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班主任的苦與樂——記棗莊市嶧城區壇山中心小學教師高文娟

一个“老”班主任的苦与乐——记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心小学教师高文娟

棗莊在線:她年齡不大,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班主任。從小時候的滿懷憧憬,到剛工作時的遲疑彷徨,再到後來的得心應手,直至現在的難以割捨。每種狀態,都是最真實的人生體驗;每個故事,都是最獨特的美好記憶。她用事實告訴人們,做班主任,要走心、用情。她就是棗莊市嶧城區壇山中心小學教師——高文娟。

“解鈴還須繫鈴人”

高文娟說,自己選擇當老師,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小時候,高文娟跟著當老師的父親去上學,每天都能看到一群小夥伴圍在父親身邊,有說有笑。那種美好的記憶,一直留存在她的內心深處。像父親一樣,做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成了她兒時的夢想。

1998年,高文娟考入棗莊師範,三年後如願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

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高文娟滿心歡喜,本以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但現實卻讓她傻了眼。

每天早上從踏進校園開始,傳入耳中的便是學生不厭其煩的告狀聲。記憶中的美好早已被衝的七零八落。煩躁的心情,讓她對學生失去了應有的耐心。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不但沒有起到效果,反而擊碎了她原有的自信。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

“解鈴還須繫鈴人”,徹底改變自己的,還是這群孩子。

那是一節數學課,紀律依然特別差,說話的、做小動作的、看故事書的,應有盡有。當高文娟轉過身板書時,只聽教室裡“咣噹”一聲,一個孩子的桌子倒了,書撒了一地。看著這一切,高文娟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怎麼會這樣?難道我的選擇錯了嗎?”中午坐在辦公室,高文娟苦苦思索。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吱”地一聲開了,“老師”,一個孩子怯怯地叫了一聲,然後塞給她一張紙,轉身跑開了。

“老師,我們不是故意的,只是管不住自己,我們知道您是為了我們好,不要傷心了,我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了……”下面是56個孩子的簽名。

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有感動、有高興、有懊悔,五味雜陳。孩子們雖缺乏自制力,容易犯錯,但卻是那樣單純,那樣渴望成長!這不就是此時自己的寫照嗎?

高文娟不再懷疑,不再猶豫。她開始敞開心扉,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有針對地、如飢似渴的閱讀教育學、心理學書籍;深入開展家訪,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耐心解決每一件班級小事,不斷總結、反思改進。

慢慢的,學生有了轉變。教室裡不再亂糟糟的,告狀的也漸漸消失了。期末考核中,她所帶的班級被評為優秀班集體。初為人師的高文娟,體驗了焦頭爛額的苦惱,也收穫了苦盡甘來的喜悅。

“讓改變發生”

“讓改變發生”,是高文娟做班主任工作的深刻體驗。

有個姓王的五年級孩子,因為沒完成作業,高文娟讓他起來說明原因,但不知怎麼回事,他表現出很強的牴觸情緒。高文娟沒有像以前一樣怒不可遏,而是冷靜地處理問題。

她首先進行了家訪,在得知孩子的父母都在很遠的地方打工、爺爺奶奶由於無力看管只能對其放任自流時,她便主動和家長溝通,勸說他們至少回來一個,不要耽誤了孩子的教育。之後,她又主動找到該學生,和他心平氣和的聊起來,關心地問他“有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對他的錯誤,採取“隻字不提”的“策略”。幾句話下去,該學生便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高文娟又發動全班學生,消除對他的歧視,不遺餘力的關心幫助他。最後又和各科老師交流,讓他們多多關注這個孩子。

不是母愛勝似母愛的關心,讓這個孩子徹底改變了。考試不再交白卷、上課不再睡大覺、活動不再靠邊站……孩子的媽媽也從外面回來,爸爸也轉到了離家較近的地方,爺爺奶奶也從原來的不好意思進校園,到現在的主動交流、感激萬分。

“對待事情的態度變了,眼睛裡也有了光彩”,談起孩子的變化,高文娟總是那麼興奮。

現在,這個孩子已經上了初中,每次在外面見到高文娟,他總會主動說一說自己的情況,言語之中,充滿對她的信任和依戀。

在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上,高文娟也有自己的心得。

四年級有個孩子,由於智力稍有缺陷,在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時,父母總認為別的孩子是“故意”的,於是就給孩子灌輸一種“不能吃任何一點虧”的思想。有一次因為打掃衛生,別的孩子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直接拿起凳子砸了過去。在協商由誰出錢給受傷孩子做檢查時,對方家長主動承擔一半,但另外一半該家長堅持不出。“我出!”高文娟果斷地說。該家長實在過意不去了,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要相信生活的美好。”高文娟用簡單的事實告訴家長,也改變著家長。

由於管理得當,注重家校溝通,高文娟所帶的班級,孩子們都特別的積極向上,陽光開朗。

“這是你的班級,要為之付出!”採訪中,高文娟不止一次這樣說。質樸的話語中,透著一種責任和付出。

一个“老”班主任的苦与乐——记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心小学教师高文娟

“既當老師又當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高文娟十分注重以身示範。

剛當班主任的時候,班裡的晨讀課紀律不好,她嘗試了很多方法,依然沒多少效果。後來,她靈機一動,乾脆把教室裡的講桌變成了課桌,把自己這個老師變成了學生,和同學們一起讀書、學習。這一招果然靈驗,同學們模仿起老師的樣子,繪聲繪色的讀起書來。聽著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高文娟的心裡樂了。

一次新學期換教室,只有高文娟有鑰匙,開學第一天,當她急匆匆來到教室門口時,已經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在等著了。她既懊惱又內疚,就在她反思難過的時候,腦子裡冒出了一個想法:平時教育學生要知錯就改,我為什麼不能檢討錯誤呢?於是在晨會時間,高文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鄭重道歉。同學們對她的行為都異常驚訝,尷尬了幾秒鐘之後,教室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從孩子們的表情中,她讀到了諒解和敬佩。

“不斷學習和改進,既當老師又當學生”,秉承著這種理念,高文娟始終和學生打成一片,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這種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讓她走進了歷屆學生的心中。

憑著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高文娟風雨無阻、一路前行,收穫著自己的幸福和喜悅。她先後被評為2008年、2012年、2016年壇山街道優秀班主任,2012年嶧城區優秀導師,2014年嶧城區首屆班主任技能大賽一等獎,2018年嶧城區優秀教師。所帶班級兩次被評為嶧城區優秀班集體,2018年所帶班級被評為棗莊市優秀班集體。

“教訓比經驗多,失敗比成功多。”在回首自己走過的班主任之路時,高文娟略有遺憾地說,“比如管理過細對學生髮展造成的限制;管理過嚴讓學生產生的畏懼心理;‘偏愛’問題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失衡……”高文娟不斷反思和總結。在她心中,學生如何更好地、更長遠的發展,是下一步將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張運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