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護理工作也拖班嗎

網上有這樣一條帖子:

@小燕子:

本人在一家市級三甲醫院外科上班,醫院沒護工,所以取藥護士去做,臥床病人做檢查護士去送。

晚上新收病人自己班上收的,即使快下班,你也要把他的所有醫囑處理完才能下班。還得我們臨時去給新收病人鋪床;遇到床單髒的,沒枕頭的病人,大晚上還要一個個病房裡去給病人找枕頭。

你的護理工作也拖班嗎

奇葩的事情總是出現在晚上上P班的時候。上面領導有事沒事突擊檢查,看你護理文書,吹毛求疵,導致我們護士在寫護理記錄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去反覆修改討論,生怕領導挑出一點毛病……晨會交接班每次都要1個小時,下夜班是8點,基本都要9點過才能離開。

由於是外科病區,快下班的時候經常會突然下來幾臺手術。有人會想,不就是接一兩臺手術嗎,怎麼會拖那麼長時間?實際情況是:手術回來,接病人是挺快的,但很多時候術後會開新醫囑。然後護士不但要執行醫囑,還要去藥房取藥。更拖時間的是要寫大量的護理記錄,終於快處理完了,病人突然血壓升高。醫生開了新醫囑,你又得去藥房取藥,然後給病人用上。同時要寫出現特殊病情變化的記錄,記錄還得反覆修改……這麼多事,但一個班上只有兩個護士,怎麼忙的過來?

就連病人都說我們瞎忙……

你的護理工作也拖班嗎

點評

這就是一個市級醫院的護士生活現狀!一把辛酸淚,誰知其中味?這種工作狀態,怎一個“拖”字了得?

這個病區的護士為什麼“瞎忙”,為什麼該下班也走不了?

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點:

1 工作量大,護士少

2 護士的時間被非護理性工作佔據

醫院無護工,取藥需要護士去取,陪檢需要護士去陪,佔據護士的寶貴時間。

3 上下班護士分工不合理

護士到了下班時間,如果班上新收病人,首診護士需要負責到底。新接的下手術病人,接到病床上後,還不算完,還要負責術後取藥、用藥,再加上護理記錄,這活就是幹不到頭。

4 護理記錄佔據大量時間

“領導看你護理文書,吹毛求疵,導致我們護士在寫護理記錄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去反覆修改討論,生怕領導挑出一點毛病……”從中可以看出,護理文書書寫,佔據了護士大量時間。

5 晨會交接班出現偏差

“交接班每次都要1個小時,下夜班是8點,基本都要9點過才能離開”。說好的15分鐘呢?

6 病房管理無序

新病人來了,病人沒有現成的備用床不說,床上用品也短缺,護士還要去病房逐一尋找。

你的護理工作也拖班嗎

整改對策

護士因素

1 理清思路,強化技能

護理管理上無序,但護士也要工作思路清晰。如閒暇的時候,提前鋪好備用床。輕症病人,可安排患者家屬去陪檢。為自己爭取寶貴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2 提升護理書寫水平

在平時工作中,用心揣摩,熟練書寫,護理文書書寫,有固定的書寫格式和套路,強化書寫能力,節省時間。

3 做好交接班

新病人、術後病人的新下醫囑,做好交接班,該下班者下班,接班者,安心接著完成。

你的護理工作也拖班嗎

管理因素

其實,從話題中,我們可以看出,造成護士“拖班”的主要因素,在於“上面”——醫院管理和護理管理層面。

護理管理者,要捫心自責!

1 增加護士,按規定配置護理人員

護理工作這麼多,區區兩個護士,怎能完成?護士長要及時向上提出增加人力的申請。

2 護理管理者認清形勢,看到存在的癥結所在

護士忙亂不堪,作為護士長,難道就看不出來?病房物品不夠、時間都用在書寫文書上,護士長應該是個“明眼人”,發現問題,做好上傳下達,真正發揮基層管理者的作用。

3 減少非護理性工作

護士取藥、陪檢,都是可以克服的問題。藥房做好藥品下送。陪檢,可以與管床醫生、患者家屬溝通,學會借力。

4 完善護士交接班制度和工作程序

護理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中,明確要求:一般情況下,晨會交班,15分鐘即可,最遲,也要壓縮在30分鐘內。新病人、術後病人未完的醫囑和護理,由上下班護士按照工作程序,各自做好交接即可,不必做完,負責到底。病人不出院,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

5 病區做好備藥管理

病區常用藥、大輸液等基本藥物,病區可安排專人,做好備藥管理,減少護士一趟趟的往病房跑的次數。

6 強化病房管理

病區要配備充足的床品,病人多、東西少,護士長及時申請添加。做好後勤保障。白天人員較多的時候,提前準備備用床,減輕夜班護士的負擔。

7 簡化護理文書書寫

以表格式護理文書書寫代替固有的護理記錄,按照護理文書書寫規定,特級、一級護理病人需要書寫護理記錄單,二級、三級護理病人不用再寫。護士交班報告,也已經簡化,護理管理者可向上提出建議,簡化護士的書寫工作,為護士減負。

8 護士長髮揮領頭羊的作用

護士天天加班,怨聲載道。護士長也要帶頭加班,平復護士心中的不滿。

9 護理管理層面要及時為護士減壓

科室工作忙時,就不說了。如果科裡不是太忙,人手夠用,可以多排護士一天或兩天休息,讓護理人員從內心裡感受到管理者的關愛,緩解工作壓力,以更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