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楊覓楠的故事是從他祖父開始的。

清朝末年,在陝西省西安城南,那裡的少陵原畔的四府村中,一位落第秀才在村裡開了一間私塾,開始把希望寄託在了下一代。他一邊教著許多學生,一邊教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名叫楊蔭棠,考上了陝西武備學堂。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楊蔭堂考取陝西武備學堂考卷

楊蔭棠從武備學堂畢業後在陝西新軍炮營任職。1911年10月,楊蔭棠參加了陝西新軍營長張鳳翽發動的辛亥起義。楊蔭棠隨後在西安城內買房,娶妻生子,兒子名叫楊永鎮,1919年出生。

楊永鎮在五六歲時相繼失去父母,在嬸孃雷淑貞的呵護下讀完了小學,初中,高中,直至考入蘭州國立醫學專科學校。

楊永鎮考入陝西省立高級中學時改名楊覓楠,從此就以此名求學,並以此名從伍於國共兩朝,浪跡於大變動的中國。

讓我們通過照片,來看看這位陝西人歷經的半個世紀。楊先生有相機和三角架,這裡的大多數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的。

故事從他六歲開始......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25年陰曆7月 楊覓楠與嬸孃雷淑貞

民國十三年陰曆七月,楊覓楠生母毋萬翠病逝,此照是楊覓楠喪母之後身穿喪服與守寡多年的嬸孃雷淑貞的合影。

一年之後的民國十四年陰曆十一月,楊覓楠的生父楊蔭棠病逝。於是楊覓楠的嬸孃以母親的身份全面承擔起照顧這個六歲孩子的責任。不久後西安圍城開始,寡母孤子突然墜入十個月的生死磨難中。

楊覓楠在自己的自傳中對這十個月的生死磨難有一段真實的描述,並註明"西安圍城記"。

關注本公眾號,回覆"圍城",可閱讀圍城文章。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36年 楊覓楠與他買的二手相機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36年 西安鐘樓

此照為楊覓楠的同學所贈,原照片背面有拍攝者鋼筆題字:西京——夏日的正午,鐘樓之下。

這裡將西安稱為"西京",是因為民國政府1932年曾計劃在必要時遷都西安,西安隨之改名西京。改名後出現了許多以"西京"為名的商鋪、公司,這一時期出生的男孩也多有取名"西京"的。

將這張照片局部放大,可以看到當時的三種交通工具。左側是黃包車,車頂撐起了遮陽棚,車伕站在車旁正在等客。

中間是一輛自行車,騎車人戴著禮帽,身穿中式上衣,翻出白袖口。

右側是一輛大鼻頭汽車,兩扇前車窗可以開啟,當時跑長途的客車大多都是這種樣子。

除此之外,還可以隱約看到鐘樓下的門洞是貫通的,自行車後有一個指揮交通的崗亭,鐘樓的門洞兩側牆壁上各有一大塊時政宣傳欄。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37年在陝西省立第一初級中學二道門前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36年 臨潼華清池一角

照片左一為楊覓楠,他和另外兩位同學都是陝西省立第一初級中學初二的學生,在他們此次臨潼之遊不久後就爆發了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事變前的十二月九號,楊覓楠和這兩位同學都參加了學生的請願遊行。

楊覓楠自傳中就此次請願遊行過程有比較詳盡的描述,其中有幾點與以往見諸報刊的描述略有不同:

①遊行學生們出了城朝臨潼進發時已近黃昏,行進中有一多半同學因飢餓疲憊或預感到危險陸續離隊回家。

②遊行隊伍行進到接近東郊十里鋪時只剩下不足三百學生,此時張學良和一位秘書乘黑色小轎車從後面追上游行學生。

③張學良當時身穿藏青棉袍,站在路邊的土堆上給學生們講話。講話內容除過保證三天之內給學生們答覆以外,還明確告訴學生再向前走有危險。

④在學生行進前方約二百米外埋伏有許多荷槍實彈的士兵,他們身影恍惚槍刺閃動。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1937年 陝西省立第一初級中學圖書館前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楊覓楠與楊文源初中畢業留影,1937年

一個陝西人的半世紀,八十多年前的華清池、鐘樓

楊覓楠初中畢業照 1937年

本文為上中下三部中的上部

後續文章也同時發佈

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