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千年淮味”演繹新傳奇,食博會再度亮相“運河之都”!

編者按:5月8日,《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千年淮味”演繹新傳奇,食博會再度亮相“運河之都” 淮安端出另一道“淮揚菜”》一文,聚焦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小布現將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千年淮味”演繹新傳奇,食博會再度亮相“運河之都”!

▲《新華日報》版面截圖

原文如下

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將於5月9日在淮安拉開帷幕。根據記者獲得的“劇透”消息,目前已確定參展企業456家,境外企業佔比超過50%,其中世界500強、全球百強食品企業30家,境內百強食品企業40家。15個境外展團,其中45家臺灣知名食品企業組團參展,佔境外參展企業數的30%以上。

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表示,去年首屆食博會的成功舉辦,表明食博會已成為推動淮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對於增強全市經濟發展動力、凸顯江淮生態經濟區優勢、提升淮安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有重大意義。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千年淮味”演繹新傳奇,食博會再度亮相“運河之都”!

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資料圖(融媒體記者趙啟瑞拍攝於5月6日)

線上線下

打造“數字食博會”

4月29日,站在高處俯瞰剛剛建成的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兩座主體建築酷似一條躍動的大魚,寓意淮安特色“淮揚菜”。而從遠處眺望,這兩座建築又像一艘船在波濤中航行,從另一方面凸顯淮安歷史悠久的漕運文化。

“去年的首屆食博會沒有專屬場館,是在淮安體育中心舉辦的。” 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項目總工程師李春強說,為打造專業平臺,提升第二屆食博會展會層次,淮安新建總建築面積約13.2萬平方米的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

目前,第二屆食博會已是萬事俱備。整個食博會設置主題展覽、專題會議、美食博覽三大板塊,其中主題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擁有1390個國際標準展位,設有6大展館,展示境內外知名食品、江蘇和淮安特色食品、中外名酒美食等,舉行淮揚菜展示展演活動。

“與第一屆不同,第二屆食博會更加突出江蘇食品品牌。”淮安市商務局副局長、貿促會會長江漢聰說,去年只設一個綜合的江蘇食品館,今年在江蘇食品館為每一個設區市都設置了專門的展區。

淮安市副市長顧坤介紹,食博會在全國率先採用“互聯網+會展”模式,首屆食博會參展品牌現場直播曝光率達100%。第二屆食博會繼續創新“數字化會展”模式,深入開展和新浪、騰訊、阿里巴巴、蘇寧、今日頭條、百度等的戰略合作,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數字食博會”。

線上消費,是現在年輕人的主流消費模式。為策應這一消費模式,第二屆食博會主題定為“品質食品,食尚生活”,並增設“網紅食品館”,引入一批線上人氣指數高的“爆款”食品品牌,進一步服務時尚化的食品消費需求。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千年淮味”演繹新傳奇,食博會再度亮相“運河之都”!

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資料圖(融媒體記者趙啟瑞拍攝於5月6日)

解饞又健康

創新美食齊登場

換衣、戴口罩、智能風沐、洗手消毒……進入淮安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要經過一系列的殺菌消毒程序。雙匯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趙世龍介紹,去年的食博會上,淮安雙匯不僅亮出“王中王”“泡麵搭檔”等經典產品,還有許多新產品展出。經過食博會平臺的推介宣傳,雙匯產品銷量提高至少8%。今年食博會公司至少有10個以上的新產品亮相。

食博會不但是食品產業的品牌展示平臺,還成為新產品發佈平臺,好多企業都鉚足勁研發符合現代消費需求的新產品,留待食博會上進行首發。“此次參展,我們將推出新研發的既美味‘解饞’又健康營養的新產品。”淮安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品保部副總經理馮家輝透露。去年,旺旺集團參加首屆食博會收穫滿滿。今年,旺旺重整旗鼓再發力,即將推出的蕎麥麵,不同於市面上普通的方便麵,是通過蒸煮製作而非油炸,添加50%以上的蕎麥仁,吃起來更加健康營養。此外,旺旺還分別針對健美塑身人士和辦公室愛美人士,推出以燕麥土豆泥為代表的“Fisbody”系列食品,和以紅糖薑湯、纖維奶昔等為代表的愛麗絲王后系列新品,都是低卡路里又美味的健康食品。

去年,首屆食博會吸引了280家境內外品牌食品企業參展和5436名採購商採購洽談,達成意向合作金額26.2億元。即將舉辦的第二屆食博會,預計實現貿易合作、商品交易意向金額50億元以上。

食品產業

拾級而上再騰飛

在淮安清江浦區和平鎮,總投資10億元的泛亞150蟲草健康農場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火熱建設中。作為首屆食博會項目引進的成果,這個全球唯一以微生態系統為核心的健康、旅遊和養生康復實踐基地項目,全面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噸蟲草鮮品,年銷售額可達50億元;觀光、文旅體驗區年均接待100萬人,年產值可達4億元。

據瞭解,去年首屆食博會共簽約食品項目31個,總投資156.8億元。目前,總投資5億元的溫氏淮安食品產業基地、總投資1500萬美元的智能咖啡站等5個項目已竣工投產;總投資5億元的百斯特農業中央廚房等6個項目即將投產,其餘項目均在有序推進中。這些項目的落地,為淮安食品產業發展集聚了資源、積聚了動力。

食品產業是淮安市重點打造的“三新一特”優勢特色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淮安食品產業已涵蓋釀酒、肉製品、調味品、糧油加工、乳製品等多種門類,形成從“田頭”到“筷頭”的產業鏈條,2016年產值首次超過千億元,初步形成一定基礎量級的產業規模。全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中,2018年實現年開票銷售億元以上的企業29家,年銷售10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特別是2018年成功舉辦的首屆食博會,一舉拿下“中國食品名城”金字招牌,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

淮安市市長蔡麗新說,食博會打通了淮安食品產業與高端產業對接的通道,加快了全市食品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步伐。同時,食博會也是淮安申創世界“美食之都”的重要平臺,將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展示淮揚美食與文化,促進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和創意產業發展。

來源:新華日報(記者:彭廣餘 李先昭 通訊員:孫清陽 葛高華 楊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