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一提起黃金面具,相信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埃及法老的黃金面具,這副黃金面具做工只精良、用料之考究、紋飾之精美無不展示了數千年前埃及的工匠智慧,也儼然成為了繼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以外的第三大標誌性埃及印象。黃金製成的面具雖然難得,但卻並非埃及一國獨有,在我國內蒙的一個施工現場發現的千年墓葬中也曾發現過黃金面具,而且論神秘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在內蒙古通遼的奈曼旗,有這麼一座太師椅狀的名山叫做廟子山,民間傳說是夸父逐日之時曾在此地小憩,這才坐成了這個形狀。傳說雖然是傳說,但當地人一直都將這座山當作“神山”來看待,這給這廟子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1986年,奈曼旗搞基建修築水壩時就把取土的地方選在了“神山”之上,沒想到推土機沒挖多久地裡就出現了硬物,撿起來一看竟是幾塊古舊的青磚。施工現場發現異物是常有的事,所以施工方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徑直奔向了當地文物考古部門。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專家在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勘探後立馬確定了:此處應該有古墓,而且年代應該不短了。刨開鬆散的土層後一座對開的墓門就呈現在了眾人眼前。一行人走進墓室後發現這座墓葬的結構和中原地區的墓葬差不多,穿過天井就是一段墓道,墓道盡頭就是一扇木製的墓門,一些老資格的考古工作人員心裡清楚,木門後面應該就是墓主人的主墓室。單從這座古墓的地面情況來看,應該不存在被盜的痕跡,所以墓中的物件應該保存得相當完整。果不其然,眾人在打開了墓門後竟都不約而同地“啊”了一聲,愣在原地久久回不過神來。墓室中地上鋪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緻陪葬物。

出土的三千件陪葬品規格極高,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鎏金龍紋銀裝盒,鎏金魚紋銀匙,瑪瑙杯,越窯花口青瓷瓶,八曲聯弧形金盒,鏤花金香囊,包金魚形飾盒,雕花金鍊玉組佩等等。這一地的珍貴文物滿滿當當塞在墓室的地面上,甚至讓專家們無處下腳。在墓室的正中央人們還發現了一張石臺,石臺上停放著兩具“完整”的屍骨,昏暗的燈光下似乎顯得“五官”都特別清楚。專家湊近一看頓時瞭然,石臺上的兩具遺骸都是頭頂鎏金銀冠,身裹銀絲網絡,腳踏簪花銀靴,臉上更是各帶著一副黃金面具。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其實在四川金沙遺址也出土過類似的黃金面具,這副商代晚期的黃金面具出土的地方剛好就在舊時的祭祀區,這顯然是古代巫師祭祀時所用,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這黃金面具也確實跟“神神叨叨”的信仰和儀式離不開干係。而這副黃金面具卻跟以往出土的有所不同,先前的面具形制上更注重想象中約定俗成的或者是所寄託的人物形象,就如埃及的黃金面具;而廟子山古墓的這副黃金面具非常寫實,基本按照正常人臉五官比例復原,更像是墓主人生前面貌的定格,兩種黃金面具風格不同,其作用應該也不盡相同。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根據墓中出土的各種“龍鳳”紋飾的物件大致能推斷出:兩位墓主人至少跟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從古墓下葬的規格特點和屍身擺放也證明了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是單憑這些信息還不夠,因為墓室的結構與中原地區的墓葬形制很像,但墓頂又是獨特的穹頂設計。且黃金面具的五官更像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多一些,再者古墓壁畫上的人物相貌和衣著也並不是漢人風格,所以墓主人應該屬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從墓葬出土位置和年代再一考證:這應該是座遼代墓葬。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眾所周知遼國是契丹族所創立,這個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曇花一現後就消失斷代了,連文字和語言都沒能流傳下來;而且遼代墓葬本就罕有,保存情況也堪憂,若出土了黃金面具的廟子山古墓真是遼代墓葬,那考古價值不言而喻。出土的墓誌銘也向眾人道明瞭這座合葬墓墓主人的身份,上載“公主耶律氏,先漆水人也,景宗皇帝之孫”,原來女墓主人就是遼代景宗皇帝的孫女陳國公主,那位男性則是她的駙馬蕭紹矩。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但這墓誌讀著讀著有人就發現了不對勁。墓誌顯示陳國公主是逝於開泰七年,逝世時年齡也不過18歲,而駙馬的的死亡時間是先於公主的,而且年齡也有25到35歲之間,大了公主整整一輪。人們翻開《遼史》後發現,二人結婚兩年後就先後因病逝世。而且在結婚之前,這位大齡駙馬竟是陳國公主的舅舅。當年遼景宗為了將權力把握在耶律氏和蕭氏手裡,於是就流行起了近親聯姻,而近親聯姻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疾病纏身,蕭紹矩和陳國公主估計也是因此早逝。

“神山”發現皇族墓,進門後寶物多得無從下腳,墓主戴黃金面具

那墓主人臉上覆蓋的黃金面具,會是契丹的獨特葬俗嗎?其實《舊唐書》有過對契丹族的葬俗記載:其俗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馬駕車送入大山,置之樹上,亦無服紀。也就是先將屍體放於樹上,待到自然風化後再斂回遺骨,表達對大自然的一種尊重。當年耶律阿保機的陵墓邊上有一座著名的祖州石室,遼太祖曾在此停屍一年,而一年間後人的祭祀活動自然不能間斷,在這時對屍體的美化和粉飾就尤為關鍵,這是對其身份和威嚴的體現。同樣道理,遼墓中也出土了對屍身進行籠絡作用的銀絲網絡,或許也是後人對其夫妻二人的美好祝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