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億信託授信,能否修復佳源國際融資“不易”?

430億信託授信,能否修復佳源國際融資“不易”?

自從1月份的股價閃跌之後,佳源國際的股價並沒有因為融資喜訊而回升。而從長期來看,這波蝴蝶效應的影響還將經歷一個漫長的修復過程。

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國內集合信託成立規模超5300億元,其中,房地產信託募集資金1970億元,佔比近四成。

4月23日,浙系房企佳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2768.HK,以下簡稱“佳源國際”)發佈消息稱,公司連同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與包商銀行、大業信託、國通信託及中航信託等內地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佳源國際提供人民幣430億元授信。

但就在當日,佳源國際的收盤價定格為3.62港元,相比於前一天下降了3.47%。顯然,自從1月份的股價閃跌之後,佳源國際的股價並沒有因為融資喜訊而回升。而從長期來看,這波蝴蝶效應的影響還將經歷一個漫長的修復過程。

股價暴跌後的“市值跳水”仍在延續

2019年1月17日,佳源國際一日內股價縮水八成,並於22日起連續停牌超過一週。股價閃跌事件,將從來都不太惹眼的佳源國際推至“風口浪尖”。

雖然,在股價惡意做空事件爆發之後,佳源國際主席沈天晴回應稱:做空機構利用輿論發佈不實消息,誤導投資者以便渾水摸魚所致。做空機構無中生有地指控公司有兩筆合共3.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未能在到期日償還,其次又利用自媒體引用錯誤榜單,捏造虛假新聞以損害公司聲譽。

但佳源國際受榜單、股票暴跌、被質疑資金鍊斷裂而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至今仍給佳源國際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自2016年上市,三年間佳源國際將市值從2016年底的63.68億港元,提升到2018年底的363.59億港元,長勢喜人。然而,經過今年1月份的一番風雲變幻,佳源國際市值跌落懸崖。截止目前,其市值僅為92.2億港元,“跳水”的市值未因股價事件的平息而得到回升。

針對上述問題,界面樓市致電致函佳源國際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佳源國際未來將繼續專注業務發展,為股東創造更佳回報,同時亦會致力提升集團的企業管治水平及透明度。

同時,佳源國際會持續加強與投資者的合作和聯繫,保持良好投資者關係,不斷擴大佳源國際品牌影響力,提升佳源國際的軟實力。

但其實,佳源國際之所以遭遇股價閃崩,從市場分析來看,確實與不實消息有關,但在多位業內人士分析來看,企業在資產市值方面的背離、股權與業務上的獨立水平,早已為股價下挫後的波折埋下伏筆。

而對於未來,佳源國際將如何提升市值,挽回投資者?市場會給出最誠實的答案。

快速擴張帶來的負債攀升“隱患”

在市值經歷過一天之內縮水約270億港元(約人民幣233億元)的數月後,佳源國際發佈了其2018年度業績報。

據佳源國際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佳源國際合約銷售額201.8億元,同比增長95%,銷售面積178.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毛利33.06億元,同比增加28.4%。

430億信託授信,能否修復佳源國際融資“不易”?

△佳源國際2018年度綜合損益表

而在佳源國際銷售額與銷售面積雙雙快速增長之餘,佳源國際的毛利率則呈現下滑態勢,現金不算寬裕的問題也一同出現。

據佳源國際年報顯示,2018年佳源國際的銷售毛利率為31.6%,較2017年的33.8%下降2.2%;應占股東淨利率則連續第二年下跌至17.15%。兩項指標的雙雙下滑,意味著其運營成本的上升。

除了銷售和行政開支外,年內佳源國際發行於2019年到期的3.5億美元優先票據、於2020年到期的4億美元優先票據,等也都導致佳源國際的融資成本上漲,毛利潤下滑。

此外,在剛過去的2018全年業績會上,佳源國際將今年銷售目標定為280億元,致力於規模增長的佳源國際,對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需求也在不斷加劇,由此,負債規模也不斷增大,截止2018年底,佳源國際的淨負債率提升至177.57%。

去年,佳源國際的短期借款為48.01億元,但在手資金卻僅為39.07億元,存在短期的償債壓力。

430億信託授信,能否修復佳源國際融資“不易”?

△佳源國際主席沈天晴,副主席兼總裁、執行董事張翼等 圖片來源:佳源國際

對此,界面樓市致電致函佳源國際方面,詢問佳源將如何解決流動資金風險和負債問題。

佳源相關負責人表示,佳源國際現時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但依然秉承一貫審慎的投資策略,同時,在2019年第一季度佳源的回款率保持在較高水平。未來佳源國際會繼續貫徹穩健的財務政策,優化財務狀況,保持長短債務的一定比例組合,以及一定現金流,拓寬公司融資渠道以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而與此同時,在3月底的佳源國際2018年業績會上,佳源國際主席沈天晴並沒有對負債及現金流情況進行過多回應,但對多元化融資渠道、資產注入及千億目標有較多提及。新總裁張翼表示,希望3-5年實現千億規模,並稱公司會獲得集團持續注入優質資產。

對此,不難發現,佳源國際作為佳源集團各大地產板塊中面對公眾的上市載體,背後的整個佳源集團也許是其面對負債攀升“隱患”的底氣所在。

千億目標下的融資慾望

歷時20多年的發展,佳源集團在房地產開發、電器零售、醫療養老、物業服務等領域均展開佈局,旗下囊括了4家上市公司。

翻看年報可以發現,佳源國際2018年銷售面積為178.72萬平方米,而年內其通過各種方式獲得香港、上海、泰州、常州等13個項目,新增總建面則為390萬平方米,相當於銷售面積的一倍有餘。

由此可以看出,佳源集團力求擴張提速,房地產業務的“千億目標”不是說說而已。

然而,資本市場上市值的跳水,意味著佳源國際股本融資的乏力。但企業需運營週轉,年內280億的銷售目標,遠期千億的願景,還需要大量資金的鋪墊。於是拓寬融資渠道成了佳源國際的當務之急。

1月28日,佳源集團與愛建信託、大連銀行上海分行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獲得兩家金融機構授信額度合計100億元。

4月23日,佳源國際再次從包商銀行、大業信託、國通信託等5家金融機構那裡獲得了850億元的授信,其中佳源國際佔有430億的額度。

佳源國際的這些授信中,沒有大行授信,多是來自信託機構的原因,我們目前不得而知。但由此看來,佳源國際終究得到了金融機構的認可。

然而,授信簽約並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信託機構不僅會要求項目本身,擁有房企自有資金的投入。而且,此後貸款的分批發放,還要與項目、土地、房企的經營指標而定,利率也會隨之變動。

由此看來,佳源國際現已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但後續的資金變現、利率波動等,還取決於佳源國際項目的運營情況以及難以預見的市場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