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中國紗線網送福利啦!即日起,每天在微信文章下留言,內容是供求信息,小紗會及時展示留言,讓20萬+紗線行業從業者看到你的需求,留言點贊最多的前10者,將獲贈1次廣告位宣傳。快去留言吧!

傳統產業升級的機會在哪裡?上海在二十多年前,用一刀切掉紡織行業,這種與傳統產業告別的硬漢方式,在各地產業規劃實施的時候,實在並不少見。只是造化弄人,流逝的時間在證明,紡織行業正在成為高科技產業。


4月24日,新鳳鳴集團基於5G網絡的長絲生產車間內,搬運機器人通過接收指令井然有序地搬運長絲餅。據瞭解,通過5G的運用,傳輸速率加快,機器人的搬運效率可以提高3%以上。

924臺機器不斷“吐”出一卷卷長絲餅,16臺通過5G網絡接到指令的搬運機器人來回跑動,快速有序地把長絲餅搬運到指定位置。4月24日,在桐鄉新鳳鳴集團長絲生產車間看到,這一幕忙而不亂的生產場景,以8K超高清的影像同步傳輸到該公司的生產調度中心。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這一轉變率先發生在紡織工業,令人不能不在這個新舊產能轉換的關鍵時刻,再對傳統工業的價值作出思考。


1 短視的上海印象深刻嗎?

昔日紡織之都——上海。

壓錠小背景

1997年底中央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從1998年開始,我國將用3年時間壓縮、淘汰多餘、陳舊的紡錠1000萬。作為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也將壓錠70萬。

1998年1月13日,上海市棉紡壓錠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明確全市紡織“壓錠戰”即將打響,並公佈全年壓錠目標68.2萬錠。消息兩天後見於《解放日報》一版,全市震動。

十天之後,1998年1月23日,貫徹國務院“壓錠、減人、增效”戰略的第一錘,在中國最古老的機器紡織企業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敲響,重達600噸的5.5萬紗錠被送進鍊鋼爐。

由於壓錠,全國預計有幾十萬紡織工人下崗、轉崗。

當時的上海為何能成為中國棉紡織工業中心?

1.早在古代宋元時期,松江地區就是中國棉紡織業興盛地區,明朝時期松江地區仍是棉紡織業中心。

2.鴉片戰爭以來,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外國資本主義將上海作為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重要場所,開辦棉紡織工廠。

3.洋務派的民用工業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都在上海創辦棉紡織廠。

4.上海緊靠長江下游沿江,瀕臨棉花產區,棉紡織工業原料充足。

5.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經濟最發達地區、棉紡織消費市場廣大。

6.上海是全國最大城市,可以為棉紡織工業提供大量勞動力。

上海的棉紡織工業為什麼到了90年代要大規模壓錠?

1.主要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我國包括上海的紡織業所生產的紡織品供過於求。

2.我國紡織業技術落後,設備陳舊,勞動生產率低,產品品種、質量不適應國內外市場需要。

3.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對多餘、落後的紡錠進行淘汰,才能調整結構,提高效率,順應市場,促進紡織業發展。


上海自開埠以來,紡織工業一直是上海地區經濟的主要支柱。1996年5月時任市長在上海第一棉紡織廠聽取彙報工作時說:“上海紡織工業是近代工業和工人階級的搖籃之一。在相當長的時間,紡織工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利稅大戶,至今仍是出口大戶,又是上海吸納勞動力的大行業,對上海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過歷史性貢獻。”

話音未落,風雷鉅變。傳統行業在面臨升級之路的時候,紡織行業被優先篩選,一棒子打死。1998年1月,上海紡織工業敲響壓錠第一錘。首批12萬“祖父輩”的紡錠,在全國紡織壓錠1000萬的第一錘敲響後即被砸成碎片。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隨後,上海紡織產業進行了地毯式的清理,基本上全軍覆沒。行業朋友提到,從上海的三十三個國營棉紡廠,到中紡機、一紡機、二紡機,一直到所有配套上下游鏈條企業,幾乎全部被砍掉

歷史自有回味之處。壓錠三年後中國的紡紗能力從4000萬錠減少到3000萬錠。可是歷史馬上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2001壓錠剛一結束,中國就成功加入WTO。由於WTO放開中國紡織出口配額,中國紡織在世界市場展現巨大競爭能力,三年後中國的紡紗能力發展1億3000萬錠,超過世界紡織生產能力的一半,成為超級紡織大國。

