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發脾氣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發脾氣

01

某高校曾經請來一位“國學大師”,結果歷史系的聽眾瞬間就不滿了。

這位“國學大師”有一個經典論斷,那就是:“生氣毀三代”。

當時就被歷史系的學生質問,最終還上了熱搜。

不知道這位“國學大師”是否知道一件事。

在日軍鐵蹄踏遍中華時,若不是革命先烈衝冠一怒,保家衛國。

我看他今天沒有這個機會宣揚他的女德說。

而這件事中最值得欣慰地,就是真正有文化涵養的大學生,已經不會被毒雞湯欺騙了。

自古“和老人爭執”一直被看做事情商低的表現。

如果是老人在給你一些忠告,而你覺得老人的忠告冒犯了你。

你脾氣上來,和老人大吵一架。

這確實是情商低,且不管老人的忠告是否真的有用。

因為你的本來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而你的這番脾氣卻徹底讓自己陷入尷尬的位置,那就是情商低。

可要是老人在肆無忌憚的攻擊你,如果你再不阻止他就會陷入危險。

那此時對老人發脾氣就不叫“情商低”。

朋友熊博士前幾天大鬧學校,甚至當眾和某位老教授吵了起來。

我一度也以為他情緒失控。

所有人都責備他為什麼不讓讓老同志時!

熊博士告訴我,這位老教授在背後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可怕。

由於熊博士和老教授一個專業,熊博士的出色顯得老教授非常無能,而教授為了不被單位淘汰,於是用了很多很惡毒的方法攻擊熊博士。

首先是四處造謠熊博士和他實驗室的女研究生助理關係不正當,甚至教授主動接觸過女研究生,要她誣告熊博士。

其次,天天寫匿名檢舉信舉報熊博士學術造假,逼得熊博士的研究不得不一再暫停來接受調查。

這時,熊博士和老人的爭執就有顯著目的。

首先,如果矛盾暴露在所有人面前,那教授再去四處造謠時,人們就不傾向於相信並看戲,而是會主動遠離,避免把自己捲入矛盾。

其次,這位教授的行為過於惡毒了,如果不當面警告用憤怒威懾對方。

一個總是被調查的學者,還有可能拿到基金嗎?

也許,熊博士確實會因為頂撞教授損失一點人際形象。

但只要他有了學術成就,他可以換到更好的單位,於是這點損失就不被考慮。

如果你發脾氣,最終幫助你達到目的,也沒有對自己造成巨大損失。

你發脾氣所攻擊的對象也準確單一,並沒有擴大。

這時,你的發脾氣就是高情商。

高情商的標準很簡單:你所有的情緒都順應你的目的,利用情緒內在力量達到你的主要目標。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發脾氣


02

瞭解情商,要先了解大腦

準確地來說,我們的大腦不是一個進化完備的高級系統。

它是一個幾千年來不斷打補丁的原始系統。

所以,它高級功能和低級功能經常不兼容。

比如,你失戀後,大腦不一定知道你失戀,它會錯誤以為你被甩的失落依舊是一種“深愛對方的”表現。

於是主管戀愛興奮的腹側被蓋區會加大多巴胺的分泌,這個區域屬於爬蟲腦,思考功能低下,怪不了它,

可大腦皮層的高級認知功能肯定知道“你失戀了”,它非常奇怪,你搞毛被甩後會頻繁思念對方,這不是賤嗎?

爬蟲腦和神經腦打架很激烈,你無限痛苦。

最後大腦為了避免死機,它只好搞出一個錯誤理論來協調。

“分手後我死皮賴臉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TA其實是我的真愛!”

