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濰坊這幾個區要放大招.......件件與你有關!

濰坊各區兩會已於4月中旬全部召開完畢,各區政府工作報告中亮點多多,其中的民生實事想必是咱老百姓最關心的內容!

今兒,小編就為大家集結了各區2019年重點要辦的民生實事!

奎文區

1.深入推進現代化教育強區三年行動計劃,新建續建10處中小學校、幼兒園,新增義務教育學位4200個。

2.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團隊激勵機制經費財政負擔部分,由每月400元提高到500元。

3.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按生均每年100元核增績效工資增量,進一步提高一線教師待遇。

4.落實特殊教育學生、隨班就讀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及在校殘疾學生生活補助,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由6000元提高到8000元。

5.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55元提高到64元。

6.開展“關愛婦女”行動,為孕婦提供產前免費篩查,為全區適齡(35-64歲)婦女提供“兩癌”免費篩查。

7.開展“關愛新生命”公益行動,將全區新生兒免費遺傳代謝疾病篩查項目由4種增加到48種;為貧困家庭3歲以下嬰幼兒免費提供奶粉,其他家庭價格優惠比例由50%提高到70%。

8.為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四價流感疫苗,為1歲兒童免費接種水痘疫苗,為6種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免費治療。

9.提高80週歲以上老年人高齡補貼標準,對80-89歲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00元,90-99歲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50元,百歲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

10.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一、二級每人每月由120元提高到150元;享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一級每人每月由100元提高到150元,二級由90元提高到120元;將三、四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納入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補助範圍,每人每月補助80元。

11.將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530元提高到580元。

12.提高居民基本醫療財政補助水平,居民醫療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90元提高到520元。

13.提高繳費困難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政府代繳標準,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

14.提高老年人養老保障水平,將65-74歲、75歲以上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分別提高到123元、128元。

15.實施城市道路提升工程,新建續建5條主次幹道、7條城市支路。

16.加大背街小巷綠化力度,完善道路照明設施,加強生活垃圾處理,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環境。

17.整治提升麻溝河、白沙河、順陽河3條河道。

18.改造10個居民小區、7條支路的雨汙分流管道和東風街以南、濰州路以東、健康街以北、虞河以西區域的排水管網。

19.沿鳶飛路鐵路橋北側鋪設直排白浪河管道,解決鳶飛路、濰州路鐵路橋汛期內澇問題。

20.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城市溫度,建設24處口袋公園、15處品質公廁、1處體育運動廣場。

濰城區

1、投入2.68億元,完成濰城區利昌學校和5處幼兒園建設工程,啟動智群學校建設。

2、投入300萬元,全面推行中小學“彈性上學”與課後延時服務。

3、投入740萬元,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團隊激勵機制經費財政負擔部分由400元提高到500元,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按生均每年100元核增績效工資,將公辦幼兒園生均經費由300元提高至710元。

4、投入5400萬元,為全區中小學配備塑膠跑道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

5、投資7.1億元,實施杏樂路(南外環濰城段)改建工程。

6、投入2400萬元,對桐蔭小區等10個老舊小區和苗圃一路等5條背街小巷進行雨汙分流改造。

7、按照每人每年6960元和5000元標準,對城鄉低保家庭進行救助。

8、投入600萬元,新建改造10處口袋公園,拓展綠色活動空間。

9、投入660萬元,新建續建23座公廁。

10、投入360萬元,建成27處標準化社區居民服務中心。

坊子區

1.投入2.8億元,新建擴建響河子小學、溝西小學、廟後小學,改建穆村小學,新建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努力化解城區“大班額”。

2.投入430萬元,將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班級管理團隊激勵機制經費財政負擔部分,由每月400元提高到500元。

3.投入310萬元,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按生均每年100元核增績效工資增量,進一步提高一線教師待遇。

4.投入680萬元,將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由1100元提高到1300元,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由6000元提高到8000元,讓教育保障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5.投入200萬元,全面推行小學“彈性上學”與課後延時服務,打造素質教育第二課堂,讓家長的“操心事”變成“暖心事”。

6.投入1.86億元,新建區人民醫院婦兒樓,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區、工業發展區醫養綜合體,進一步完善健康衛生服務設施。

7.投入2440萬元,實施孕婦產前篩查、婦女“兩癌”篩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55元提高到64元。

