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的海南房地產蕭條狀況


1988年,海南從廣東脫離成為獨自的省份,也成為中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建設的需求,政策層面的傾斜,讓海南一度成為堪比北上廣的存在。

“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財,炒樓花”,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淘金者。鼎盛時期,這個只有600多萬人口的小島上,雲集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300人就對應一家房地產公司。

海南房價一日千里,從1988年到1991年,海口三亞等熱門地區商品房價格基本維持在1300-1400元/平方米之間,而1992年就躥升到5000元/平,1993年更是達到7500元/平的巔峰,兩年翻了三倍以上。

短短一年多,海南土地價格從1991年的幾十萬每畝,攀升到1993年的最高600多萬元/畝。要知道,當時海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多元,三年的純收入才買得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與之對比,1992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只有995元/平,而北上廣深的商品房均價直到1998年都還在5000元以內。顯然,這種場面不會持久。

1993年6月,面對樓市過熱,中央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招招對準房地產市場。與此同時,國務院還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釜底抽薪,一夜寒冬。海南房地產市場應聲而落,海南經濟亦進入斷崖式下跌。

大量房地產企業倒閉,無數人血本無歸。這些企業在海南留下了600多棟爛尾樓、18834公頃閒置土地和800億元積壓資金。部分爛尾樓長期得不到盤活,一度變為養豬場。一時間,“天涯海角爛尾樓”成為海南的象徵。1999年開始,海南用了整整七年時間,才將房地產庫存清理完成。直到2010年前後,在中國樓市暴漲的大背景下,借“國際旅遊島”國家規劃的東風,海口房價才重新觸及當初的高點。


如今的海南美如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