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產·城”融合 溫州職業教育轉型升級

2019-05-06 09: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林夢婕 陳心意

“教·产·城”融合 温州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佔地901畝的溫州市濱海職教中心(溫州市職業中專)

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在經濟領域創造了享有盛譽的“溫州模式”,同樣以改革創新之姿書寫了職業教育的“溫州樣本”。全市現有中職學校39所,其中國家級重點9所、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3所,省級示範校7所、名校4所,開設18大類84個方向專業基本覆蓋了浙南地區支柱產業,形成了“與區域經濟互動、與行業企業共贏、教產城融合發展”模式。

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產城融合 打造區域經濟新引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秉持“創·生”的核心理念,創新出了以“適”為核心的的人才培養體系。2017年,學校正式遷入東海之濱。為了給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給地方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學校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聯動溫州濱海新區,針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傾力打造“產教城融合”模式。

適學適生產,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

走進學校的實訓車間,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們身穿藍色工服,正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真槍真刀”地加工零件,進行生產作業。機電學部主任韓慧琴表示:“‘車間進校’,於企業來說,可以降低經營成本,獲得技術和人才的支持;於學校來說,可以為學生提供固定可靠的、真實的實習實訓場所,讓企業直接參與學校的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緊密貼近企業實際。”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和地方產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騰籠換鳥”、“機器換人”,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快,要求高,將一線技術人才看做企業生命線,對此,溫職專與企業緊密合作,把學生的課堂搬進企業的車間,把企業的工匠請上學校的講臺,常態化實現校企的基礎互動。

2011年,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曾和溫州市職業技術學院、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嘗試開辦“雙元制中高職一體化創新班”進行探索。“在此次實踐探索中,三方合作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副校長雷學遠說。

據校長黃威介紹,2015年來,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通過健全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開發滿足多元需求的課程體系,探索基於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複合型的評價體系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校企雙元主體、產教相互融通”的協同育人機制。

結合區域產業佈局,優化辦學質量

“以物聯網在兩化融合發展中的應用為核心,把溫州打造成為應用物聯網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全國示範城市”是《浙江省物聯網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的內容。校長黃威介紹:“學校藉助地域優勢,率先出擊,於2013年創辦物聯網專業,贏得專業發展的藍海。”

2017年,學校建成物聯網融合創新應用精品實訓區,共計1200平方米,投入資金近500萬。實訓室創設真實的智慧應用體驗場景,包含智能倉儲管理、智能家居管理、智能安防管理等應用。

“物聯網專業是以項目為核心將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採用‘理論課堂+實訓室+實訓工廠’多種方式,產教融合,全面實現學習崗位和生產崗位的對接。”信息學部主任王恆心說。

為響應溫州建設“國際時尚智城”的需要,學校又新設工業機器人專業;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人工智能選修課;整合多方資源,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搭建“五位一體”的溫州市智能職教研究院……“篤行合義,創志維新”,三十餘載的職教之路,溫職專以實際行動,持之以恆地為溫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

“教·产·城”融合 温州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溫州中職學生創業基地

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三鏈融通”精準服務產業發展

上個世紀50年代,集世界僑胞力量,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孕育而生。如今,立於新時代潮頭,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出擊,牽手企業,創新出“同育·雙導·共贏”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打通了人才培養的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通道,實現了“專業鏈、服務鏈、產業鏈”三鏈融通,精準服務產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紮根溫州,打通產教融合核心環節

中午十一點,在溫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廚房內,幾個穿戴廚師服的年輕人分散在蒸籠區、麵點區、冷菜區忙前忙後,給各自“師傅”打下手,他們是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高三學生,正在進行“頂崗實習”。

在校長徐健眼中,“引企入教”是打通產教融合的核心環節,更要推倒“圍牆”辦學。為此,溫州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推倒“圍牆”,以餐旅專業為試點搭建合作平臺,成立了由13所溫州市域含餐旅專業中職學校、18家星級酒店、12位行業大師領銜的行業精英組成的溫州市餐旅專業產教融合聯盟。

“這樣做,是為了牢牢把握‘協同育人、協同服務、協同發展’這個目標,建立產教融合長效機制。”徐健介紹,作為浙江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學校定期舉辦論壇,邀請區域內星級酒店高管、HR、企業師傅、校友代表等就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交換意見。

為了打破評價壁壘,溫州華僑職專還聯合企業共同開展各類比賽,如畢業生作品展、實習生微視頻製作等比賽,吸引企業導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納入企業導師考核體系。

“今年,學校對我們企業方也有了考核要求,這促使校企合作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對待校企合作過來的實習生,我們都會精心培養,一方面是責無旁貸的教學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未來可以獲得更好的實習生和員工資源。”溫州溢香廳國際宴會中心行政總廚曾耿。

