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年的書法大家,董其昌第一他第二,書法層次上啟功遠不如他

吳玉如,天津書法大家。啟功對他的書法評價是,“三百年來無此大手筆,自董其昌後無第二”。

吳玉如在學書法上有很深的見解。比如他認為“形最易,蓋結構易求也,而筆較難”,“用筆不究古今變化接替之原,尤不足以言書法之妙”。

吳玉如認為,書法的結構容易掌握,難的是筆法,書法之妙也是筆法。這與啟功的書法理論大相徑庭,啟功認為書法的結構比筆法重要,書法妙在結構。誰說的對?

近300年的書法大家,董其昌第一他第二,書法層次上啟功遠不如他

吳玉如

吳玉如說“形最易,蓋結構易求也”。這話說得對,我們每天臨帖,其實臨的就是字的這個“形”,故書法的結構易求。

書法的結構我們可以照葫蘆畫瓢,和字帖上的字寫得差不多,但筆法你不會。不會筆法,書法結構掌握的再好也是書法的門外漢。

而啟功認為書法的重點是書法的結構,用筆尚需努力。書法結構比用筆還重要,為此啟功還批評趙子昂把筆法放在了首位,而把書法結構放在了次要位置。

近300年的書法大家,董其昌第一他第二,書法層次上啟功遠不如他

吳玉如書法

我的觀點是:書法要想速成,就如啟功所說,把練書法的結構放在首位;但書法要想有高度,就如吳玉如說的那樣,把練書法的用筆放在首位,雖然比較難,見效還比較慢。

這個理解起來應該不難,字的結構好了,字馬上就漂亮起來,見效快。但筆法經不起推敲,只能遠觀不能細看。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吳玉如站的層次更高一些,這一點啟功遠不如吳玉如。書法的根本問題應該是筆法問題,換句話說,書法的根應該是筆法而不是結構。

近300年的書法大家,董其昌第一他第二,書法層次上啟功遠不如他

為什麼吳玉如理解這個問題層次比啟功高?

吳玉如認為書法的結構是死的,筆法是活的。書法的結構就在字帖上擺著,你照著練就行。只要肯努力,臨個一年半載,字形肯定會漂亮。

而筆法你要是不會,不論你怎麼臨帖,你還是不會。有人一輩子學書法不得筆也是常有的事。

啟功理解這個問題時,是在怎樣讓字漂亮的層次上理解的,而不是從書法的層次上去考慮。雖然書法也是讓字漂亮,但更深層次是書法筆法的功力。

近300年的書法大家,董其昌第一他第二,書法層次上啟功遠不如他

啟功書法

吳玉如考慮這個問題比較深遠,因為你臨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要脫帖。你如果沒有筆法做底子,脫帖了,結構也就沒有了,那你還剩什麼了?又回到了沒學書法時,胡塗亂抹的水平。

所以學書法學書法的筆法最重要,學會了書法的根本,結構問題就看你自己的口味了,想怎麼變就怎麼變都不會失法。

打個比喻,筆法如同裡子是根本;書法結構如同時裝,有千種人就有千種穿法,而且時代不同流行也不同。說出你的想法,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