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專資辦自5月1日起正式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的消息這消息一出,在電影界掀起了一陣狂風巨浪,專資辦已明確表明數據共享是大勢,那麼它為什麼又會暫停票房數據供應,此舉背後到底有何深意?在這場公益與商業票房平臺的“博弈”中,誰又會是最大受益方?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覆“專資辦”瞭解背後的秘密。

美編:裴倪嘉

近日,網易郵箱賬號被公開叫賣,百萬郵箱售價僅50元。賣家自稱可向這些郵箱發送營銷信息,並展示了據說包含有百萬個郵箱賬號的文件。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對此,網易免費郵箱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經查,報道中提及的違法行為,僅涉及郵箱地址,不涉及用戶敏感信息,我們已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正在積極與警方聯動,共同打擊此違法犯罪行為。”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信息洩露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郵箱信息被洩露已經是常態,信息裸奔似乎已經是無法根治的毒瘤,身處互聯網時代下,早已無處藏身。

對於網易郵箱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爆郵箱信息洩露。

2015年10月,國內第三方漏洞平臺烏雲披露網易郵箱發生嚴重用戶數據洩露事故,稱有高達51G、5億用戶的郵箱賬號、密碼、密保等信息被不法黑客獲取。

雖然網易對此堅決否認,最後卻慘遭打臉,不斷有網友反映在登錄163郵箱時發現郵箱IP地址顯示異常,網易郵箱被暴力破解,綁定網易郵箱的AppleID被鎖,iPhone數據被清空,包括蘋果AppleID、微博、支付寶、百度雲盤、遊戲等均受影響。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網易郵箱賬號洩露也不是個例,隱私安全成網絡時代普遍問題。

2015年,全球最大的漏洞響應平臺“補天漏洞響應平臺”發佈信息稱30餘個省市的社保、戶籍查詢、疾控中心等系統存在高危漏洞,僅社保類信息安全漏洞涉及數據就達到5279.4萬條,包括身份證、社保參保信息、財務、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國家旅遊局漏洞致6套系統淪陷,涉及全國6000萬客戶。

2016年,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時代華納,表示旗下約有32萬用戶的郵件和密碼信息已被黑客竊取。

2017年,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記者親身體驗購買個人信息服務,揭秘個人信息洩漏黑市狀況的新聞。只提供一個手機號碼,就能買到一個人的身份信息、通話記錄、位置信息、打車記錄等多項隱私。


由公安部破獲的一同盜賣公民信息的特大案子中,50億條公民信息被走漏。據警方查明,以韓某亮、翁某、鄭某鵬為首的犯罪團伙涉嫌侵略社交、遊戲、視頻直播、醫療等各類公司的服務器。

2018年,香港國泰航空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港龍航空共有940萬名乘客的信息資料被不當取覽,包括乘客的姓名、國籍、出生日期、電話號碼、電郵、實際地址、護照號碼、身份證號碼、飛行常客計劃會員號碼、顧客服務備註,以及過往的飛行記錄資料。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信息洩露,網友已經“事不關己”?

信息洩露層出不窮,以前,每一次信息洩露,都會引起眾多網友不滿與責罵,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更新一遍所有密碼,因為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洩露,擔心威脅自身安全。

去年讓大家印象深刻的Facebook遭遇最大規模信息洩露事件,消息一出,Facebook就涉及多起訴訟、政府調查、激起眾多用戶不滿,Facebook股價也因此受挫。

2015年網易郵箱數據洩露也是引起不小轟動,當年關注度比現在高的多。

然而現在只要自己沒有遭受實質性財產損失,就似乎可以事不關己。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此次,網易郵箱賬號被公開拍賣,網友態度明顯淡化許多,僅僅作為一個吃瓜群眾看看熱鬧。5月7日上午,#網易郵箱賬號遭公開叫賣#話題登上熱搜,短短几分鐘就掉出五十名開外,閱讀量2509.6萬,而討論量只有794。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曾有調查結果顯示,有44.4%的網友對信息洩露豪不關心,還有一部分用戶信息保護意識薄弱。對於信息洩露這件事,每一年發生的次數數不勝數,用戶似乎已經產生自我免疫了,因為無論如何掙扎,信息最後要洩露還是會被洩露,在信息“裸奔”面前,用戶總是被動的。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結語

身處互聯網對於信息洩露都有些身不由己,從衣食住行到社交關係,安全問題凸顯。

作為用戶,我們所能做到的區分賬號體系,註冊不同平臺時,使用不同的郵箱和密碼。授權信息查詢類平臺時,仔細閱讀用戶協議。不要給APP過多權限以及不符合需求的權限,特別是IMEI權限以及下載應用時,儘量從正規的應用商店下載知名廠商的應用。避免點擊各類群組,或者不明來源二維碼傳播的下載鏈接等。

作為平臺方,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是必要職責。因此企業自身應該本著為用戶負責的態度加強安全防範體系建設和監管體系。

當然相關法律法規也應完善信息竊取相關法律漏洞,建立起更為嚴格的保護制度,對於竊取和傳播網絡加密數據的犯罪分子應該給予嚴懲,將威脅用戶信息安全動機扼殺在搖籃。

推廣:張鈺培

文化產業新聞:

終於盼來你了,文化產業新聞專注文創行業動態,爆款原創文廣受好評,你還觀望不加入?讓我們一起見證由“小白”到“老司機”的蛻變,不做內容搬運工,只做內容生產者!微信關注 “文化產業新聞”投稿,讓你的文章上頭條!

網易百萬郵箱僅售50元,但用戶為何已經麻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