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剛:湘西州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與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教體部門認真落實教育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教育項目,大力實施“教育發展脫貧工程”“教育四大工程”等,全州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持續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仍然是湘西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基本矛盾。

這一矛盾主要表現在:“有學上”的問題初步得到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成為突出矛盾;各級各類教育數量和規模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質量和結構的問題成為突出矛盾;基本國民教育體系進一步形成,有特色、多樣化的教育格局有待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在農村學校佈局調整上力度不大,步伐不快,思想不解放,導致農村學校資金、資源、師資等極大浪費,“散小弱”的學校依然大量存在,致使辦學無效益,師資配不齊,結構性缺編更為嚴重,質量無法提高。

湘西州基礎教育具體問題

1、 教育人力資本遠低於省內其它地區。

從人力資本積累看,由於歷史、自然原因,長株潭人口受教育程度高,湘西州較低。據統計,湘西州每萬人中大學生為146人,而長沙市為404人,是湘西州的3倍。全省14個市州高學歷的小學初中教師分佈呈現顯著的東高西低的梯度結構,分佈規律基本與經濟發展水平一致。

2、 教育條件保障與發達地區懸殊較大。

主要是教育設施與教育發展不相適應。近年來,湘西州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甚至略好於湘中北,但儀器設備達標率、生均固定資產等絕大數指標均落後於湘中北,遠低於長株潭地區。湘西州除生均校舍建築面積外,儀器設備,圖書等其它各項衡量辦學條件指標,全州城鎮、農村中小學都低於省內其它城市,由此導致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突出。城鄉義務教育的這種差異特別是與新型城鎮化進程不相適應,不僅制約了湘西州義務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而且使湘西州高中階段教育提升乏力,在高考人才輸送上與外面相比競爭力不足,進而影響湘西州全民素質特別是科技素養的整體提高,導致湘西州科技創新及推廣應用相對滯後。

3、 應試教育頑疾仍難消除。

“應試教育為主”和“全面發展為輔”依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在於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不同。應試教育重教輕學,重成績輕能力,重考試輕實踐,忽略學生在德育體育美育勞技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

當前,湘西州應試教育普遍存在,有關素質教育的內涵,價值、目標以及實踐模式和機制等,還沒有清楚明確和科學準確認識,一時還很難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轉變過來,加上家長對進好學校的強烈期盼,“唯分數論”仍大行其道,使得應試教育市場方興未艾。新觀念和傳統觀念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很大程度上束縛了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制約了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也影響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潛力與後勁。

4、 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近年來,湘西州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別是把教師資源配置作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素要,建立了校長、教師交流制度。改革和完善了師資培訓和補充機制,通過公費定向培養、“特崗計劃”及教師工作專項補助資金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為湘西州基礎教育培養、補充並留住了一大批優秀教師。但縱觀全州教師隊伍發展,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數量分佈不均。縣城義務教師缺編較多,高中教師缺編嚴重。職業學校“雙師素質”教師數量與質量均有待提高。

學科專業結構失衡。小學語、數等“兩大主課”教師數量遠遠高於實際需求。體育、音樂、美術和勞技等學科嚴重不足,所需教師數量分別是現有教師數量的3.6倍,2.3倍,2.7倍,2.5倍,物理、化學、地理、科學教師緊缺(僅永順縣一年招不到2個物理與地理教師,英語、美術、計算機、音樂教師短缺)。

教師學歷仍然偏低。學歷水平結構是衡量師資力量及教師制度的重要指標。據統計,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值為51.25%,低於城市平均水平21.39個百分點,湘西州更低。全省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比例為46.61%,高中階段研究生以上學歷僅為1.41%,湘西州更低。

師德師風建設面臨新形勢。湘西州絕大多數教師愛崗敬業,堪為師表,但仍有少數或極少數教師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影響,職業道德認識模糊,工作紀律性不強,示範作用欠缺,精力投入不夠,敬業意識淡薄,課堂講得少,課後講得多,把大量精力用於社會兼職及一些商業活動,無心鑽研業務,過分看重個人利益。以上種種問題雖為極個別現象,但反映出師德師風建設任重而道遠。

