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爭銷量的不怕掉隊或出局?好好學習索尼三星創維正在幹什麼

Popo||撰稿

不要想著走捷徑,我們能走的捷徑別人也能走;只有自己花大力氣越過去的坎,才能成為超越別人的守護線!

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挑戰只會更多,彩電企業要想成為世界舞臺的領頭羊,靠喊口號沖銷量式的老辦法不行,必須努力讓自己的技術和品牌做到出類拔萃,成為中國彩電行業響噹噹的名片,才有機會在與三星索尼同臺競技時勝出。

還在爭銷量的不怕掉隊或出局?好好學習索尼三星創維正在幹什麼

必須讓自己的技術和品牌做到出類拔萃

崇拜規模已然過時

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心目中,中國彩電業除了規模大,一無是處。

這種思維根深蒂固,不能怪他們固執偏見。彩電業發展幾十年,從CRT到平板,期間大大小小的技術變革發生過無數次,但規模為王,卻依舊被奉為營銷的終極目標,也是企業KPI考核中權重極高的指標,所以企業間關於誰是銷量第一的口水仗沒有停歇過,雖然期間主角不斷髮生著變化。

客觀說樂視小米等互聯網品牌尚未介入彩電業之前,彩電製造企業之間爭搶第一有現實意義。畢竟那時是新購增量的普及機遇之爭,同樣時間內誰圈的地盤越大,憑藉多銷彌補利薄,誰也就更有可能佔據市場的主動。

然而,伴隨互聯網電視品牌的介入,第一之爭慢慢變了味。在它們帶動下,出現很多啼笑皆非的“第一”。線上線下全渠道第一倒也罷了,什麼線上第一,單一渠道第一,甚至出現了某尺寸第一、某型號第一等多個另類第一。

這種亂象,雖然有統計口徑也開始多元化的原因,但更多是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開始尋求商家的“特殊照顧”,甚至有些敏感節點的數據則是自身的統計整理,目的就是製造聲勢。

無底線的玩法,讓規則再無邊界,行業都是做供應鏈、做工廠,用拿到的最好技術“拼接”在一起,玩壞彩電市場的同時,也加劇了消費者對本土彩電品牌“只知道拼銷量”的誤解。

消費環境完全變樣,改善需求加速膨脹,這些品牌不願承認彩電市場已從新購增量時代轉入存量換機時代,它們選擇在迷途中徜徉,夢想著有朝一日憑藉低價成為銷量巨嬰。

上一波規模之爭的帶頭大哥樂視的隕落,並沒有激起行業的深度思考,接棒者小米反而有加大力度玩下去的衝動,回想起來未免有點可惜。

莫非一樣的套路,真的能換回不一樣的結果?

技術品牌才是硬核

答案是否定的,特別對正處在由大變強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的中國彩電業來說,想靠銷量改變世界彩電市場的座次,從而提升中國彩電業的市場地位,幾乎是行不通的。

能在某方面代表國家實力參與全球市場機遇角逐的,絕不是憑藉數量優勢,而是技術和品牌共同築起的質量口碑優勢。

彩電市場也一樣,談到韓系我們會想到三星,談到日系我們會想到索尼,這種不由自主地關聯在一起,歸根結底是它們的技術和品牌給很多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觀說,這才是一個國家彩電製造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體現。

其實,與互聯網電視品牌喜歡用低價搶規模和某些大牌依舊沉迷於代工量刷新世界排名不同,部分中國一線彩電品牌已經開始主動變革自己,尋求根源上的突破。比如從去年8月份開始,從營銷向技術全面轉型的創維。在技術和品牌兩架馬車的持續拉動下,創維也逐漸顯露出代表中國彩電業實力的跡象。與韓國三星、日本索尼的共同點也越來越多:

其一,都有高精尖技術。

很多人對三星和索尼有好感,第一就是他們有技術。

比如三星,持續十幾年領跑世界彩電市場,平板初期用技術積累優勢,從芯片半導體到面板再到整機,產業鏈貫通可在全球調配資源。繼而推出全球第一臺LED電視,到量子點電視,再到現當下8K芯片及整機,過去十幾年,三星在平板技術方面一直以引領者的角色出現。