而此前六年的規劃目標是壓錠1000萬!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應該說,2000年後正是發達國家主動將傳統紡織轉移至發展中國家,而重新開闢下一代紡織的時代。而這個時候,許多國人以為世界紡織製造中心已經轉移到中國了,紡織技術“到頂論”開始流行,於是紡織的地位開始沒落:大學改名,研究所關門,新一代纖維與紡織幾乎無人問津。

對於“上海紡織一刀切是短視行為”這一點,很多人為上海辯護,認為此一時彼一時很正常,是產業遷移的自然規律。沒有紡織產業的遷出,哪有大飛機、微電子等產業的引入。

這是規劃者人為篩選產業、忽略區域產業知識沉澱所形成的苦局

對於清理紡織而言,上海當年或許自有苦衷。然而,無視五十萬就業大軍的技能和積澱,一錘砸掉建國50年的自力更生和之前的積累,這樣的規劃,難免武斷,看上去完全沒有想過紡織業還會有光明的未來。德國的紡織2050規劃,就是從未來視角,倒推決定當下的紡織行動,意識超前,行動謹慎,在德國幾個紡織區起到了非常好的升級作用。德國紡織工業的規劃futureTex後來也被納入到德國工業4.0戰略之中。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遠景規劃的思路


產業遷移是大勢所趨。但遷移什麼,保留什麼卻大有講究。日本向全世界遷移產能,但研發中心和母工廠卻從不遷移,坐鎮中堂,指揮全球。上海憑藉當時絕對的紡織人才優勢,完全可以卡在價值鏈最高端,進行全面的研發。

然而這並不是上海獨家故事。全國最大的紡織業城市,“上、青、天”全部如此。青島當年從國棉一廠到八廠,印染、針織、西裝等行業門類齊全的產業鏈。後來,基本都被“計劃”沒了,如今是白茫茫大地好一片乾淨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而當年“斷腕壓錠”最後被總結成一種上海精神,至今還時常被拿來表達剷掉舊動能的決心,這也真是一個高級黑幽默。


2“紡織”大學冷宮

跟著遭殃的自然就是人才的培養。上海當時有最好的中國紡織大學,後來趕緊地把“紡織”二字去掉——否則難以招生。現在名字已經是毫無指向的“東華大學”,像是一個人剃了平頭,一眼望去毫無辨識度。擁有紡織最高學府,如果與產業相結合,本來是大有基礎。而現在,這樣大學的許多智慧往往體現在“服裝創意、數字創意”方面,真是可惜。

中國從此再無以中國命名的紡織大學了!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這只是一個縮影。當時大量的紡織大學,也紛紛改名。曾經隸屬於原紡織工業部的高校有8所,也被業界稱為“八大紡院”。而行業最興盛的時候,中國有17所以紡織概念命名的學院,可謂一時風光無限。而現在武漢紡織大學,成為中國唯一一家以“紡織”命名的院校。多年來招生一直不樂觀,一聽到紡織兩個字,幾乎所有人都止步了。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改過名的紡織大學

2017年湖北省還有一個激進的計劃,湖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武漢紡織大學,重組成新湖北大學。還好,這個創建雙一流大學的衝動最後未能實現,“武漢紡織大學”的獨苗猶存。


3 產業升級,不是技術平移

紡織和服裝產業對中國就業,影響巨大。萬萬不可忽視社會影響,不能聽從所謂的產業升級慣例,任由生死隨意它遷移到東南亞。企業的遷移行為就像是螞蟻搬家,是本能預測,無可厚非;但作為國家、作為行業,必須要有精準的前瞻性認識,提供給情報扶持,既做好轉移目的地的國外天氣預報,更要做好全球的行業預報:未來產業發展規律,是要研究清楚的。

現在地方規劃的同質性太嚴重,千篇一律。各地一窩蜂追逐新興產業和戰略產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眼見得又要形成繼光伏、風能之後的新一輪過剩產能。各屆政府領導一直都在追求高產值,只看中能提供百億、千億產值的產業,而忽視產值背後的含金量。

中國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要往中高價值鏈發展,規模一定不是首選因素。而且在當下,招商引資已經不是重點,做好區域產業服務,識別傳統產業中的高科技,就地升級,比什麼都強。