5、教育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依法治教觀念和水平有待提升。部分行政管理人員法治意識淡薄,隨意干涉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擾亂了學校正常辦學行為。部分校長依法治校的能力不強,“家長制”“一言堂”等情況依然存在,給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工作帶來了一定障礙。

依法治教水平不均衡。從全州情況看,有的縣市與學校對依法治教,依法辦學工作非常重視,能夠積極主動地推進依法治校各項工作,為學校依法治校提供良好的平臺。但有的縣市、學校對依法治校重視不夠,被動應付各種依法治教工作,缺乏主動思考,工作推動緩慢。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滯後。“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對現代學校制度特點和辦學模式的高度概括。“一校一章程”存在圖應付、走過場思想,章程與學校實際結合得不緊密,沒有反映學校特色,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與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宗旨不相符合。學校在其內部治理過程中,不僅民主監督的作用沒有得到真正意義的發揮,而且社會參與學校治理做得更不到位,學校仍然沒有走出傳統的管理模式。

管辦評分離制度尚未完善。管辦評分離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教育領域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深入管辦評分離”的要求。但目前政府充當了學校舉辦者、行政管理和實際辦學者等多重角色。監督一體化的情況仍然存在,政策不分,教評不分,學校政府關係混亂,與社會關係模糊。決策與執行缺乏相互監督與制約,出了問題難以問責和及時改進,進而讓教育改革陷入僵化固化的泥潭,教育發展失去了動力與活力。

社會對學校正常管理干預過多。社會普遍對教育機構和老師缺少信任和尊重,對學校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常常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尤其一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對學校和老師的日常工作求全責備,甚至無理刁難,老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一些正常行為被敏感看待,經常被無限放大,動不動就受到投訴,老師處於弱勢,不敢主動作為。

6、教育創新創優氛圍不濃。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靈魂、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課程教學創新不足導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人才培養模式、方案以及課程設計千校一面,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手段陳舊單一。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規範性、有效性不夠。理科實驗教學基本停留在黑板上,儀器設備使用率不高,為數不多的理科教學設備設施存在極大浪費。

7、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儘管湘西州教育經費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但總量並不大,特別是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偏低。受財力水平制約,湘西州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完善。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將湖南省14個州市分成湘東北(長沙、株洲、湘潭、岳陽)湘中(衡陽、婁底、常德、益陽),湘南(株洲、永州)和大湘西(邵陽、張家界、懷化、湘西州)四個大區域,義務教育發展最好的是湘東北,最差的是大湘西,長沙市小學階段生均固定資產是12011元,而湘西州只為長沙的21.72%。區域性教育資源配置的極大差異,使各地人力資本積累不均衡,即各類高素質人才在各地區人口中分佈不均等,全省大學本科受教育人口在四大區域的分佈分別為長株潭佔46.32%,洞庭湖佔18.25%,湘南與大湘西只佔17.71%。

對策與建議

“十四五”期間,隨著建設科教強州戰略實施,湘西州教育將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必須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教育方針貫穿教育各項工作始終,按照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涵發展根本途徑、共享發展根本遵循、提高質量根本要求,持續深化湘西州教育綜合改革,加速湘西州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真正讓“科教強州”開啟湘西基礎教育發展新徵程,真正讓結構性改革成為全面提高湘西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真正讓基礎教育率先破題成為實現湘西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推手,真正讓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為加快建設美麗開放幸福新湘西的強力支撐。

1、 要把“落腳點”放在更加有力促進教育優先發展上。

首先要提高認識,辦好現代化的教育。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主動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對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視力度,堅持高位謀劃部署,理順政府、學校、社會三者關係,建立湘西州科學、先進、完善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和優化教育治理的理念、體系和能力,全面推進教育治理方式上的深化改革,努力實現政府依法宏觀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有序參與、各方合力推進的治理格局。各級各部門要合力幫助解決好基礎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完善教育標準體系,優化評價督導制度,推進教育立法實踐,健全教育宏觀管理體制,不斷加強教育優先發展的創新實踐,探索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的新模式,完善財政投入和成本分擔機制,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和諧育人的新局面。

