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中藥注射劑又遭當頭一棒。

據相關媒體報道,青島市臨床藥學質量控制中心的一份《關於開展重點監控藥品使用情況調研評估的通知》在業界流傳。

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從隨通知發放的重點監控藥品目錄情況看,40個藥品臨床使用將受限,其中近一半品種為中藥注射劑。可以看到,丹紅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等知名大品種均在其列。

根據通知,受市衛健委委託,青島市臨床藥學質量控制中心將在該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有關藥品使用的調研評估工作。各醫療機構須於5月1日開始,上報各自重點監控藥品銷售情況。

以此數據為依據,分析人士指出,相關品種的臨床使用將受到密切監測,超說明書用藥、超劑量用藥等不合理用藥問題將遭遏制。而憑藉青島市在山東省的定位,這些被監控的品種也很可能會在全省推開,無疑將對上述品種市場帶來影響。

事實上,近年來無論是在重點藥品監控目錄還是輔助用藥目錄中,中藥注射劑都是“常客”。據此前健識局與藥智網聯合盤點,2015年至2017年底,在各地輔助用藥和重點藥品目錄中,被點名最多的30個品種中,有至少15個為中藥注射劑品種。

就在前幾天,網絡大V、資深媒體人王志安的公開“炮轟”,已經將這一飽受爭議的產品衝到了風口浪尖,在數據越來越公開、透明的今天,常年處於濫用“重災區”的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的命運走向,已經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

多維打擊,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中藥注射劑壞消息不斷。

由於臨床數據缺失、不良反應事件頻發、不良反應報告數居高不下等原因,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已經經歷了醫保限用、醫保支付標準降低、納入重點監控、修訂說明書、即將啟動上市後再評價等多維打擊。

受此影響,大批中藥注射劑企業業績慘淡。2018年年報顯示,如天目藥業、振東製藥、龍津藥業、大理藥業、麗珠藥業等知名藥企利潤都大幅降低。淨利潤降幅分別達到216.69%、144.89%、60.55%、78%、75.6%。

而近日在網絡大V、資深媒體人王志安“炮轟”之下,中藥注射劑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注意。據王志安最新公佈,其關於中藥注射劑的帖子閱讀量已經有幾千萬。這就意味著,即便醫院不限制使用,也會有更多患者拒絕使用此類產品。

同步,隨著DRGs試點的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將真正落到實處,這將倒逼更多醫療機構將性價比不高的藥品踢出醫院。

事實上,很多大三甲早已經主動拒絕中藥注射劑進入了。

2018年7月12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佈《備案採購藥品資料遞交通知》稱,中藥製劑、輔助用藥品不予接受。

2015年11月11日,華西醫院發佈新藥申報通知,明確不接受中成藥和輔助用藥。

而早在2013年,北京同仁醫院、朝陽醫院、天壇醫院等不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消息就曾引發過業界廣泛討論。

甚至有三甲醫院藥學專家曾公開表示,中藥的特點就是起效慢,而靜脈輸注的初衷往往是為了讓藥起效更快。但是問題是,如果要起效快,為什麼不直接用西藥?

上述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中藥注射劑存在的價值,不免有過激之嫌。更溫和的觀點認為,中藥注射劑需要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等,證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上市後再評價或許也是其“自證清白”的契機。

但,從中藥注射劑的原理看,業界更傾向於認為,上市後再評價將對中藥注射劑造成致命打擊,使其品種數進一步大幅壓縮。可以看到,目前中藥注射劑130多個品種,與巔峰時的1400餘個品種相比,已經大大減少了。

國家層面已出手,銷售金額過高的藥品危險了

而在“致命的”上市後再評價啟動之前,重點監控,已經成為中藥注射劑“殺手”。

進入2019年以來,江西、贛州、洛陽等省、市發佈的重點監控目錄中,都涉及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品種。

事實上,在全國輔助用藥目錄遲遲未公佈的基礎上,業界分析,重點監控目錄或已成為規範輔助用藥的手段。而中藥注射劑雖然在國內應用已有數十年,但臨床數據缺失始終是其“硬傷”。在安全性有效性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以其居高不下的銷售額常被列入監控目錄。

可以看到,中藥注射劑在很多省份都是市場規模巨大的品種。據業界統計血塞通在山東醫療機構網上採購金額排名第四,2016年1-10月採購金額超過3.4億元;血栓通,約為3.36億元。

新一輪重點監控來了,大批中藥注射劑市場已受限!

而在輔助用藥定義不明確之前,金額仍是“金標準”。以福建為例。該省醫保局已經就重點監控藥品管理作出要求,在其發文中,月銷超500萬元藥品,不但將成為重點監控對象,還將被勒令降價。中藥注射劑無疑是其中重要一環。

事實上,中藥注射劑被列為輔助用藥後,還會遭遇更多的“雷霆手段”。

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7年12月8日公示的《福建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藥品分成治療性、輔助性和營養性三類,試行不同的醫保支付政策”。而其中中藥注射劑非國家基藥目錄內產品報銷比例為零。

在同年3月,福建省調整醫保目錄支付比例時,醫保目錄中的中藥注射劑的支付標準已經被分成了三檔——柴胡注射液和清開靈注射液屬於普通輔助用藥,按70%支付;參麥注射液、丹參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9個產品報銷50%;香丹注射液和祖師麻注射液報銷0%。

以此為基礎,結合其他改革措施,福建省近年來公示的藥品月採購金額TOP20中,已經看不到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的影子了。

可以看到,進入2018年以來,無論是國家醫保局還是國家衛健委,都已經開始啟動臨床用藥數據報送工作。分析人士認為,這不僅能夠在藥品採購中發力,還將在輔助用藥篩選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那些銷售額仍然居高不下的中藥注射劑危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