技術平移,絕不是產業升級。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上海當年就是這樣把紡織平移到江浙地區;而嚴苛的《太湖條例》出臺之後,太湖周邊紡織產業就是這樣把紡織平移到新疆等地。紡織產業成為遊牧民族,轉遍中國,但也沒見多少技術積蓄。

對於傳統區域產業的認識,最怕的就是《岳飛傳》中的牛皋三板斧,砍下去幹脆徹底,一時快意,後手不思量。江蘇響水化工區一聲爆炸響,工業園區直接被關閉,化工企業立刻命懸一線,恐怕又見“一刀切下、片甲不留”的局面。然而一個有深厚積累的產業區要大規模搬遷和升級,需要仔細考慮一下未來之路,避免一時衝動自廢武功,白白騰空多年的積累。

看看日本豐田公司是怎麼對待傳統產業的?豐田最早是起家於紡織機械的,而現在,汽車集團每年要補貼紡機3億美金保持發家之寶,使得細紗機和紡機始終位居世界一流。2013年全股收購紡織標準制定者和頂尖紡織儀器公司烏斯特,保持豐田在紡機的領導地位。

一直關注上海大纖維產業發展的業內人士繆先生認為,

對於當年斷臂波及的幾十萬紡織從業人員,上海欠缺一個恭敬的道歉和致敬。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情緒安撫的問題,背後還有著更深層的含義。許多老工業地區都意識到,一個地區沉澱下來的“領域知識”可以是產業復興的寶貴財富時,然而擁有“地下”雄兵精師的上海,看上去依然反應遲鈍。


4 關於上海紡織工業的思考?

新的產業和技術革命,智能纖維、電子服裝、芯片紡織使得傳統紡織業正在成為新興產業,纖維科技炙手可熱。如果上海紡織工業在過去這20年裡實現了升級換代,當下正好能為上海現在兩大支柱產業鋼鐵和汽車提供高性能輕量化碳纖維和織物,自然並軌助力上海產業升級,也為正待發展的飛機業提供高性能碳纖維材料。金山石化作為中國最早睛綸生產基地,按理也可以發展為最強大的碳纖維供應商,為上海的汽車、飛機就地配套。更重要的,智能醫療服裝可以集成上海在醫學、醫藥、電子、IT的優勢,解決上海超老齡化社會的問題。

歷史不容假設。這二十年上海紡織沒有發展,連一百年的歷史沉澱也沒有了。而對比的是,坐擁東麗、帝人、三菱等碳纖維頂級公司的日本,正在低調慎謹地引導著日本中部區的石川縣、福井縣的傳統紡織產業集群,向碳纖維高端產業爬升。

傳統產業自有黃金眼,灰度創新魔力無窮。諸如上海長勝之類堅守傳統產業研發十幾年,終於走進高科技企業之列。能否藉此成功激活區域基因,呼喚沉睡魔力,再度振興地方紡織全新活力?這個問題恐怕無法由企業單獨來回答。


5 現在的上海

從上海的產業結構來看,它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金融中心,和商貿中心。從稅收和GDP綜合來看,目前上海的支柱產業是工業(汽車、菸草、能源化工)、批發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上海就是靠工業和建築業起家的工業城市,過去的150年,上海都是中國第一工業城市,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的固定會址一直是上海,可以說工業在上海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上海還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其2018年GDP工業增長值佔全市GDP比重高達26.6%,這個比重在全球看還是很高的,像美國、英國、法國的比重都低於20%,高於20%的國家不多。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2018年,上海上半年GDP增速6.9%,跑贏全國“速度”,主要因為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加快增長,第三產業加快增長,主要行業當中,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一季度提高1.6和0.9個百分點。新興互聯網企業保持快速發展,盈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

當年的壓錠苦了2000萬紡織從業者,現在紡織行業正成為高科技產業

上海市最新產業地圖指出,都市核心區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中外環地區重點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融合性數字產業;沿江臨海、嘉青松閔高端產業集群發展帶,重點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集群。

上海給人的感覺是你真正能夠得到貼心的服務,便利的交通,應有盡有的物品、展會、演唱會等。

我不知道當年的紡織產業調整到底是對還是錯,還請大家發表看法。

看完文章,記得留下供求信息↓↓↓

參考:知識自動化、網絡

【紡織行情】為紡織行業提供最有溫度的資訊,喜歡請評論轉發並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