其次要加大投入,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優先安排基礎教育投入,是實施基礎教育優先戰略的基本保障。湘西州經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在教育投入上欠賬太多,尤其是城鎮學校歷史欠賬問題不容忽視,亟需加大資金投入,全力解決好基礎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所引發的質量和結構等各項問題,縮小數字教育鴻溝和差距,補齊城鎮學校學位嚴重不足和硬軟件設施建設嚴重落後的短板,完成讓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歷史性轉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要堅持做到“五個優先”:即在戰略上優先定位,在謀劃上優先納入,在政策上優先傾斜,在資金上優先保障,在項目上優先投入。把加大教育投入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規劃結合起來,與新高考改革結合起來,與湘西州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的佈局調整結合起來,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科學制定方案,合理安排資金,在基礎設施、高科技設備、教育信息化、高考考點建設、師資力量、現代化管理等方面全力保障教育高質量發展。

最後要精準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自精準扶貧以來,州委把“教育發展脫貧工程”作為脫貧攻堅“十項工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含金量非常高,全州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從學前到高中(中職)率先在全省實現15年免費教育,並全面實施了生活救助,這在一些發達地區都難以做到,而我們作為民族貧困地區做到了,並取得了良好成效,獲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認同。

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各級教體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認識、明確責任,依法落實控輟保學工作“五長責任制”,既要把“教育發展脫貧工程”這一基礎公益事業做強,又要把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實,更有力地把教育脫貧各項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成效,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讓全州教育脫貧工程在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彰顯更大的作為。

2、 要把“出發點”放在更加有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上。

近五年來,湘西州教育投入佔比在全省是最大的,農村教師待遇在全省是最好的,州委州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關注力度前所未有,但因過去欠賬原因,教育質量還不高,投入與收穫不成正比。沒有義務教育質量就沒有高中質量,沒有高中質量就沒有教育的輝煌。

首先要優化教育佈局。調整政策支持,切實解決湘西州教師總量不足、結構性缺編問題,尤其是要解決農村小學缺音、體、美教師,農村初中缺理、化、生和地理教師的問題;切實解決城區學校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城區學校學生巨增,造成城區所有學校教師嚴重缺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縣市教育項目建設投入,推進實施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教育項目,建成一批城區有影響、有規模、有示範性的標準化優質學校,徹底破解城區學校大班額突出問題。

同時,要加大城鄉學校佈局調整,要集中“人、財、物”,辦好農村“骨幹初中”、農村“骨幹村小”、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關鍵要“配好”優質教師、“配好”設施設備、“配好”保教人員,開足開齊“課程”,切實提高鄉鎮、村辦學綜合效益,提高鄉鎮、村教育教學質量,降低農村資金、師資、資源的浪費,提高鄉鎮、村資金、師資、資源的放大效應。要鼓勵支持引導社會力量辦好湘西州民辦教育,要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要讓民辦教育從政策上增強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公辦教育一起共同推動全州教育質量發展。要支持職業院校加強與企業的深化合作,聘請企業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傳經授藝”,把最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力量引入課堂,培養新時代新型職業技能人才,進一步夯實湘西州基礎教育發展後勁。

其次要嚴格監測質量。抓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州縣教育部門要理直氣壯,依法大膽作為,拿出具體過硬的措施和過硬的辦法,推動教育教學工作重心向“提升教育質量”轉變。要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監控評估機制,落實教育目標管理考核,解決監考、監評專項經費,嚴格督查、嚴格考核、嚴格獎評。州縣教科院要主動作為,在質量監測、監控、監評上主動發力,主動發聲,當好參謀,及時準確掌握全州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情況,並將監測考核結果分析應用。教育督導部門要為各校,尤其是就高中課後服務(補課)出主意、提建議,保駕護航,貫徹落實好國家最新政策,允許適當收費。州縣市各相關部門要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勇於擔當,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和保障學校科學收費、合理收費,支持統一規範性的課後服務活動,全面優化課後服務環境。要大膽創新,進一步完善教育質量效益考評機制,設立教育教學評價專項資金,推行小學以縣為主抓測試、初中以縣為主抓督導、高中實現全州聯考制度,與教師績效工資、職稱晉級等相掛鉤。要適應新高考改革的需要,縣市教體局要開展好層層培訓,對接高考、適應高考,全面熟悉掌握高考相關新政策,加快建立完善新高考教學教研機制,積極開展新舊高考內容對比研究,要切實關注全國新高考工作做得好的各校的經驗與做法,進行學習和借鑑。注重從小學、初中著手,做出湘西自身的特點,做出湘西的民族特色,做實有利於湘西各校便於操作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把新高考改革作為全州教育謀求新的更快發展的機遇,用新高考的精神引領湘西州教學質量的提升,讓我們的學生不輸在新高考的起跑線上。