面向國際,縱深方向培養人才

依託特色的“僑”字招牌,不少海外校友也遞上境外校企合作的橄欖枝。多年來,學校與世界各地30多個僑鄉會、26個國家的溫州商會保持密切聯繫。“為了滿足僑胞們對高技能廚師的渴求,我們探索出了在校高三學生出國帶薪實習的新路子。”校僑務辦主任董玲玲說。

近年來,學校拓展辦學渠道,搭建學生升學、就業、留學的立交橋,畢業生二分之一通向高等院校,三分之一通向企業崗位,六分之一出國發展,人才培養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

徐健校長表示,下一步,學校將以實訓大樓投入使用為契機,打造一個實踐學習、教育教學、創新孵化三方面結合的全新場所,培養高素質技能創新型人才,服務產業發展。同時,根據國家“1+X”證書制度,進一步推進國際化辦學,引進國際通用的資格證書學習體系,提高學生就業的品質和層級。

溫州護士學校:校企共同體 推進老年護理人才培養

2019年4月26日,溫州護士學校和溫州怡寧老年醫院舉行隆重簽約儀式,溫州護士學校老年護理方向的 44 位在校學生和溫州怡寧老年醫院簽訂了就業意向書。

校企深度融合,促成“招生即招工”

2017年,學校和溫州怡寧老年醫院合作,申報“溫州護校—怡寧醫院校企合作共同體”項目並獲得省級立項。溫州怡寧醫院是上市企業康寧醫院集團下屬的一所老年醫院。作為上市企業,對護理人員學歷要求本是大專,但見證了護士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後,2017年,學校和怡寧醫院達成了“招生即招工”協議。老年護理專業學生可根據自己意願,與怡寧醫院簽訂就業協議,待畢業並考取護士資格證書後,可以選擇進入怡寧老年醫院工作。

怡寧老年醫院總經理徐曉君介紹,在合作過程中,醫院和學校共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重構了課程體系,共建實習實踐基地。簽約的這批學生,每年見習都會到怡寧醫院,接受怡寧帶教專家的指導;“對這批簽約的學生,醫院會在學生見習和實習上給予個性化的培養,醫院對學校的這批老年護理人才充滿了期待,我們也希望藉助學校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專業領域的實力水平。”

“老年護理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專業。我們的照護對象是老年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專業更準確的知識開展工作。” 護士學校2009屆畢業生,現任怡寧老年醫院內科副護士長黃容表示。

未雨綢繆老齡社會,勇於擔當社會責任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老年護理人才缺口極大,但很多人誤認為老年護理就是做保姆,是不需要技術缺乏尊嚴的低端職業。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面臨挑戰。

正如溫州護士學校校長許建民所說的“現在護士缺口也大,作為護士學校,完全可以只做臨床護理專業,但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關係到社會責任的問題,我們願意通過努力,改變社會一些人對老年護理的偏見,推動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量的擴增和質的提高”。

溫州護士學校把老年護理人才培養落實到各方面工作中。 2016年,學校申報老年護理省級優勢特色專業,獲得建設立項。為完善課程內容,2018年,學校牽頭組織了全省及全市老年護理專家以及華師大博士生,共同研討老年護理人才培養規格,討論確定老年護理12個工作任務和200多條職業能力,據此確定了《老年健康照護》和《老年照護技術》兩本教材的編寫計劃,多家醫院和兄弟院校參與教材編寫,目前兩教材已列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計劃,2020年春季正式出版發行。為提升老年護理師資水平,學校派出兩位老師參加了“美國老年護理專科護士”教育培訓。為提升學生老年護理技能水平,學校建成首個智能化模擬老年護理病房:可調節高度的洗手檯,老年人專用的坐便器,實現遠程監測生命體徵的床墊,藉助互聯網技術,醫護人員可通過傳感器和手機APP,實時採集病人生命體徵數據,實現了實時看護……很多智能實訓裝備比醫院更先進。對溫州護士學校老年護理專業方向的學生們來說,行業前沿的科技產品在課堂上觸手可得,今後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雙師共導” 提升質量,就業升學雙向選擇

2018年,學校獲得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立項,在新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校積極探索“雙師共導”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老師以理論講解為主,校外護士長以臨床技能實訓示範、引導為主,以真實的護理臨床實踐任務需求牽引學校的專業教學及實訓教學改革。

“課上學校老師和校外老師分工授課,比如我講靜脈輸液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醫院護士長就會細化到老年人的皮膚特徵和敏感程度,以及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情況。”教務處副主任劉靜說。學校的全程導師和醫院來的崗位導師很好的發揮了各自的長處。

