沒有減輕人心深處的憂慮與落寞。我們與存在世界正在相分而不是相合;我們人之間的關係正在疏離而不是親密;我們的願望正在失落而不是實現;我們的生活正在支離破碎而不是簡單可愛。這些異象是人類文明的疾患?是意外的遭遇?還是先天的不足?

千年一盼:打開人類新文明的大門!

不是人類努力不夠,人類文明的智慧與能力已經攬月登星,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達,我們將物質文明一再推向新的高度,我們在窮盡物性的同時也幾乎窮盡了人性,在科技創新超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的願望、情感以及內心的理想竟無所歸依,人們在物質的迷象中走失,人與人之間相去甚遠。我們懷疑過生活的幻象,我們也質疑自我的所作所為,但是,我們從未反思過人類文明的基本理念,我們從未拷問過幾千年來承載人類生存文明的本質基因,我們的文明去向是否與人的理想相悖?人類文明的核心是不是與存在的本質目的相符?人雖然智慧無比,但我們卻全然不知。

人類文明從偶然起源到今天,發展過程變化萬千,人從海洋裡上岸,又從樹上下來,累積和進化成今天的現代人類,與生存急劇變化的形態相反的是,人類文明的意圖目的未變,人類原始生存競爭模式未變;人類文明的方向未改,人性的動物性基因未改;文明的理念未改,個人的立場未改……與人對物質世界的駕馭能力不相匹配的是,人類的生存觀念幾乎一成不變,人們一直在用數千年前的世界觀解釋世界,也一直在用數千年前人生觀規範自己,更一直在用數千年前的價值觀決定取捨。人類的文明內核太古老,以致很多化石般的概念與行為方式沿用至今,這些古老的觀念與方法並非有真理的性質,相反,它們都是人原始獸性的繼續,是與智慧和理性相反的存在,是人並無覺察的愚昧與羞恥。

即便如此,人的精神需求即感知需要並沒有停留在遠古,人對生活的慾望和要求隨著物質世界的變化與日俱增,人的這些外部變化和心理需求並沒有在文明的秩序中找到理性的出口,於是,只得積壓而形成私慾、貪婪、冷酷、瘋狂……演變成各種人性之惡得以釋放,而生存的殘酷競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惡化,人對物質的非理性掠奪,人與存在的衝突的日益加劇……都給人類文明形態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們無法從倫理秩序中找到符合要求的理性渠道,只得只以非正常方式進行排洪式的慾望發洩,人類的異化因此發生,人間的衝突連綿不絕,世界的災禍層出不窮,生存的悲劇不斷上演……人類古老且腐朽的文明理念早已不堪重負,在現代的科技幻象和繁華的生活幻象以外,人們的精神領域和意識形態環境令人窒息。

千年一盼:打開人類新文明的大門!

人們並非不想改變這種精神狀況,也不乏作出各種積極的努力,各種理論、各種主義、各種信仰層出不窮、風起雲湧,也讓人類世界熱鬧非凡。不過,從古至今,人類這些卷帙浩繁的思想智慧都著力於對既有文明理念的應用與修補,它們對人的誘導、教化和指引主要用於文明的推進,人們使用它們,是緣於對文明的需要。它們的作用,只是加強了文明的適用性和堅固性。沒有一種理論及信仰對人類文明的基本核心提出過質疑與反思,沒有誰敢於挑戰人類文明的基本理念,除了野蠻愚昧的反文明行為,誰也沒想過要重建文明,更沒有找到另一條可能的更符合人類存在的文明之路。

人類向何處去?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依賴物質繁榮和科技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人們其實十分清楚,幾千年的文明之路已經說明,不是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絕不是對已有文明秩序的修正、約束和管理的問題,是人類該不該走這條路的問題?已有文明發生和造成的問題,在已有文明的繼續中能解決嗎?應該說,人類第一次文明的開始並非是一個理性的起始,而其後發展的過程絕非是符合人的要求、符合存在的需要、符合理性的選擇的過程,人類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文明生活,又並非依意志繼續了文明生活,這種無意與有意的選擇安排難道不值得考究嗎?這種邏輯上漏洞百出、現象上千瘡百孔的文明不值得質疑、擱置、替換嗎?人類並非滿意於自己創造的文明,只是別無選擇。

人類用文明選擇了世界,為什麼就不能選擇文明?人選擇了生活,為什麼就不能選擇自己?存在選擇了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選擇存在?人類矛盾的累積,存在問題的壓力,已經使第一次文明形態抵近了變化的臨界值,二次文明的奇點正在形成,人們的心理、情感、思維都於無意識中做好了準備,只待一個機緣、一個燃點、一個觀念、一句話、一個行為、一次心理事件……奇點將於有意識中爆發,人類文明的轉折點到來,人類二次文明將正式開啟。

新文明的展開並不呈現爆炸式的突變,文明的替換從核心觀念的骨子裡開始,這是立場的轉變,是從對存在的新認識、新解釋和新的體驗開始的。人們從生命觀念轉移到感知觀念,從生存邏輯轉換到感知邏輯,從競爭生存模式轉變到共享感知模式,人類的思想觀念做了一次紀元性的大跨越,從一個世界過渡遷徙到另一個世界,從一種人脫胎換骨成另一類人。這是存在本質的改變,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升級與改版。新文明變化的標誌是,人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變了、立場變了、方法變了、態度也變了;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刷新了人類的一切觀念,舊文明的一切壁壘不潰自散,舊觀念的一切界限不拆自消,舊生活的一切邏輯不動自改……這一切變化都得益於感知理念強大的活力、圓洽的邏輯和有效的實踐;得益於感知觀念對事物認識的實在性、整體性和綜合性;得益於感知存在本身的本源性、能動性和親和力。

人們並不覺得兩個文明的轉換是一個傷筋動骨的手術過程,反而是從不斷的新認識、新觀念、新體驗開始,一開始就是一種愉快的解開和釋放的過程,人們對文明新系統的熱愛迅速傳遞開來,普及到整個世界。這種解放式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這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是曠古空前的,人們這才恍然大悟,人類等待這種狀態,已經無意識地盼望了千萬年。

千年一盼:打開人類新文明的大門!

人們在舊文明的基礎上重建新文明,並無想象中的艱難,因為舊文明花去人類數千年的代價,已經做好了雄厚的物質準備,當人類換一個角度存在,換一個方式開始生活時,這才發現,一切都是現成的,只不過一切都將重新開始。重新開始就是:把一切的舊思想轉換過來,把一切的舊觀念扭轉過來,把一切的舊習慣改正過來,把一切的舊行為校正過來。這是一項長期的、辛苦的卻是必須要做的工作。當有人拒絕的時候、當有人將信將疑的時候、當有人轉不過身來的時候,需要解釋、需要引導、需要幫助,這時候先行覺悟者的使命就開始了,先行一步的感知主義者必須要承擔起責任。

新文明的開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的進程,但並不是舊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舊文明的發展邏輯是最終的毀滅與消亡,而新文明是人類以時間以及智慧的代價換取的一次蛻變與脫身。當新文明的大門轟然開啟的時候,人們要慶幸:幸運的我們終於獲得了一次萬載難逢的機遇。

新文明的世界裡,將幸福恆久地生活著新的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