再次要強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教育的生命線。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於教育全過程,杜絕抓考不抓教、抓高不抓低等“教育功利”現象。要進一步把師德師風考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規劃,貫穿於教育的每塊領域,每個環節,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大力弘揚“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道德風尚,重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和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教師形象。挖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傳播師德正能量。

最後要主動創新。在課程教學、人才培養、課程設計、儀器設備引進和使用等各個方面勇於打破常規,凡是有利於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校園文化建設的,都可以大膽進行嘗試,深入總結經驗,全力推進現代化和科學化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政府要加大對學校輔助崗位、後勤人員的購買服務,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依法為臨聘人員交納“五險一金”,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充分利用民族特色優勢,進行民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民族文化特色課題研究,大力推廣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在積極彰顯民族性的教學過程中,主動對接時代性和世界性民族文化教育,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教育品牌,促進學校辦學品位和內涵不斷提升。

3、 要把“根本點”放在更加有力建強教師隊伍上。

教育事業是人的發展事業,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校長和教師。

實施“名校長培養”工程。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加大校長培養力度,培養一批在州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名校長,特別是要打破身份侷限打造一批職業校長、新時代教育家。要提高校長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充分調動校長辦學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帶動作用。

實施“名師成長”工程。當務之急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科學合理地配置好優質教師資源,做到城鄉教師資源要均衡,特別要加強教師隊伍培訓,著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為優秀教師提供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寬闊舞臺,讓教師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釋放,要放開學校的自主權,根據城鎮學校發展實際,積極爭取在崗位設置上取得突破,採取特殊政策,解決職稱制約問題,給基層一線骨幹教師更多提升機會,力爭培養和湧現一大批在州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名學科帶頭人,確保全州教師的整體素質真正提升,推進湘西州基礎教育事業健康、科學發展。

實施“教師權益保障”工程。教師是學校教學的主體,要讓教師充分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教育主管部門、校長就要關心、關愛我們的教師,用待遇留人,用情感留人。如果一個校長凝聚不了一批教學骨幹,就會出現優質教師“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教育質量就會出現滑坡。學校要激發教師創新激情,校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教師、支持教師、幫助解決教師的困難和問題,尤其要重視公平公正,用人不公是最大的浪費。要堅決杜絕出現優秀教師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發生,打破分配製度上的“大鍋飯”,將勞動付出、貢獻大小與薪酬掛鉤,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真正提高一線教師、骨幹教師經濟待遇,尤其是解決特級教師、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名師工作室主任的津貼與補助標準。要下決心實行分配製度上的改革,讓庸者有壓力、能者有動力、勤奮者有機會,特別是要設法引進一批部屬師範院校畢業的高中優秀教師,政府要出臺有吸引力的硬政策、硬措施,尤其政策要有乾貨,對真正的人才不僅要“送厚禮”,還要搭平臺,切實解決全州高中優秀教師嚴重不足的突出問題。

4、 要把“動力點”放在更加有力強化教育責任落實上。

責任重於泰山,落實教育責任更是如此,主要強化三個方面責任。

首先要強化黨委政府責任。要把基礎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真正推動優先發展,建立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定期議教制度、領導聯繫學校制度和任期內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制度,真心實意為基礎教育發展排憂解難。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教體部門對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中重點工作任務、重要政策措施,要實行領導掛帥、項目掛牌、成績掛鉤,進一步把一級級責任壓緊,做到工作責任明確、措施明確、時限明確,把一項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要強化服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握政策彈性空間,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特別是在規劃、立項、資金、用地等方面服務優先,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確保基礎教育事業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其次要強化學校管理責任。

