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這3種人的數量,決定你人生的質量

朋友圈這3種人的數量,決定你人生的質量

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先了解他的朋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一個人朋友圈的質量,往往就反映了這個人的認知和水平如何。我們既要廣交好友,真誠地對待每位朋友,又要學會區分和篩選,有選擇性的遠離一些人。

有時候你的生活不盡如人意,很有可能就是融入錯了圈子,選擇錯了朋友,畢竟跟著蝴蝶飛,會看到芬芳的鮮花,跟著蒼蠅飛,會看到惡臭的垃圾。

朋友圈這3種人的數量,決定你人生的質量

01 遠離滿身負能量的人,抱怨只會讓生活更糟

愛因斯坦曾說:“不要抱怨生活,那隻能說明你的無能,強者從來不抱怨生活。

我們首先要遠離整天愛抱怨、負能量爆棚的人,這種人對周圍朋友的殺傷力和破壞性最大,是必須要剔除出你生活的人。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一個正能量的人,擁有能夠積極面對人生的一切困苦的力量,能夠化解焦慮與矛盾的力量,能夠帶來溫暖與希望的力量。

而負能量的人除了傳遞負能量,讓朋友也跟著他被負面情緒所困外,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問題依舊存在,反而可能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我曾經有位室友就是典型的負能量人群,哪節課老師多留了一些作業,上課點名提問到了她或者評優評選沒有輪到她等等。

我們整個宿舍的人都得聽她在抱怨,不僅被她感染上負面情緒,還耽誤完成自己的事情。

後來我嘗試著儘量避免和她同行,或者在她抱怨的時候離開宿舍,去做自己的事。

生活一下子又恢復了往日的美好,即便是大量的課後作業,也能以比較輕鬆愉快的心情完成。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要遠離負能量的同事。

他們不僅會快速澆滅你的工作熱情,還會迅速拖垮你,不厭其煩的向你輸送著關於公司領導如何偏心,同事如何算計,工作多麼無聊等無效吐槽。

人是一種情緒化的動物,很容易被情緒所掌控。當你的周圍都是這些負面消息,你又怎麼能夠充滿激情和有創造性的完成工作呢?

朋友圈這3種人的數量,決定你人生的質量

02 遠離喜歡炫耀的人,越謙遜者層次越高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每次聚會,他一定是話題的中心,自己有多好的房子,換了多酷的車子,買了多貴的首飾,兒子考上多好的大學......

拿自己有的和別人沒有的相比,不顧及別人感受,一味強調自己,凸顯自己。

這是你朋友圈必須減少的第二類人——愛炫耀之人,他們除了有炫耀的特點外,往往還不喜歡稱讚別人,不願接受批評,自以為是。

張愛玲和炎櫻,本是一對關係非常好的閨蜜,兩人還同睡過一張床。

後來,張愛玲遇人不淑,生活過得非常潦倒,炎櫻境遇卻大不相同,不但事業通達,還有多金的船主求婚,婚姻過得滋潤,手頭也很闊綽。

炎櫻總是有意無意間向張愛玲炫耀自己的愛情得意,事業豐收,多次寫信給當時失意敏感的張愛玲,揭露她的傷疤。

最後兩人漸漸斷了聯繫,甚至絕交。

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很少炫耀自己的成果,反倒是不怎麼厲害的人,有了一些小成果就急忙拿出來展示。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才華橫溢,著作等身,所教學生也頗有建樹,他卻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力學之父”牛頓,奠定經典力學基礎,創立了微積分學,他說,“如果我見得比笛卡爾要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他們都是真正的強者,像太陽一樣,用自己的能量讓別人感受到溫暖與光芒;

而愛炫耀的人,則像黑洞一樣,通過掠奪別人的能量,來壯大自己,抬高自己。

朋友圈這3種人的數量,決定你人生的質量

03 遠離愛佔小便宜的人,貪念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世上1%的人是吃小虧佔大便宜,而99%的人佔小便宜吃大虧,大多數成功者源於那1%。

我們身邊大多數愛貪小便宜的人,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品行惡略、道德敗壞之人,他們只是覺得偶爾的小便宜無傷大雅,你不佔這個便宜也早晚會被別人佔走。

殊不知,人生一切煩惱的起源,往往就是那貪圖一時的“小便宜”。

曾有一位年輕人,面試一家大型國有公司,在經過層層篩選後,他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最終面試環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面試通過就可以順利入職。

然而,HR卻遺憾的通知他,公司不考慮錄用他,儘管他的條件非常優秀,因為部門經理通過查找他的“個人誠信記錄”發現,這個年輕人有過多次逃地鐵票的經歷。

一個連4塊錢地鐵票都要逃的人,怎麼能將成百上千萬的生意放心交給他呢?這位年輕人看似用自己的“聰明”省了一些錢,但其實損失了更多更好的賺錢機會。

晚清名臣曾國藩,也曾對佔便宜之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意思就是不與貪小便宜的人共謀財路,不與性格多疑的人共謀事業。

這個世界上的人沒幾個真正笨的人,誰都想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少付出多收穫,爭取拿塊最大的蛋糕。

在一次兩次的佔便宜後,可能會得到一些好處,但長此以往,別人就清楚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了,又怎麼肯長期與你合作下去,這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人活在世,除了出身和父母無法選擇,其他的接觸人群和交往對象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的朋友就是另一個你,你的人生格局和層次,完全可以通過你的朋友投射出來。

“人無信而不立,人無朋而無趣”。

我們人生的有趣需要與朋友相伴,但不需要與損友為伍,識別並遠離你身邊的這三種人,你將開始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