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清勁圓潤:趙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記》

《光福寺重建塔記》,紙本,本幅縱28.6cm,橫284cm,全卷29cm×377cm。為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的行楷代表作品,此卷書於他逝世前一年(至元年二月),為其晚年作品,筆力清勁圓潤,體勢端莊中雜以流麗之態,字裡行間,自有一種清剛雅正之氣撲人眉宇,風神精絕,於筆意虛和中愈見平懷淡宕之致,實可為初學行書者的最佳範本。

《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著有《松雪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