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2019年,開魯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通遼市委五屆七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旋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勢資源為依託,以壯大經濟規模為重點,以補齊短板為突破,以改革開放為抓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譜寫新時代開魯發展新篇章。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在跨越關口、決戰小康上實現新突破。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持防、化兼備,在發展中化解債務,全力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做到週轉開、保得住、支撐好。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監管,一手抓精準脫貧,一手抓鞏固提升,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戰。嚴把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退出等關鍵環節,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建立完善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和政策體系。全力做好中央扶貧專項巡視整改。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對重點企業、汙染源實行“三位一體”24小時在線監測;打好“碧水保衛戰”,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嚴肅查處危害水源的環境違法行為;推進“淨土保衛戰”,加強農作物面源汙染治理,化肥、農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持續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環保問題。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在轉型發展、產業升級上實現新突破 。加強經濟運行調度。抓好投產企業滿負荷生產。積極兌現政府承諾,落實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強化經濟運行分析研判,繼續實行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縣處級領導包聯制度,協助解決好相關困難和問題,確保投產企業滿負荷生產。抓好在建項目投產。確保聖達生物一期項目6月份生產;華北製藥一期、聖雪大成高端醫藥基地一期、伊賽牛肉深加工和牧原集團生豬三場、六場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全力推動蒙東協和25萬千瓦風電場建設。抓好籤約項目開工建設。做好華北製藥二期四環素、林可黴素、慶大黴素,精晶藥業氨基酸系列產品和維生素B5,聖雪大成二期鏈黴素,華曙生物土黴素鹼擴產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5個,新增規模企業2戶。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並舉,藉助資源、產業、市場等優勢,瞄準國內行業領軍企業,主攻京津冀、環渤海等重點區域,著力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高附加值、高產出率和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項目。突出以商招商、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密切與全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河北醫藥產業協會溝通聯繫,放大招商引資優勢。積極跟進玉鋒玉米循環產業園、峰峰集團生物酶、華恆生物L-丙氨酸、華勝公司原料藥、金維製藥輔酶Q10等項目,推動以酸、糖、醇、膠、藥等產業鏈為代表的玉米生物科技產業,以伊賽、牧原為代表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產業,以風、光、火綜合利用的新型能源產業集群集聚,向打造千億產業園區邁出堅實一步。配齊配強配精招商隊伍,選派一批有能力、有激情的幹部充實到招商一線,確保精兵強將都在招商引資工作最前沿。壓實縣處級領導、部門“一把手”擔子,實現項目簽約、項目落地、項目開工、到位資金“四個增長”。年內,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鼓勵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協同創新,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充分發揮華北製藥、聖雪大成、開藥集團、玉王生物研發中心和聖達、昶輝院士工作站的引領示範作用,鼓勵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成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博士服務站。實施“質量強縣”工程,加大品牌產品培育力度。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引進、培養、集聚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在產業融合、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讓農牧業強起來。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特色興農,夯實農牧業基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縣級農畜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實現“雙認證”,“三品一標”企業達到35家,認證產品55個,完成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掛牌。

讓農村牧區美起來。堅持以點帶線、以線擴面,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漸次推進,實現“一村一品一特色”。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讓農牧民富起來。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龍頭企業帶農強農政策,實施新型職業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引導農民工、大學生回鄉就業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在補齊短板、培育動能上實現新突破。提速發展文化旅遊業。主動融入“高鐵經濟圈”,突出抓好點、線、面融合發展,搶佔周邊休閒度假旅遊市場份額。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快地熱資源開發,力爭啟動生態溫泉小鎮建設;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徵拆進度,儘快啟動民俗博物館建設;完成博物館重新布展及“精準扶貧記憶館”建設;針對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積極發展家政服務、健康養老、人力資源、文化體育等新興服務業。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業。加強電商服務管理,抓好村級標準化服務站提檔升級;深入實施電商品牌戰略,提高開魯紅辣椒、“東鄉飄”香瓜、“茉莉香”葡萄、伊賽牛肉、東胡牛肉等品牌產品網上交易額;加快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依託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態,完善農村牧區消費品、生產資料和農畜產品購銷網絡,促進開魯縣名優特新、綠色生態農產品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交易,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推動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主動適應“互聯網+”、現代物流對消費需求帶來的深刻變化,完善促進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圍繞東來鐵路專用線和利牛鐵路專用線,加快打造蒙東地區集玉米倉儲、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於一體的物流節點,形成與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基地、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相適應的流通體系,啟動工業園區鐵路物流港建設前期工作;完善雨田農畜交易市場、金星牲畜交易市場、紅幹椒專業市場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市場影響力。

在提升層次、彰顯魅力上實現新突破。打造宜居縣城。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在“建、管、提”上下功夫,以工匠精神塑造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區完成棚戶區改造一期後續工程及配套基礎設施,建成濱水公園,新建雨水提升泵站1座,鋪設雨水管網13公里;積極爭取後續棚改資金,適時啟動二期工程,年內力爭再開工50萬平方米;老城區加大徵拆力度,騰出土地,規劃建設公園、廣場、綠地、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結合棚戶區改造,完成城區旱廁改水廁工程。

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整合項目資金,因地制宜打造各具魅力小鎮,加快建設東風鎮國家級特色小鎮,完成小街基鎮汙水處理廠建設。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通用機場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開魯至東來一級公路、縣城東國道303線交叉道口立交橋、明仁大橋等項目建設,完成縣城北出口改造;鞏固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提高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水平;抓好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東來鎮地面數字無線覆蓋基站,增強基礎設施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支撐作用。

在回應關切、治理創新上實現新突破。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礎上,促進優質均衡,加快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以公立醫院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拓寬與域外“三甲”醫院協作交流,培養學科領軍人才;圍繞建國70週年,組織開展傳統大秧歌、麥新文化藝術節、廣場舞大賽、書畫和手工藝品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開魯縣落實新發展理念  堅持高質量發展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社會救助資源,全力做好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醫養結合等模式,提高居家養老及社區養老層次;繼續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建立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學習“楓橋經驗”,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全力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持續鞏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嚴厲打擊危害政治安全、侵蝕基層政權、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