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21年——記巾幗標兵杜曉容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醫者,如革命戰士,哪裡有需要,就要撲向哪裡”,杜曉容說。記者採訪時,她還正在病房內看望病人。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21年,她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醫務工作,寒來暑往,甘之如飴。

熱愛醫學的奮進者

1998年,杜曉容踏入習水縣中醫院,開始了她長達二十幾年的白衣天使生涯。雖然學歷不高,但她依然堅持提升自己,不斷完善專業技術水平,一邊認真工作,一邊努力提升學歷。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21年來,杜曉容先後取得了臨床醫學自考大專文憑、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歷及學士學位證書,並順利考取臨床執業醫師資格及放射主治醫師資格證。2018年,她被聘為全縣為數甚少的放射診斷副主任醫師。近年來更是發表了多篇省級、國家級期刊文章。

努力的人總會被認可。2007年至2018年期間,杜曉容先後獲得了單位年度“先進工作者”“優秀工作者”稱號及“五星黨員幹部五帶頭”光榮稱號,這是對她的鼓勵,也是對無數努力奔走在路上的醫務工作者們的認可。

高齡產婦的難忘之事

說起最難忘的事,杜曉容滿是感慨。

那是2016年,杜曉容已經懷孕六個多月,在設備簡陋、人員極度緊缺的狀況下,生懷六甲的杜曉容主動要求讓自己倒夜班,為同事們分擔工作壓力,同時還時常需要提著十幾斤重的心電圖機器爬上四五樓為患者診治。24小時的晝夜不捨,讓杜曉容的身體極度不適,可是想到患者們的臉和同事們忙碌的身影,她咬咬牙還是挺了過來。

年底的一天晚上,一位老年患者病情危重,需到放射科科做CT檢查明確診斷,當時杜曉容已是身懷六個多月的高齡孕婦,行動十分不便,但是接到夜班值班醫師電話後沒有多想,立即趕到醫院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診斷,為臨床醫師及時搶救爭取了時間。

2017年初,醫院搬遷後需要開展磁共振業務,作為放射科主任,杜曉容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孕中晚期的她仍挺著大肚子到遵義市一醫艱辛進修了磁共振三個月;產後3個月,因超聲科工作的需要,本定崗在放射科的她又去超聲科主持了四個月的工作。

我是醫生 也是媽媽

“杜主任對待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使用新設備時大家都不懂,主任第一個去鑽研學習,這份精神讓剛開始工作的我深受感染”,放射科新來的醫生陳華光說到。他還說特別感謝杜主任,像一個溫暖的姐姐,在他剛到中醫院人不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盡力幫助他,讓他儘快適應了工作。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工作上,杜曉容力求最好,可是身為母親,她卻覺得虧欠女兒太多。女兒出生後,杜曉容陪伴她的時間極少,只有在每年的節假日才能抽出些空閒時間,兩個女兒只能由爺爺奶奶照顧著。

乖巧懂事的女兒並沒有埋怨過媽媽,儘管心裡不捨,可是她知道媽媽的工作可以幫助生病的人,讓更多難受的人可以儘快好起來。

“婆婆十分支持我,在我考試時主動攬下所有家務,讓我安心備考”。說起家人杜曉容滿是感激,她說非常慶幸能有這麼善解人意的家人,一直給她溫暖前行的力量。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後記

這是杜曉容的21年,也是中醫院的21年。

醫院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從普通X光機,到DR、CT、磁共振,從黑白B超,到普通彩超、大型進口彩超,杜曉容見證了中醫院從“稚嫩少年”變成“翩翩公子”。

醫生,聽起來是一個充滿光環的職業,可是每一位醫生的光芒背後,都是無數的汗水和負重前行。今日,就讓我們以文為帆,為這群可愛溫暖的天使們,吟一曲頌歌。

(全媒體記者 王海燕)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總監/羅 智 審核/何瀟迪 編輯/胡林林

@習水縣融媒體中心

@習水縣廣播電視臺

白衣天使的21年——记巾帼标兵杜晓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