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日本的浮世绘,是流行于日本17世纪早期至19世纪中期即江户幕府时代的一种版画(在薄木板上雕刻、上色的画)。浮世绘作为一种廉价的绘画艺术品,所针对的对象是日本广大的底层民众,因此其题材往往是艺伎、美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误以为浮世绘是日本古代版的“黄色漫画”。

但是,从浮世绘流传范围的广度和艺术价值的高度等方面来说,单纯地把浮世绘归类为“黄色漫画”是极不恰当的。其实浮世绘不但不是“黄色漫画”,而是对世界美术史与东西方文化影响非常深远的一种绘画形式,尤其在当代更是被升华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东方美学。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浮世绘的第一题材——美女

01浮世绘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所率领的东军战胜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结束了日本自室町幕府末期以降,近150年的乱世。日本开始进入了“天下泰平”的江户时代。

其实在江户时代到来之前,由于长期的社会大动乱,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大名、武士到普通的商人、农民无不认为,维护藩国势力、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的唯一途径就是暴力。大名武士利用暴力相互征伐,靠武力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封建领主对藩属地所辖人民的任意杀戮,也使得人民不断地联合起来用暴力对抗无道大名的血腥统治。

长此以往,战国时期的日本社会弥漫着杀戮与以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这些矛盾使得日本的社会生产凋敝,战乱频仍,血雨腥风笼罩了整个列岛。

其实关原合战的结束,只是使德川家康战在军事上战胜了忠于丰臣秀吉的各路诸侯。而使日本真正意义上从“杀戮社会”转向“天平盛世”的加速性事件是发生在1637年的“岛原之乱”。为何这么说呢?原因在于岛原的起义迫使幕府派遣大军前来镇压,起义者与前来镇压的武士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双方均伤亡惨重。残酷的大战使岛原、天草附近的人口大幅减少,田地也因此而成片的成为荒地,农业生产完全无法继续。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岛原之乱

从以上的事件中,德川幕府逐渐意识到了,日本社会中两大社会阶级再如此剧烈的对抗下去,日本将始终无法跳出战国时代以来形成的怪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泰平”。如果想切实的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幕府一方面要规范武士阶级的行为准则,遏制其以杀戮为荣耀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也只要引导日本百姓树立“善良平和”的价值观,放弃对统治阶级暴力抵抗的“下意识反应”,进而从根本上扭转整个日本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尺度。

从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开始,为了统制武家,幕府颁布了《武家诸法度》,此法规范了武士的价值观,将武士世界观中原本位列第一的“武道”改为了“忠孝”,从此武士的道德标准发生了剧变,曾经以武力为荣的武士不再是以武力征伐为第一位,取而代之的是以为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秩序为第一要务。

同时,幕府又推出了针对百姓的《生类怜悯令》,对该法令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将军有义务保护天下的一切生灵,不得滥杀无辜。普通百姓也不得将老人任意丢弃于荒野、或者随意杀掉病人和路倒等。至此,

在经历了岛原之乱的洗礼,以及对国内两大阶级的行为与道德关的重新规范,日本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近260余年的“和平时代”——江户时代,至此浮世绘得以产生、发展、壮大的社会土壤终于出现了。

02在繁荣社会中发展的浮世绘

当江户时代的稳定与繁荣,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日本的城市也开始日益繁荣起来,逐渐产生了“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浮世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在安定的德川时代,江户地区很快发展为全日本最繁华的大都市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娱乐产业如歌舞伎、居酒屋、相扑表演等休闲娱乐场所遍布江户的大街小巷。早期浮世绘的主要描写对象也多集中于这些“娱乐从业人员”和“城市娱乐场景”上。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夜色中的江户

但是如果仅通过浮世绘所表达的以上内容,就断言浮世绘仅仅是花街柳巷的“风俗画”,那就未免“小瞧”浮世绘艺术了。其实除了浮世绘众所周知的描写美女、艺伎的画作以外,浮世绘的取材还着重地描绘过了以下几种场景(内容)。

其一、秀丽优美的江户时代自然风景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神奈川冲浪里》。在北斋的笔下,富士山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自然风光的刻画更是有其独到的传神之处。再如,歌川广重的《蒲原》,这幅画生动的刻画了东海道的风雪夜景。

在浮世绘画家的笔下,各种类型的江户时代的日本风景被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更重要的是这些画作对于研究在没有影像记录的古代社会的历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这些画作中,历史学家可以从这一幅幅的风景画中,窥伺出当时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和社会文化氛围。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浮世绘的代表“神作”《神奈川冲浪里》

其二,刻画抽象离奇的妖魔鬼怪形象

四面环水的海岛、自然灾害频繁的地理环境、幽闭的森林和寂静的温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对日本的妖怪文化的出现产生了影响。加之来自于中国的道教、印度的佛教以及自身神道教等宗教在思想上对人们鬼怪观念上的各种暗示,更使得这种文化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日本人的脑海中。所以,日本素有“妖怪列岛”、八百万神明之住所的“美誉”。

