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駐村書記的十七本日記


2012年4月,趙有林到背孜村駐村,他搬來行李,購置鍋灶,吃住在村,每天拿著筆記本,遍訪農家,和村民一起幹活、拉家常、交朋友,先後進門入戶400餘家,腳印踏遍了背孜村6.4平方公里的山溝坡地。

五年來,這樣的駐村日誌,趙有林共寫了17本。筆記本中清楚地記著:背孜村,有14個村民組,729戶3200多口人,其中860多名青壯年外出打工,村裡有68名單身漢、200餘名老弱病殘人員。全村僅有不到560畝的山坡旱地,村民主要從事傳統農耕和農家小規模種植養殖。

五年裡曾經幾次工作受到阻力,身體受傷、中暑、生病。特別是4位親人連續遭遇病故。對全村719戶家庭2786人的所有信用情況及86戶296人貧困家庭的全部信息建檔立卡3000餘套冊,收集篩選填寫報表11000餘項條

每每在田間地頭與這些70多歲的已入敬老院的,仍然還在辛勤開荒勞作的孤寡老人們相遇,他們都會一一打招呼、嘮家常。當說起想當年的一些快樂往事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會心一笑,我的心情與他們一樣彷彿又回到了青年時代,頓時一天的勞累奔波和煩惱,也都隨風而去了。

用心培育、支持、擴大發展的駐村食用菌種植示範帶動致富項目,一年一個臺階、一季一季的收穫且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累累碩果時,先前寢食難安所付出的、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是值得的,終於有了些許心靈的慰藉。


再次下地上耙回味並體驗傳統農耕的艱辛生活。

駐村以來,趙有林堅持走村入戶,五年多時間入戶走訪幾千餘次,徵求聽取意見建議幾百餘條。

與鄉、村兩委同志,一定到離村部最偏遠的溫家組87歲的溫群家驗收到戶增收養牛項目。

每天還要早起背上年幼的兒子送到小學、晚上還得把他接回家中,往返十幾裡羊腸山路。由於居住深山,環境適宜養殖,就想方設法為他爭取到戶增收養殖1200只土雞項目,又與村兩委協調準備為他家易地搬遷,還安排了一個扶貧信息員公益崗位,並發動派出單位幹部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愛心購蛋活動,緩解了他的身心壓力和家裡的窘境。

炎炎夏日裡,和村兩委的同志們一同鑽到涼棚下,查看為照料癱瘓在床近50年的老母親而終身未娶一直單身的範平家,驗收養蜂箱數。

趙有林說:“五年來的駐村生活和工作實踐,使我真正瞭解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切身體會到了村民的所思所盼。我會繼續努力工作,積極作為,帶領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2017年的夏天,由於連續幾天陪同與單位的78名幫扶人進村入戶開展大走訪、大宣傳、大幫扶和五送五有獻愛心活動,終因年大體弱、力不從心、駐進了醫院。並表示站好最後一班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