在心理學上,這叫“認知失調”,生活中,我們把它叫做“自欺欺人”。

“憤怒”也是這個道理。

憤怒就像一個傳令官,他在告訴你,你被人侵犯了邊界,你需要阻止別人的攻擊。

為幫助你完成任務,憤怒給了你以下屬性加成。

(1)你的認知能力暫時下降,主要目的是為了屏蔽你對戰鬥的恐懼,尤其是你在面對比你強大敵人的時候

(2)你的攻擊速度提高,因為憤怒能消除疲憊感,憤怒時大腦會分泌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會暫時阻斷“你需要休息”的腦信號,幫助你最大化輸出戰鬥力

(3)攻擊主動性提高,溫柔、憐憫、共情等部分心理功能會暫時失效,因為戰場之上,稍有猶豫就會敗北,一點迷茫就會丟掉性命。

以上三個功能是大腦的原始功能。

而大腦的原始功能,很多是在“面對面搏鬥”這種原始社會情景裡進化出來的。

現代法制社會,可以說這種情景不常見了。

高情商的人,就必須得加速大腦的進化來適應當代社會的爭鬥。

比如明明別人冒犯你了,

你因為害怕自己無力反擊別人,

又或者害怕自己反擊別人後,會有自我形象和名譽的貶損。

你就相信什麼“吃虧是福”,“不生氣是一種修養”,“有本事的人沒脾氣”之類的毒雞湯。

這其實就是“認知失調”。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發脾氣

當你內心情緒積壓如同炮仗一般,某天你珍惜的人突然冒犯你

這時你可以反擊別人了,因為對方弱小

這時不會有名譽貶損了,因為對方在乎你了。

好了,這時你的憤怒噴湧而出,使出過激手段去傷害珍惜的人。

我認為這是最正宗的“低情商”

我有句名言:現代社會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傷害你的人,把最糟糕的情緒留給了自己人。

真正高情商,必須建立新的大腦補丁,升級系統。

升級補丁A:如何有修養的反擊別人,不會引起名譽貶損?

這個我寫過很多了,比如魏坤琳和郭敬明,郭德綱和交大博士的案例。

升級補丁B:恰當引導憤怒的原始功能,讓它們為我所用,不是一味壓抑而讓它失控。

此時,發脾氣成了“動力”。

這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

火影忍者裡面有個情節。

佐助的家族由於想背叛村子,被擔任村子特工的哥哥殺光了。

哥哥在臨走前,還要特意去見佐助,告訴他。

“恨我吧,憤怒吧,這樣才能強大,才能有一天打倒我為村子報仇”。

其實,這是哥哥最大的謊言。

哥哥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佐助。

而哥哥這番有意識的引導,就是想讓佐助把憤怒變為前進的動力,快速強大。

於是佐助成了村子最優秀的年輕忍者,還不拘一格吸取力量變得強大。

這就是哥哥最大化利用了憤怒的“認知屏蔽”功能和“疲憊消除”功能,幫助一個人克服恐懼變得強大。

但這招最大的弊端在於:步入了修羅道,會讓一個人最終發狂。

佐助哥哥為此的設置是,他打算設計讓佐助親手殺死自己成為村子的英雄,永遠不告知真相,來消除一切“憤怒”。

而在這之前,他暗中幫助佐助的朋友鳴人,他覺得他們間的友誼會幫助佐助走上正軌。

(PS劍聖葦名一心:我曾見過修羅,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而我斬斷他的左手保護了他)

所以,你想更好運用這招必須加入兩個因素。

“正道”和“監控”

比如我自身的話,鞭策我堅持寫作三年。

哪怕被平臺限流,被利益集團打擊,我都筆耕不輟。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實在不想讓市場上的情緒管理毒雞湯氾濫了。

心理學科普的缺位,讓無數的家庭悲劇和婚姻悲劇上演。

為此,我一定要把類似“生氣毀三代”的毒雞湯批下去,幫助大家建立起正確的情緒觀。

這就是“正道”。

其次,作者一般都不看讀者評論,因為噴子、槓精、制杖太多。

但我仍然看完,即便沒時間回,因為我一定要保證自己某種程度上:不忘初心

這就是“監控”。

所謂: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一切的苦難

這背後就是“憤怒”情緒的進化形態,我稱之為“決意”。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掌控情緒,從來都不靠忍,靠認知。

-------------

作者簡介: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