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營山累計總投資56億元建農村公路

近年来 营山累计总投资56亿元建农村公路

S205營山至星火綠色生態公路。

4月26日,筆者駕車行駛在營(山)新(店)路段,只見路面寬闊平整,道路兩旁綠化帶、波形防護欄一應俱全,路肩上種植的草皮綠草茵茵,奼紫嫣紅的格桑花爭奇鬥豔,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構成了 “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景象。

近年來,營山縣全力爭創“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全縣累計總投資56億元,建成農村公路5100公里,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暢率達到100%,全縣53個鄉鎮及具備條件的588個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

A 堅持“交通+” 高標準建設農村路

4月24日,筆者驅車從營山縣城出發,經省道101線到消水鎮,再穿過鄉道駛上村道,1個小時左右就來到了消水鎮新渡村。村民翟昌欽告訴筆者,1年前,新渡村沒有一寸水泥路,加之思鳳溪河三面環繞,將村莊一分為二。有5個組的村民出行必須靠擺渡。

“去鎮上趕集要走1個小時田坎路到鄉道上再搭車。我們的蔬菜、生豬拉到場鎮去賣交通成本太高。”說起交通閉塞給村民們帶來的不便,新渡村黨支部書記李玉林直搖頭。“如果遇到惡劣天氣,不僅村民出不了門,住在河對面的娃兒連學都上不了。”

去年4月,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惠及下,營山縣交通運輸局在該村開工興建了一條連接鄉道、長7.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一條2.8公里長的產業路。幫扶單位營山縣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籌措資金,為交通特別不方便的3組和7組修建了一條長2.5公里的通組公路。

當天,筆者行走在這個被青山綠水環抱的村莊,只見宛如玉帶的村道水泥路將民居、農田、花椒產業園串聯起來。

同樣,筆者在豐產鄉聯盟村村口看到,一條6米寬的村道水泥路連接了該鄉金竹村、白馬村以及法堂鄉的大田村、梓壩村等數十個村莊,村道兩旁是成片種植的晚熟柑橘和規模養殖的水產。

“交通方便了,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各降低50%左右,利潤也就上去了。”在法堂鄉大田村流轉500畝土地發展水產養殖的業主羅小平深有感觸,交通對於農業產業發展尤其重要。

“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就是要切實解決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交通問題。”營山縣交通運輸管理局局長賓懷忠介紹,近年來,營山堅持交通先行,按照“群眾需求在哪裡、群眾致富途徑在哪裡、群眾增收帶動點在哪裡、群眾長遠效益在哪裡,道路就建設到哪裡”原則,堅持“交通+脫貧”,新改擴建縣鄉幹道55條、6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3000公里,每個鄉鎮均保持有2條以上進出口通道,成功實現村村通,70%以上貧困村實現組組通;堅持“交通+產業”,圍繞10萬畝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百里草食牲畜示範帶、5萬畝森林食品基地、30村連片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等現代農業產業,高標準配套建設產業道路1500公里,打通產業發展的交通經絡;堅持“交通+旅遊”,圍繞全縣旅遊總體規劃,量身定製縣城至清水湖等3條旅遊快速通道、營蓬界(三興)至營儀界(合興)等4條縣際快速通道、綏安大道等10條高速連接線,不斷釋放交通促旅遊發展活力。

B 堅持管養並重 打造安全暢通農村路

4月25日清晨,筆者在營(山)消(水)路縣城至法堂段看到,數名道路養護工和2輛施工車輛正在進行灌縫、填補瀝青等路面日常養護工作。

“我幹這個工作20多年了,對哪些鄉道落石多、水溝易堵塞等非常熟悉。”營山縣公路局機械化養護與應急保通中心的養護工人廖新江告訴筆者,該養護中心共有工人100多名,他們分組分路段對轄區公路進行日常管養。每天都要對路面、路肩、邊坡等進行巡查、清潔,並對公路兩旁的綠化進行修剪。此外,遇到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他們也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保持道路暢通。

