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泾川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温泉开发区蒋家村,距泾川县城9千米。与百里外的庆阳北石窟寺遥相对应。

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

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很易风化的侏罗纪沉积的石灰质胶结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4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

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平面长方形,覆斗式顶,窟门顶上凿方形明窗,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形制、结构与北石窟寺 165窟基本相同,但规模略小。

窟内造像为七佛,其布局为北壁三佛,东西二壁各二佛,佛两侧各雕一胁侍菩萨,佛高 6米,菩萨高 5米,均为立像。

窟门内两侧各雕一尊高约 3米余的交脚菩萨。门外两侧雕二力士。

窟顶浮雕佛传故事,如“树下诞生”、“宫中娱乐”及“逾城出家”等。佛及菩萨像面带微笑,形态秀美清俊。

佛着褒衣博带袈裟,菩萨袒露上身,载臂钏、项圈、手环,下着裙,宽大的披巾自双肩搭下至腹前交叉绕肘下垂。

4号窟是覆斗式中型洞窟。窟外有两大天王神龛,窟内正中供着文殊、普贤和观音三尊菩萨,东西两面侧壁塑有十六罗汉、八大菩萨、六力士像,均为石胎泥塑,具有唐代风格。其余的仅剩空窟。

七佛一堂排列格式,在国内大石窟中均未有见。七佛头、手大于正常比例,体型较肥矮,朴实健壮,呈北方民族气魄。佛像高鼻大耳,面部丰满,表情慈祥,形态淳厚,神情肃穆,居高临下,俯览众生。七佛间雕有胁侍菩萨十三尊,仪态秀曼,婷婷玉立。

七佛是佛教造像和壁画中常见的题材,在我国早期石窟中就已出现。但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七佛窟的出现则以此窟和北石窟为最早,它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

《南石窟寺之碑》不仅是考证石窟创建年代的原始依据,而且也是研究地方志、职官的主要实物资料。碑阴所题58人的职官名录,可纠正《魏书》之误。此外,其书法艺术也为后人所称道,被多种金石书籍收录其中。

南石窟寺的主窟非常奇特。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大厅三壁耸立着7尊高达2米多的佛像,两旁共有13座胁侍菩萨,每一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栩如生。

无论佛或菩萨均显得和蔼、潇洒。佛传故事一个情节一组画面,主题突出,人物造型优美。其雕刻手法概括简练,纯熟自然,毫无生硬或造作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站在石窟中央,开凿者的匠心和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让人再一次深深震撼,也不禁为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