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民營經濟成為外貿進出口風向標

(原標題)企業佔比增加,貿易佔比增長,自營份額提升——崇左民營經濟成為外貿進出口風向標

本報崇左訊(記者 農彩雲) 近年來,崇左進出口貿易呈快速發展態勢,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已經連續10年排名廣西第一,出口總額連續12年排名廣西第一。民營企業是引領崇左外貿進出口最強勁的生力軍,在崇左連續12年強勁的外貿進出口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主導地位,是崇左外貿進出口發展的風向標,對穩定崇左外貿進出口發展起關鍵作用。

據有關數據顯示,由於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外貿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崇左外貿進出口經濟領域正逐年下降,僅從2017年和2018年來看,外貿進出口額就分別下降81.3%和98.1%,外商投資企業外貿進出口額分別下降37.1%和8.1%。

此時,民營企業卻能逆勢而上,擔當著行業領軍的角色,在外貿進出口貿易中比重不斷增大,引領外貿進出口經濟向更加強勁的道路前行,連續多年呈兩位數增長。2018年,崇左民營企業全年共完成外貿進出口額1201億元,增長24.4%,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81.4%,比2017年提高11.2個百分點。

崇左外貿民營企業的強勁,得益於崇左市委、市政府近年來深化沿邊開放開發擴大開放合作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對外貿民營企業的扶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崇左狠抓開放帶動,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全市邊境口岸出入境貨物量、出入境車輛、出入境人數年均增長10%以上。2012-2017年,崇左外貿進出口總額從434.97億元增加到1339.4億元,總量增長了3.1倍,2015年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大關,成為全國邊貿第一大市;全市進出口、出口、進口總額及進口增速四項指標連年穩居廣西第一。

同時,我市依託不可複製的口岸資源優勢,努力培育進出口商品基地。經多年努力,目前,崇左已經形成了紅木傢俱、五金機電、紡織服裝、水果蔬菜、中草藥、礦產品等六大貿易集散中心,輻射全國乃至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等東盟國家。截至2018年,與我市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60多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進出口額1171.6億元人民幣,佔廣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的55.6%。

產業經濟發展離不開企業。近年來,為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堅定企業發展信心,崇左深入實施“零距離、零障礙、零差錯”服務“三零”服務工程,為外貿民營企業提供最新、最快的政策及市場信息服務,為企業經營提供了決策參考。同時,我市加強與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溝通匯報,確保自治區出臺的邊境貿易支持政策及時落實到崇左每一個非公企業,並督促邊境縣(市)制定相應的邊境貿易配套支持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憑祥、龍州、寧明、大新四個邊境縣(市),僅憑祥,備案註冊外貿企業的就有1000多家,憑祥市本地的外貿進出口企業就有450家。2018年,廣西外貿進出口總值前50強的企業,就有15家是憑祥的。

崇左民營外貿進出口企業進出口額所佔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大。從抽取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民營外貿進出口企業進出口額共完成137.46億美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93.54%;2015年,全市民營外貿進出口企業進出口額達159.12億美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不含互市貿易)的95.64%;2016年,全市民營外貿進出口企業進出口額達到117.12億美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不含互市貿易)的95.85%。

企業強勁推動了加工業的發展。依託快速的對外貿易增長,崇左大力推進外貿進出口商品落地加工,積極發展口岸加工產業,打造產業集群,促進邊貿轉型和產業發展,已基本形成了友誼關口岸機電和紅木、憑祥鐵路口岸國際物流業、水口口岸堅果、愛店口岸中草藥、碩龍口岸乾果等“一岸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全國著名食品品牌鹽津鋪子、匯源果汁、老頑童等一批企業紛紛落戶崇左,更有力推動了崇左市對外貿易由“通道經濟”逐步向“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進出口加工基地、加工貿易基地和國際產能合作基地的加快建設,提升了崇左自營出口企業貿易份額。

目前,貿易加工企業已經成為崇左各加工園區最強最穩定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18年,全市累計新增規模以上口岸貿易加工企業達65家,口岸貿易加工業累計總產值212.33億元。

政府的支持,企業的強勁,使崇左外貿進出口呈現出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