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中最美的部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管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无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中最美的部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陶渊明诗意图

陶渊明写的系列饮酒诗是比较典型的田园诗,其中的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中最美的部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方圆居书法

梁朝学者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此后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无不敬仰效模他。陶渊明不仅千百年来在国内为后人所雅爱,在国际上也有巨大影响,朝鲜、日本、苏联、英、美、法、德等许多国家把对陶学的研究当作人类文化和世界文学加以研究和发展,因而陶渊明的诗歌、散文和学术思想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韦应物,还有柳宗元、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一)王维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创作风格: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代表作有:《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的田家晚归图。前四句写田家日暮时的闲逸景象,中四句写田间各种生命在黄昏时刻的思归之情,结尾两句写诗人因闲逸而生羡慕之情。这首诗其实还是作者借景言志,当时王维在政治上接近宰相张九龄,倾向进步,但此时张已经被排挤出朝廷,王维深感危机,进退两难。这首诗正好表达了他此时想退隐归田的思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中最美的部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方圆居书法

这是王维隐居后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中描绘秋雨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景色和村民淳朴的生活,抒发了诗人隐居后的怡情惬意。首联写秋日雨后景色,颔联写日落月出后的山中美景,颈联由写景转入写人,尾联有感而发表达了流连不思归的惬意心境。这首山水名篇,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全诗借景言志,含蓄丰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二)孟浩然

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创作风格: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代表作品:《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描写诗人被好友邀请到家中作客,二人举杯共饮,闲话家常的情景。诗中充满浓厚的农家生活气息,写出了田家生活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情谊,并把发表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友情融为一体。首联交待此行的的原由,颔联描写故人庄优美的自然环境,颈联描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尾联写期待来日再相逢。全计朴实无华,叙事自然流畅,意境清新隽永,感情趋势亲切。

(三)韦应物

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创作风格: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代表作品:《观田家》《滁州西涧》

1、《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中最美的部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方圆居书法

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时所作。因诗人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所以他时常独步郊外,西涧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首诗就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以及诗人春游西涧时之所见。第一句写诗人独爱涧边生长的幽草,第二句写涧边茂密树林中有黄鹂在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第三句写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水势更急,与尾联的渡口和船只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景象,第四句写在野渡旁边,一只渡船横在水中,这种雨中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了作者对自己无所作为的感慨,从侧面表达了诗人,不愿做官的志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