強化對校長的管理。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一個學校教育能否辦出特色、辦出品牌、辦出影響力,校長至關重要,要實行校長職業化、年薪制,嚴把校長“入口”關,培養一批有擔當、善管理,會統籌協調,又懂教研教改的優秀職業校長。要堅持和諧辦學、科學辦學、民主辦學理念,校長要成為團結和凝聚教師人心的重要紐帶,以能力服人,以德行化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全體教師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幹事創業。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在一個開明的好領導下工作應該是最幸福、最快樂、最舒心的事。

強化對教師的管理。師高才能弟子強,德才兼備方為師高,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必須注重師德修養,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要強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要愛崗敬業,要把所從事的職業當成為黨負責、為校負責,為人民負責的崇高事業去做。要激發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6個下功夫”要求,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大家庭,不僅要愛崗敬業,更要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進言獻策。只有學校這個大家庭好了,我們每個教師的小家庭才會更好。

強化對學生的管理。強化全員育人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嚴格規範學生日常行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質量高低,要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和品德、品行、品性的培養,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生活習慣,提高學習興趣、閱讀興趣。閱讀才是一切學科進步最重要的基礎,多閱讀、多讀書、多思考,掌握閱讀方法,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抓住閱讀紅利,這樣學生才會成為教改中的贏家。實行學生入校、在校、離校全過程精細管理、精準管理、精緻管理,抓好安全教育,保障學生在校內校外全方面的安全,堅決確保不出事。注重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和個性發展,做到學習、思考、實踐相結合,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能力、道德品質全方位負責。注重學生體能鍛鍊,身體是學生學習和今後工作的本錢,只有身體健康才有更好的精力搞好學習,學生每天要堅持體育鍛煉一小時以上,真正做到強健體魄。要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建設,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強化部門社會家長的責任意識。當前,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在校的表現,更多的要關心學生在校外的表現。要構建部門、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和諧教育,形成合力,做到部門支持教育、社會重視教育、家長參與教育。部門要優化教育發展環境,要減少對教育不必要的檢查考核,要減少沒有實際意義的“進校園”活動,要為學校在各種檢查、“進校園”上減負減壓,要依法全方位支持教育部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要為各級學校多辦好事、多解難事。部門和家長要給予學校充分信任和尊重,不能隨便干涉學校的日常管理,讓學校安心教學,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特別是要推動家長責任的落實,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要通過QQ、微信等現代化信息手段,第一時間把學生情況反饋給家長,與家長及時溝通、交流,讓家長肩負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力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習環境。

5、 要把“著力點”更加放在有力破解教育發展難題上。

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學校開展調研,著實瞭解基層學校的突出問題,尤其要注重城鄉教育協調均衡發展,注重城鄉學校科學佈局調整,更加精準的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些問題在學校能解決的做到堅決不出校,學校要拿出問題解決方案,科學解決問題;有些問題州縣教體部門能解決的,做到堅決不拖延;有些是州縣部門能解決的,要想方設法全力支持,做到堅決不推諉;有些問題是需要縣委縣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才能解決的,要主動彙報,積極跟進,爭取特事特辦,做到優先解決。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專題調研,現場辦公,各教體部門要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做到聯合研究、聯合辦理、聯合解決;有些問題需要國家和省級層面解決的,要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努力爭取支持,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放棄。要持續加大向國家和省爭取對湘西州教育政策支持力度,特別要發揮全國和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優勢,通過建議提案的有效平臺和渠道,大力呼籲和爭取破解湘西州基礎教育難題。

總之,要一級對一級、一問一研究、一問一措施、一問一辦法、一問一解決,只有所有制約湘西基礎教育發展的問題一個一個得到真正破解,短板一個一個得到真正補齊,基層學校才能真正輕裝上陣,一心一意、全力全新搞好教學,湘西的基礎教育才能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湘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州委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