8.投入290萬元,為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四價流感疫苗,為1歲兒童免費接種水痘疫苗,提升易感人群高傳染性疾病預防水平。

9.投入420萬元,為6種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免費治療。

10.新投入320萬元,將65-74歲、75歲以上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18元分別提高到123元和128元。

11.投入1030萬元,為80週歲以上老年人提高高齡補貼標準(對80-89歲老年人每人每月補貼100元,將90-99歲老年人高齡補貼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50元,將百歲老年人長壽補貼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1000元),讓全區老年人更多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12.投入2710萬元,全面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及護理標準,將繳費困難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政府代繳標準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奔頭。

13.投入1010萬元,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標擴面,將在校殘疾學生助學補助標準提高30%,分類提高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救助標準。

14.投入5500萬元,新建改建“四好農村路”46公里,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水平。

15.投入1860萬元,完成19520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建設更新60處全民健身工程,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

16.投入880萬元,在城區新建25處口袋公園、14座公廁、10處公共自行車站點,規劃建設共享單車停放區35處以上,新投放公共自行車200輛以上,進一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17.投入600萬元,利用老區委黨校空間設施,升級改造區文化館,配建老年大學,打造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的群眾文化活動陣地。

18.投入600萬元,對提前和延長供熱居民採暖進行補貼,讓群眾既暖身又暖心。

19.投入300萬元,建成6處標準化社區居民服務中心,打造讓居民安居樂業的溫馨之家。

寒亭區

(一)教育方面

1.投入3.4億元,建成啟用第三實驗小學,遷建河西學校,新改擴建幼兒園11處,更好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2.投入584萬元,全面推行小學“彈性入學+午間託管+彈性放學”延時服務機制,為中小學、幼兒園配備安裝食品快檢設備,實施校車公司化運營管理。

3.投入1140萬元,提高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班級管理激勵機制經費和教師績效工資,增加普通高中和殘疾學生生均經費。

(二)衛生健康方面

4.投入536萬元,免費為適齡婦女提供“兩癌”篩查、為孕婦提供產前篩查、為適齡兒童接種水痘疫苗;引進“關愛新生命”公益項目,為新生兒免費進行48種遺傳代謝疾病篩查、貧困家庭3歲以下嬰幼兒免費提供奶粉,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5.投入1000萬元,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實施“全民艾健康”行動,為6種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免費治療,築牢公共衛生屏障。

6.投入258萬元,為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四價流感疫苗,保障老年人群健康。

(三)社會保障方面

7.投入1669萬元,提高65歲以上居民基礎養老金,增加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補貼,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

8.投入3125萬元,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及護理標準,為60歲以上低保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標擴面,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繳納特惠保險。

(四)文化方面

9.投入700萬元,扶持60個村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藝家驛站”20處,滿足群眾文化活動需求。

(五)基礎設施方面

10.投入1.96億元,建設幸福路、友誼路、濰州路、友愛路、長松路等10條下穿青銀高速道路,方便群眾出行。

11.投入9420萬元,對上港路、白雲路、食品巷等5條道路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提升城市排水排汙能力。

12.投入2億元,實施高溫水供熱管網建設,建設高溫水主管網55公里,提高供熱穩定性。

13.投入2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160餘個居民小區庭院管網“汽改水”和雨汙分流改造。

14.投入3670萬元,建設1座綜合垃圾轉運站和4座街道垃圾轉運站,新建續建10座公廁,方便市民生活。

15.投入1.1億元,實施寒亭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程,建成後日處理生活汙水能力達到5萬噸以上,出水水質提標至Ⅳ類。

16.投入2.5億元,實施天然氣“村村通”工程,完成天然氣進村入戶1萬戶。

(六)生態建設方面

17.投入3623萬元,開展成片植樹造林,實施友誼路、白雲路、益新街等道路綠化工程,提升生態建設水平。

18.投入10.5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虞河、浞河、張面河、大圩河等河道整治,修復城市生態系統。

19.實施虞河底泥處置和生態修復工程,一期工程投入3000萬元,長度8.6公里,推進水質持續改善。

20.投入3億元,實施禹王溼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工程,打造高端綜合性開放式公園。

這麼多民生實事有沒有感覺很暖心呢?

你想為哪個區打CALL呢?

你最關心哪件實事呢?

綜合濰坊本地新聞及濰坊早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