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來自於土地,卻靠近了鋼筋水泥(三)

看海,必須是獨自一人。 和別人在一起時,看不見海的真相。 那海灘上嬉水的人群, 那身邊親密的同伴,都會成為避難所,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裡面,逃避海的威脅。 你必須無處可逃,聽憑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滅,時間消失,空間消失,人類消失,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變成了一體,融入了千古荒涼之中。

瞥見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圖談論海,因為他明白了康德說的道理:用人類理性發明的語詞只能談論現象,不能談論世界的本質。

生命來自於土地,卻靠近了鋼筋水泥(三)

赫拉克利特說:“自然喜歡躲藏起來。”這句話至少有兩層含義:第一,自然是頑皮的,喜歡和尋找它的人捉迷藏;第二,自然是羞怯的,不喜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以,一個好的哲人在接近自然的奧秘時應當懷有兩種心情:他既像孩子一樣懷著遊戲的激情,又像戀人一樣懷著神聖的愛情。 他知道真理是不易被捉到,更不可被說透的。 真理躲藏在人類語言之外的地方,於是他只好說隱喻。

存在的一切奧秘都是用比喻說出來的。 對於聽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節、野花、嬰兒都在說話,而聽不懂的耳朵卻什麼也沒有聽到。

我們應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學習一個基本信念

生命來自於土地,卻靠近了鋼筋水泥(三)

,就是敬畏自然。我們要記住,人是自然之子,在總體上只能順應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無論人類創造出怎樣偉大的文明,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我們還要記住,人誠然可以親近自然,認識自然,但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個虔信的民族都把這秘密稱作神,我們應當尊重這秘密。

一個人的童年,最好是在鄉村度過。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動物、人,歸根到底來自土地,生於土地,最後又歸於土地。在鄉村,那剛來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貼近土地,從土地汲取營養。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長的時期,而鄉村為它提供了充滿同樣蓬勃生長的生命的環境。農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單,它有許多同伴,它與樹、草、野兔、家畜、昆蟲進行著無聲的談話,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屬於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相比之下,城裡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單,遠離了土地和土地上豐富的生命,與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斷了聯繫。在一定意義上,城裡孩子是沒有童年的。

生命來自於土地,卻靠近了鋼筋水泥(三)

土地是潔淨的,它接納一切自然的汙物,包括動物的糞便和屍體,使之重歸潔淨。真正骯髒的是它不肯接納的東西一人 類的工業廢物。

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裡,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 刻清靜,人會由衷地快樂。在查無人煙的荒野上,發現一星燈火,一- 縷炊煙,一點人跡,人也會由表地快樂。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