这一文化现象的冲击下浮世绘的作品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鬼怪题材。比如在小泉八云的《怪谈》中所描写的各类妖怪,像“飞头蛮”、“阿贞”“大蝇”等形象在浮世绘的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画作,这些画作不知名的画家画过,歌川广重这样的大咖也画过。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其实文学的描述固然可以让每一个读者在自己的心目中独立的想象出心目中专属的文学形象。但是,在浮世绘画作的有形视觉表述下,带着特有的日式“恐怖感”的浮世绘画作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更加深了这些妖魔的恐怖。所以,浮世绘的另一大作用便是助力了日本妖怪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日本鬼怪文化的艺术张力。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描写鬼怪的浮世绘画作

其三、刻画宏大的战争场面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日益强大,并逐渐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日本羽翼逐渐丰满后,其侵略的箭头直指大清、朝鲜等亚洲近邻。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曾经的“东亚老大”大清帝国,成为了亚洲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此后,日本又与当时的西方大国沙俄之间爆发了日俄战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日俄战争

在这两次的战争中,日本画家创作了大量的浮世绘风格的描写战争场面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能称得上是浮世绘的经典画作,但是至少是极大的丰富了浮世绘的题材内容。至此,再仅仅说浮世绘是“风俗画”就显然是站不住脚了。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03浮世绘对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浮世绘作为一种源于东方的的绘画艺术形式,在当时充斥着西方话语权的世界上能够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和较为广泛的关注度,一方面是得益于日本与西方的广泛民间接触和频繁的经贸往来,更主要的是对于西方自身的印象派画作的深远影响。

最初的的浮世绘画作,是作为贵重的瓷器等商品的包装纸,伴随着所包装的商品的流通,而与西方大众邂逅的。在一向重视包装文化的日本,浮世绘这种面相平民阶层的的低价画作,被用作贵重商品的包装纸实数正常现象。在被西方人发现后,西方人逐渐发现了此类作品的艺术价值。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对于19世纪产生的西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总结来说浮世绘对于西方的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都追求画面的三维立体感和画面景深的关系,而印象派的画家们想要摆脱这种束缚,而浮世绘的二维空间的平面性创作理念正好弥补了西方绘画的不足之处,使印象派的画家可以将画面组合还原到二维空间之中。

②在画面的透视学方面,欧洲一直沿用的是“定点透视”,而浮世绘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印象派吸取了这样的绘画手法,使画作不再具有景深的绘画特色,带给了我们更有观赏性和暗示性的空间。

③线条的勾勒与平面的着色手法上,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巨大。印象派继承了浮世绘的风格,改变以往的的手法,代替以先用线条勾勒,后用色彩描绘,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④传统的欧洲绘画题材多半是宗教、神话、政治事件、人物和静物。伴随着浮世绘的传入,西方绘画的取材开始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出现了更多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绘画作品。

在印象派的画家中,日本浮世绘对于西方印象派的代表性画家马奈和梵高的影响较为明显。

马奈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画家,其画作风格充斥着时尚明快的艺术气息,他对于历史题材并不感兴趣,其画作的取材多为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其作品便受到浮世绘的影响,其代表作《佐拉肖像》其画卷上的场景里就有一副喜多川歌磨的画作,这一细节可见日本浮世绘对于其的影响。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佐拉肖像》

荷兰籍的美术大师梵高,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作品是印象派的代表作。说到浮世绘对于梵高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他的经典作《星空》,在《星空》这幅名画中,画面上的旋涡状星云的灵感就是来自于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名作《神奈川从浪里》的浪花图案。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星空》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浮世绘对于西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其实当我们仔细观察一些西方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用其与浮世绘的作品做一下简单地对比,不得不说,其中借鉴的意味比较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东西方交流在这一时期的频繁与畅通。

日本人为何尤其钟爱浮世绘?

图/《星空》与《神奈川冲浪里》“融合”画

04关于浮世绘的几点小科普

浮世绘的创世鼻祖是陵川师宣(1618-1694),明历三年(1657年)在江户发生大火灾之后的重建过程中,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各类绘画作品也开始涌现。据史料考证,最早使用“浮世绘”一词是在陵川师宣的木板画本《月次之旅》的序文中。

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安藤广重被称为日本“浮世绘三杰”,其三人的艺术造诣在众多的浮世绘画家中最高的,其他人或是昙花一现或是未达到他们的至高境界,所以研究“三杰”的作品,就可以大致了解浮世绘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浮世绘是在1658年到1792年间,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当做商品的包装纸带入欧洲,但是并没有引起西方社会的重视。在时间进入19世纪中期被法国设计师菲利克斯·布拉克蒙传播开来,并在1862年举办的伦敦国际展览中,被私人收藏家拉瑟拖德阿尔考特爵士所展出并引起了西方社会对浮世绘的巨大兴趣。

参考文献

1.三谷博 矶田道史 《倒叙日本史02 幕末·江户》商务印书馆 2018年

2.小泉八云 《怪谈》 国家文化出版公司 2005年

3.宫竹正 《浮世绘的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李丕宇 《浮世绘的起源》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

5.杨洋 《浅析日本浮世绘对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吉林艺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6.滑侨新《浅谈日本浮世绘及其对印象派的影响》 美术教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