“打造四好農村路,少不了一線養護工人的心血。”該縣公路局副局長龍飛說,近年來,營山按照“以縣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原則,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管護機制,建成縣機械化養護與應急保通中心1個、養護站18個、鄉鎮管理站53個、村級養護隊645個。著力農村公路養護,創新“機械清掃為主,人工保潔為輔”路面保潔模式,投資4200萬元,購置滑模攤鋪機1臺、清掃車3臺、灑水車5臺、邊溝清理機1臺、護欄搶修車1臺等各型預防性養護和應急搶險機械設備70餘臺套,並配優配強專業養護人員180名、鄉村專兼職養護人員800餘名,全面加強路面預防性養護和公路附屬設施維護,確保農村公路美觀實用、長效耐用。

“請出示相關證件,我們要對車輛超限超載情況進行檢查。”4月25日下午,筆者在位於營山縣淥井鎮的道路固定超限檢測站看到,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大型運輸車輛進行檢查。

據介紹,在“四好農村路”管理中,建立和落實縣、鄉、村三級路產路權督查和責任追究機制,動態掌握全縣公路路況,實行提前介入和實時跟蹤,加大公路管理控制區管控力度,依法制止和糾正涉路施工違法行為。此外,積極推行“三基三化”建設,全面建成淥井、小橋2個固定超限檢測站,購買1臺流動治超車,切實推行路政、運管、公安、交警等部門聯合執法,採取流動治超與日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加大路政執法力度;組建成立縣道安辦、13個片區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聯合執法中隊、53個鄉鎮交通管理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縣、鄉、中隊“三級責任體系”和“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體責任、部門依法監管、業主全面負責、群眾監督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社會化管理機制,定期聯動開展全覆蓋、拉網式、聯合化道路運輸安全檢查,始終保持打擊道路交通違法違規高壓態勢,切實將道路運輸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C 整合城鄉客運資源 完善農村客運網絡

整潔平坦的馬路、白牆青瓦的川北民居、具有耕讀文化內涵的景點……走進朗池鎮興雲村,仿若走進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近幾年,興雲村結合精準扶貧要求,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高標準建成長22.3公里、寬6米的村道水泥路和產業路,並在沿線設置公交客運招呼站。

4月25日下午,筆者在興雲村村口的公交客運招呼站點看到,古色古香的站臺與村裡的景色融為一體,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等車。不一會兒,一輛2路公交車停在站臺前,村民們依次上車。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城裡人沒有區別。”該村10組村民唐淑珍告訴筆者,她每天早上坐公交車送孫兒去城裡的幼兒園上學,順便去農貿市場買菜,然後坐公交車回家,下午又坐公交車去接孫兒放學。公交車司機鄒師傅告訴筆者:“2路公交車一共有6輛,每天早上6點至下午6點半運行,每隔20分鐘發車一次,能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提供出行便利。”

“‘四好農村路’要求全面運營好農村公路,以服務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賓懷忠介紹,營山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總體思路,把運營作為農村公路效益發揮的關鍵。投入資金1億多元,建成並投運營山汽車客運樞紐站1個、鄉鎮客運站53個、鄉村招呼站190個;完善農村客運網絡,建立農村客運班線聯合審核機制,整合城鄉客運資源,運行農村客運班線58條、客運車輛247輛,農村客運網絡基本完善。按照省市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要求,有序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投入公交車51輛,開通城鎮公交7條、鄉村公交5條、旅遊公交4條,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出行需求。

同時,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模式,推進縣、中心場鎮、鄉、村四級物流場站建設,商品流通最後一公里和農產品流通最先一公里順利打通。積極推行“互聯網+”模式,推廣“快遞+特色農產品”服務,已與阿里巴巴正式簽約,引進菜鳥物流,擬建縣級服務中心1個、村級服務中心80個;依託信安盟、郵樂購等電商平臺,建成興農易站站點137個、郵樂購站點165個,推動“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積極整合道路運輸與郵政、供銷、商務等農村物流資源,加快公路貨運車型結構調整,引導發展罐式運輸車以及鮮活、冷藏專用運輸車,提高運輸效率,實現貨物運輸標準化、高效化、科技化。(鄧斐 石忠文 成瑞夏/文 文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