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走出平成困境 企業聯手加速商品化

在日本即將告別平成年代,象徵國力的電子製造業,反省過去30年的跌宕起伏,在電視大牌夏普被臺灣鴻海集團收購之外,傳統企業經營模式也已經徹底被顛覆,包括索尼在內,許多大企業屏除大品牌主義,轉向和其他公司聯手開發商品,並且將加速將創意商品化,日本製造迎來新時代。

上個月才在海外上市的這款手錶引起關注,外表看起來像傳統的機械錶,但其實這是全球首隻,成功將通信技術植入錶帶中的智慧手錶。

這款新商品有望幫助業績長期低迷的SONY,找到一點新動能;創意來自剛剛加入公司的新員工,只花費一年就發展成商品,SONY正加速實現創新概念。

SONY加速器部門副部長 小田島伸至:「一有了好的點子,就要快點聚焦並將其實現,SONY將資源集中在這裡是最理想的。」

為了加快商品化過程,SONY集合眾家智慧,和大型電子製造商「京瓷(KYOCERA)」聯手。

京瓷員工:「我是來自京瓷(KYOCERA)的員工。」

日本制造走出平成困境 企业联手加速商品化

京瓷帶來關鍵技術,就是這塊厚度只有1公釐(十分之一公分)的壓電陶瓷元件,能提高音樂播放效率。

SONY負責人vs.京瓷負責人:「哇!好厲害!這是這次(商品)的關鍵裝置。(音樂......)」

而SONY則負責設計,並以豐富的商品製造技術開發,進行量產。

SONY負責人:「有朝氣的色調或沉穩的顏色,需要思考想帶給顧客甚麼樣的感受,然後去選擇出主要色調。」

結合各家技術與創意,成了新一代企業發展商品的趨勢。

同時日本創新企業也不斷成長,2003年(平成15年)成立的巴慕達公司,靠的是消費者口碑及不斷開發出新商品。

巴慕達公司社長 寺尾.玄:「比起商品本身,購買後的那種愉快的感覺,要提供給顧客什麼樣的體驗,這才是最重要。」

日本制造走出平成困境 企业联手加速商品化

被封為烤土司神奇的家電,一臺兩萬日幣(1200人民幣),熱銷超過50萬,主要賣點是從外部加水,替烤箱製造蒸氣,即使是平價麵包,也能烤出外表鬆脆、內部溼潤的口感,引發網絡討論,帶來買氣。

日本顧客:「好脆喔!好好吃!好有彈性喔!」

這間新創公司去年的營收,高達100億日幣 (6億人民幣),當中三成來自海外,公司接下來要將目標拉高到七成,在國際市場上大展鴻圖。

巴慕達公司社長 寺尾.玄:「我們是21世紀創立的公司,並不瞭解那種,製造商品就賣得出去的時期,一直在思考哪種商品才賣得出去,想想自己想要甚麼商品。」

在日本告別平成年的同時,產業也開始反省過去30年的跌宕起伏,以最具代表性的家電電視來看,平成17年、2005年在全球市佔達40%的日本薄型電視,到平成30年,也就是去年(2018)只剩一成。為什麼日本競爭力降低,從夏普被臺灣的鴻海收購,可以看出端倪。

夏普大股東(前伊藤忠商事 副社長) 加藤.誠:「品牌的高潮跌宕十分劇烈。」

夏普大規模投資的龜山工廠,曾經是日本製造業的象徵,但在和南韓品牌激烈競爭下,電視價格下降幅度超過預期,因此面臨生死存亡。

日本制造走出平成困境 企业联手加速商品化

夏普大股東(前伊藤忠商事 副社長) 加藤.誠:「海外(企業)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追趕得上,當時卻疏忽了。」

出現危機的夏普,因此被迫考慮和其他企業合作,當時有意願的包括臺灣的「鴻海精密工業」,以及日本產業革新機構,不過一旦選擇接受外部資金,就很難避免技術外流,當時的董事會為此爭論不休,會議記錄曝光。

夏普大股東(前伊藤忠商事 副社長) 加藤.誠:「和時間在賽跑,不快點做出結論不行,從外部看危機感很重。」

夏普的股東認為,傳統的經營層對重大決策遲遲沒有答案,導致商品化及數位化速度太慢,終於被時代追趕過去;因此在迎接新的令和年代,不光是夏普,日本企業需要捨棄閉門造車的舊思維,朝共同合作邁進。

夏普大股東(前伊藤忠商事 副社長) 加藤.誠:「日本產業必須要重新思考,集合眾家智慧,加快速度一起完成商品,接下來要進入這樣的時代。」

關注“新海外” 海外資訊一手掌握

聲明:本頁面內容,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免費提供,並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內容,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鑑。

日本制造走出平成困境 企业联手加速商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