索尼呢?起死回生利器就是對畫質優化處理技術,從CRT時代的特麗瓏到平板時代的特麗魅影,再到現階段不斷升級性能翻倍的X1芯片。從鏡頭到客廳,涉足攝錄編、傳輸、播放等全產業鏈條的技術沉澱,幫助索尼完成了涅槃重生,更彰顯了索尼技術實力。

加大技術投入的創維,也開始展現出中國彩電技術派的魅力。數百萬美元打造的變色龍AI畫質芯片,可以對每個像素進行精準的AI畫質調校,有效解決圖像色帶、噪點以及鋸齒等用戶痛點,配合OLED屏幕的超高動態對比度,電視畫質實現躍升。工程師出身的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國甚至表示,變色龍芯片不比索尼差,甚至某細節表現更好。

還在爭銷量的不怕掉隊或出局?好好學習索尼三星創維正在幹什麼

變色龍芯片

其二,都是高大上品牌。

能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國家名片”,除了三星索尼的技術之外,與它們長期打造的品牌影響力有很大的關係。

特別在面子經濟刺激消費的過去十幾年間,很多消費者購買三星索尼並不是因為對它們技術有多痴迷,而是認為購買了印有“SAMSUNG”和“SONY”這幾個字母的電視,擺放在客廳後,立馬有高大上的感覺。即便到了追求個性消費的年代,相當比例的年輕粉絲依舊樂意為這幾個字母而買單。

從去年下半年上升的王志國,對創維的一大變革就是提升創維品牌的影響力。比如打消營銷人員的擔心,讓他們有信心推廣“SKYWORTH”高端產品;比如跟設計師深度合作,讓設計師將高端理念傳遞到家庭中去,讓消費者感受到創維的獨一無二;比如推出七星級服務,通過服務讓消費者領略“SKYWORTH”的品牌價值。

韓國有三星,日本有索尼,中國有創維,正成為影響彩電消費的一個新理念。

其三,都有不少高端粉。

技術和品牌,是三星持續領先、索尼快速復興的基礎,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十幾年間,雙方都圈定了相當數量高端粉絲。

從平板剛興起到現在近15年期間,三星和索尼一直主宰著彩電高端市場的發展。與當時憑藉日本原裝面板異軍突起的夏普,一起組成瓜分全球高端彩電市場的3S組合。現在呢?雖然三星索尼技術路線不同,一個QLED一個OLED,卻在高端彩電市場互不相讓齊頭並進。

十幾年間,三星和索尼面對市場銷量的衝擊並不為所動,平均價格依舊是韓系品牌和日系品牌中最高的。買三星索尼的產品,有技術有品牌,還不掉價,這種堅持為它們圈定了不少高端粉,也是它們高附加值產品持續走俏的關鍵。

還在爭銷量的不怕掉隊或出局?好好學習索尼三星創維正在幹什麼

圈定更多高端粉

骨子裡就看不上憑藉低價搶佔規模的王志國,上任之初就放棄了將技術“拼接”在一起的低端思維,而給經銷商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提升經銷商的利潤。用他的話說,中國彩電高端市場並不擁擠,關鍵是你的產品是否有差異化特色。2018年12月,創維電視市佔率達21.6%。

隨後大半年,創維進一步擺脫了低層次的價格規模之爭,用OLED和高端液晶不斷圈定更多的高淨值人群。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今年1-3月,創維電視均價表現持續領先整個國產品牌均價,從2月領先數296元,到3月領先額384元,高端化趨勢明顯。

小結:無論未來市場如何走,技術品牌牽引全球彩電業發展的趨勢不會變。有技術有品牌,再加上數量不斷堆積的高端粉絲,創維、索尼和三星,作為中日韓代表,在世界舞臺上將持續上演你爭我奪的好戲。

【森科技: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下觀點,共同為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出力。對科技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關注“森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