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物種衰退,新零售開始不賺錢,永輝超市告訴你為什麼

解讀時代語境下的商業故事,關注“財經無忌

”微信公眾號。


文|韋航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只有改變才能求生存。

這股信念,支持著閩商活躍在中國的各個角落。

不僅在互聯網有頭條張一鳴,美團王興,在生活中小小的超市也有福建人的身影。

在這其中,永輝超市背後的張氏家族在商超行業赫赫有名。

2017年,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更提出了超級物種概念,又有京東騰訊金主爸爸的大力支持,已然成為新零售的代表公司。

兩年過去,新零售的大潮下,舉著超級物種的永輝超市又怎樣了?

01

4月26日,永輝超市宣佈2018年營收突破700億元,營收增長兩成。

但淨利潤只有15億元,下降兩成。

這是永輝超市自上市以來,第二次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上一次淨利潤下降是在2015年,淨利潤下降了29%。

其共同原因在於銷售費用和人員成本的增加,也就是新開店業務。

2018年銷售費用高達115.6億元,同比增長36.78%,主要是新開門店費用。

而在2015年,永輝超市新開62家門店,與京東到家合作,拓展生鮮O2O市場。

2017年,騰訊宣佈42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又開始了線下門店擴張之路。

2018年永輝超市新開門店160家,其中新開超級物種門店數達46家。

截止2018年末,永輝超級物種門店總數達到73家。

由此看出,兩次淨利潤下降,都有同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永輝雲創3年虧損超過了13億。

2018年年報顯示,永輝雲創2018年虧損接近十億,已成為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拖油瓶。

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稱,永輝雲創覆蓋全國範圍內多個重點城市。


超級物種衰退,新零售開始不賺錢,永輝超市告訴你為什麼



其次是後臺搭建和人力成本高昂,最後是毛利率過低而制約盈利能力。

經過前期高速擴張後,永輝雲創從去年開始收縮其開店計劃。

密集開新店成本過高影響了永輝超市上市公司業績。

永輝新零售業務一直賺不到錢,與永輝雲創自身規模擴張的速度有關。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旗下門店快速擴張大多,都會導致營業成本同步快速上漲。

在沒有出現可盈利的模式之前,快速將模式進行鋪展,只會導致企業陷入盈虧不平衡的困境中。

與永輝超市類似,同屬福建的新華都好不到哪裡去。

長期虧損的壓力,讓新華都宣佈要一口氣關閉19家門店。

在福建地區,新華都和永輝的門店數量相差無幾。

但新華都的坪效約為0.85萬,永輝一區的坪效約為1.22萬。

營收方面,永輝接近新華都的兩倍。

但如去年7月有人說,新華都也被盒馬帶“坑”裡了。

新零售的標杆光環太過耀眼,站隊的商超急於改變,學盒馬做新業態或引入盒馬,結果是高昂的轉型成本和持續的虧損。

只考慮數據、技術能帶來的效果,卻忽視改造成本,這就像創業公司未來願景遠大,但實際業務不賺錢一樣,是不能長久的。

2017年是新零售風光無限的一年,2018年則是新零售進入陣痛的一年。

這一年新零售進入快速發展的“燒錢”狀態,就算開店量急速增加,也掩蓋不了虧損事實。

抗不住虧損退出市場的也數不勝數,比如,果小美、七隻考拉、D5廚房等。

如今,隨著競爭者的不斷出局,傳統商超們也開始選擇站隊。

比如,永輝、沃爾瑪、家樂福等加入了騰訊陣營,大潤發、新華都等加入了阿里陣營。

新零售之戰逐漸演變成騰訊與阿里兩大巨頭之間的對壘。

02


作為劉強東的房東,19 歲開雜貨鋪的張軒松,面對這樣的挑戰也許並不陌生。


1990 年,高中還未畢業的張軒松主動棄學,投入商海。


張軒松的第一份事業是做啤酒代理、批發。


當時,福州啤酒批發市場還沒有成形。


與別人開門店、等人上門批發啤酒的做法不同,他和合夥人率先提出“送貨上門、服務到家”的口號。


只要店主一個電話,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張軒松保證1個小時內到貨。


超級物種衰退,新零售開始不賺錢,永輝超市告訴你為什麼



就這樣,張軒松從一個三級代理,發展為二級代理,2年後成為福州五家啤酒的總代,業務也從福州擴大到了泉州、莆田等地。


就這樣,他在啤酒批發市場站穩了腳跟。


讓利是張軒松身上與生俱來的生意經。


但在啤酒市場獲利後,他貪大求全進入了上游的生產環節,成了正走下坡路的榕城啤酒公司股東,並擔任副總經理。


結果剛入股,就碰上了金融危機。


本就身處弱勢的榕城啤酒,與當地另外兩大品牌的差距越拉越大。


張軒松投入的幾百萬全泡湯,結果靠著一位親戚幫助他渡過難關,他才避免了破產的命運。


重新出發,張軒鬆開始時刻將危機意識放在首位。


1999年,臺資的好又多連鎖超市在福州市屏西路開設了第一家大賣場。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連鎖超市新華都超市也在同一條街上開設了大賣場。