作為醫護學校,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學校的學習氛圍一直濃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技能水平,學校開放了所有實訓教室,讓學生在課餘任何時間都可以練習。記者在學校實訓室時候,已是下午5點,不停有學生穿著護士服走進實訓室,自覺進行技能練習,許校長介紹,護理專業是學校的主幹專業,擁有較好的辦學基礎。特別是近幾年,學校靜下心,沉住氣,以提升教學質量為學校工作核心,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為滿足家長和學生迫切的升學需求,根據課改精神,學校開通了就業和升學的雙向選擇,升學質量連年提升,連續三年位居溫州市中職學校本科上線人數榜榜首;2018年,藥劑專業本科上線人數全省第一。

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四方聯動 校企雙元 高質量服務地方發展

“教·产·城”融合 温州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溫州甌海職業中專成為眼鏡產業人才基地

在甌海冠豪眼鏡生產車間裡,一群穿著校服的“職工”在後勤車間的生產崗位上,對眼鏡進行設計和製造。這群“職工”,是甌海職業中專的高一學生,正在企業裡進行崗位實踐。學生從入校起,分別有“體驗周”、“實踐月”、“拜師季”逐步遞增的跟崗實踐期,再進入到“頂崗年”,在三年的學制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學校接受理論與文化知識的學習,另外一半時間在企業接受崗位實踐。這就是甌海職業中專在“政、校、企、協四方聯動協同育人”背景下,探索創新“1.5+1.5”工學交替梯度推進式人才培養新模式。

融合四方力量,促進區域發展

甌海區是“全國五大眼鏡生產基地”之一,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人才需求缺口在持續放大。立足於甌海眼鏡產業發展的需求,甌海職業中專聯合甌海區工商聯、甌海眼鏡行業協會、甌海區知名的眼鏡製造企業、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共同成立“眼鏡專業智能製造產教融合聯盟”,組成 “政、校、企、協”產教聯盟,集中力量開辦了眼鏡設計與工藝專業。

學校與區工商聯和眼鏡行業協會簽訂共建“甌海眼鏡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的三方協議,共同打造甌海眼鏡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平臺;與區眼鏡製造龍頭企業開展深度產教融合,共建智能製造專業生產型實訓基地,將學生帶入企業進行生產性實訓實習,強化崗位技能,提高綜合素養;與全國唯一開設眼鏡設計與製造工藝專業的高職院校——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合作,開展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在甌海眼鏡行業協會的引領下,對有從業意向的社會人員進行短期集中培訓,使其快速上崗、填補人才空缺。

甌海職業中專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開設眼鏡專業的中職學校。學校藉助多元力量打造“專業+產業+區域+智能+集群”校企合作綜合體,走出了一條學校與區域融合發展、專業與產業同頻共振之路。

構建工學交替,分階實境育人

甌海職業中專校長劉勝早表示:“‘1.5+1.5’工學交替梯度推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促進了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強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精準地向社會輸送實幹型、專業型人才。”

校企共同招生後,產教聯盟實行企業實訓和課堂學習有機結合的“1.5+1.5(1+0.5+0.5+1)”模式培養學生。第一學年在校內集中學習,兩個學期分別通過一週的體驗式見習和一個月的學徒式實踐,瞭解眼鏡企業文化制度與製作工序,第三學期進入企業頂崗鍛鍊,作為初級工深入崗位對接專項技能;第四學期在學校進行專業技能的校內實訓,將企業實踐月所學所得融合理論進一步提升崗位技能,最後一學年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作為準職業人進行輪崗培訓。在3年的梯度式培養中,每一個階段都要進行系統性的考核評比,從橫向的維度對比不同學生在企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從縱向維度對比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技能熟練及增長狀況。

這種工學交替模式深受企業、學生、家長肯定。眼鏡教研組組長金雷蘇說:“學生一開始對於自己將來的規劃還很迷茫,但是帶他們體驗過企業生活後,他們開始對未來有了具體的構想。”有學生表示,在企業見習後,自己對於市場需求有了更深的瞭解,未來會將所學用於自家眼鏡店的設計和經營上。

不僅僅是眼鏡專業,學校一直以來立足甌海區域產業,通過共建基地、共建隊伍、共建計劃、共建課程、共建課堂、共建文化等舉措,實現與企業、行業的全面有效合作,先後與39家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與200餘家企業建立用人關係。不斷深化“政、校、企、協四方聯動協同育人”的產教融合模式,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深層次校企合作關係,實現雙主體育人。劉勝早校長表示,學校通過政府引導、行業引領、校企引擎,培養具有商科背景的現代生產性服務類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產學研用四位一體 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