兩家店鋪的面積都超過了10,000平方米。


張家兄弟立即意識到“福州開始了超市的新時代”。


他們很快發現超市出售生鮮農產品的毛利率大約為 17%,但大部分農貿市場的毛利率幾乎超過50%。


因此,他們決定開設自己的超市,主打銷售生鮮農產品。


在2000年7月,張家兄弟同樣在屏西路上租賃了1,500平方米的店面,一半的空間專門用於出售生鮮農產品。


最初,他們想將生鮮農產品的部分分包給附近農貿市場的商販,但最終決定內部運營,這個做法延續至今。


只要集中採購流程,就可以分享到批發商的毛利率。


超級物種衰退,新零售開始不賺錢,永輝超市告訴你為什麼


在中國,或者至少在福建省,農貿市場的每個攤位都佔地大約1 至 2平方米。


市場上可能會有10多個攤位在出售同樣的產品,例如蔬菜等。


這就意味著(批發商)每天要處理十張不同的訂單和送貨路程。


如果我們可以將採購流程集中化,批發商就只需要跟一方打交道。


我們在採購量、運輸成本和勞工成本方面就可以較農貿市場(的商販)有巨大優勢。


第一家門店當時取名為“福州屏西生鮮超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比起一般農貿市場溼滑的地面和擁擠的通道,人們更喜歡乾淨整潔、有空調的購物環境。


此外,永輝還採用了電子磅,來避免出現短斤少兩。


最後,購物人士還無須貨比三家、討價還價,因為永輝的集中採購讓其零售價,更低於農貿市場的價格。


2000年11月,兩兄弟開設了第二家店面,兩層的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


更多種類的商品、更舒適的環境和更低廉的價格都吸引了更多人的光顧,生意蒸蒸日上。


由此我們看出,生鮮自營和直採是永輝發家的起點。


張軒松曾經養了一支300多人的採購團隊,常年駐守分佈在全國的二十餘個農產品生產基地。

為了採購新鮮的水產品,永輝的採購船可以直接開到海上與捕魚船對接。

在福建的一些永輝店鋪,早晨五點半就開門迎客, 只為將新鮮的食品第一時間提供給顧客。


另一方面,永輝超市實行了合夥人制度,全員持股。


超市一線員工幹著最髒、 最累的活,卻拿著最低微的薪水,為了提升員工激情,張軒松實行一線員工全員持股,工資績效和利潤崗位銷售額和利潤掛鉤。


到2011年12月31日,隨著6家門店的集中開業,永輝超市2011年新開門店數量達到了49家,基本完成了年度新開50家門店的計劃。


2010年12月,永輝超市實現上市。


按發行價計算,張氏兄弟的身家超過65億元。


和張氏兄弟一同創業的人員及公司目前的相關骨幹,均擁有永輝一定的股權。


永輝上市讓50餘人成為了千萬富翁,還造就了80多位百萬富翁。


靠著合夥人的同心協力,最終鑄就了永輝超市的900億市值。


03


在合夥人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他的哥哥張軒寧。


兩兄弟分別側重不同業務,張軒松是永輝超市的創始人。


張軒寧是張軒松的哥哥,其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稱我是為弟弟打工的,一手打造了永輝雲創業務。


打虎親兄弟,為了在波詭雲譎的資本市場保持控制權,張氏兩兄弟早在2010年3月10日,簽署了《股東一致行動協議》,表示我倆一條心,啥事我倆說了算。


但到了2018年12月,兩兄弟分道揚鑣,一紙公告宣告永輝超市創始人張氏兄弟長達8年的一致行動關係正式解除,這意味著兩兄弟分家。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兩人經營理念存在分歧。


簡單地說,就是張軒寧偏重於新零售雲創業務,即永輝雲創。


但新零售戰場競爭激烈,永輝雲創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1.16億元和2.67億元,三年虧損13個億。


永輝雲創的超級物種曾被業界寄予厚望,普遍認為它將會成為阿里的盒馬鮮生最強有力的對手。


超級物種衰退,新零售開始不賺錢,永輝超市告訴你為什麼


永輝超市也在試著剝離永輝雲創業務,暫時性放棄永輝雲創業務。


草根出身的張軒寧,注重實用主義。


他曾說過:我們夢寐以求進一線陣營的目標,是希望用火車來拉農產品,那樣可以標準化、規模化的流通,降低耗損,提高效率。


超級物種的概念也許在永輝超市的身上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