走進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你能聽到學前教育學生悠揚婉轉的歌聲與琴聲,看到汽修專業的學生修理汽車的背影,看到財經商貿類專業學生在電腦前忙碌的身影,看到黃楊木雕專業學生仔細雕琢工藝品的專注神情……

針對不同專業,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將“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模式貫穿始終,創建“以發展為中心,導、學、做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各個專業進行“獨家”的規劃和服務,形成多種模式混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工學交替 將企業搬進校園

在樂清市虛擬商業綜合實訓基地內,一群穿著校服的“職員”,他們經過模擬招聘後,從事會計、銀行櫃員、物流專員等等工作。

這便是學校針對財經商貿四個專業,建立的虛實交替、工學一體會計綜合實踐教學模式。在樂清市財政局、樂清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學校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浙江省中職獨有的虛擬商業實訓室,並以此為載體,採用開放式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和指導者,以“用”促學,邊“用”邊學,學“用”結合。學校設立100多個工作崗位,把教學和工作有機結合,踐行“把企業搬進校園”,通過“崗位導向、任務驅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逐步提升;新道公司還為財會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參觀見習的機會,縮短學生進入社會的崗位適應期,以培養更多的複合型、應用型經管人才。

校企職責共擔 助推文化產業發展

黃楊木雕發源於樂清,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卻也曾面臨著缺人才、難傳承的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2014年,在當時樂清市市長林亦俊(現任樂清市市委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在樂清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市二輕工業總公司指導下,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設了“黃楊木雕專業班”,目前招收學生人數達300餘人。2017年,該專業獲浙江省優勢特色專業立項。

學校為黃楊木雕專業量身打造了“現代學徒制”培養機制,按照校企職責共擔的要求,建立“六個共同”管理機制。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敏總管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程精心編寫校本教材,更有高敏、李向東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學生提供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學習場所。學生創作熱情高,2017年餘乾榮同學創作的作品《相逢玉來慶豐壺》在全國中職文明風采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黃楊木雕專業對接溫州市重點發展的旅遊、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幾大產業,藉助於樂清市大力建設文化強市、加快“藝雕”文化項目的創建之東風,與當地黃楊木雕企業合作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智能工廠,與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搭建“互聯網+電商+木雕”項目平臺,實現黃楊木雕走向“一帶一路”,逐步形成產學研高度融合、多元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專業特色,在發展專業、培育學生的同時,傳承非遺文化。

對於發展成熟的汽修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學校始終以“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模式為基礎,在教學方式上不斷創新和完善。針對汽修專業實行校企結合的教學模式,引進“躍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校,打造校企產學研用基地和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同時開設了躍華新能源冠名班,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模式,建設溫州市唯一的VR虛擬實訓室,成為溫州市高技能培訓基地;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校推行“情景模擬、校園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建成“以就業為導向、以升學為目標”的課程體系,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真實幸福”的辦學理念,堅持“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模式,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與專業相匹配的育人機制,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工匠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發展大事記】

◆ 政府統籌·優格局

——80年代以來,溫州職業教育在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恢復擴大,形成了工、農、商、衛、警、財、糧、師等八大類體系。

——“十一五”期間,市財政每年安排職業教育專項基金5000萬元以上。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出臺職業教育“1+6”文件,推進職教“兩調整一提升”,中職學校從85所整合成39所。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擴量、提質、增效、搞活”八字方針,職普招生比例達45:55;接軌產業園區建成投用佔地901畝的濱海職教中心等一批新校區。

◆ 機制創新·激活力

——1991年,在溫州召開的南方十八省市城鎮職教研討會上,時任市教委主任潘龍俊向全國介紹溫州依靠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經驗。

——2011-2015年,委託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定向培養專業師資,首創中職到本科貫通培養,學生大學畢業考核合格後分配到公辦中職學校任教。

——2015年,永嘉引入上海翔宇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託管永嘉二職,探索“公私合營、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職業教育辦學新模式。

◆ 產教城融合·促發展

——主動融入溫州國家自創區“一區五園”建設。建成智能製造、數字經濟、鞋革服裝等12個現代化專業群;建成產教融合大聯盟22個。

——推進新時代“兩化”職業人才培養。中、高職(本科)一體化招生比例達29.8%,中職畢業生升入普通高校比例達55.8%,居全省前列;2018年起開展職業教育“智能化”人才培養三年行動計劃,現已建成“智能+”專業(基地)25個,虛擬現實協同創新中心10個等。

——廣泛開展各類社會教育培訓。全市每年社會培訓達150萬人次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