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是非常被人羨慕的,那就是明明吃了很多,但是一點也不胖。那麼羨慕這一類人的人群,是屬於哪種呢?就是那種明明沒有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

今天我們著重談的是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這一類人群。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首先,我們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

俗話說,“十胖九溼,你很有可能是胖溼”!

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溼”引起的。那麼,溼邪究竟是什麼呢?

追根溯源,咱們可以先從“溼”的造字上入手。溼的小篆體為“ ”。大家看,左邊“ ”是它的形符,說明溼與水是有關聯的。右上的“ ”為“日”,也就是太陽,右下的“ ”表示掛在架上的絲織品。瞭解到這些,溼的含義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被水浸過後的絲品,在太陽的照射下,水分蒸騰往上走,形成瀰漫、氤氳之勢,這就形成了溼。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溼的本質是水。溼從水中來,但是又與水不同。溼是瀰漫在天地之間微細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卻看不見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溼,是有形之物。

水和溼是可以互化的,從“溼”的造字上也能看出,水要想化成溼,必須依靠陽氣的作用,陽蒸水動,氤氳成溼;溼也可以化成水,在寒涼的氣溫下將溼聚在一起即為水,南方很多家庭都有除溼機,這裡面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降溫將溼氣凝聚到一起,所以除溼機裡最後抽出來的都是水。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中醫有很多關於病理的解釋,往往就來自於對自然現象直接或間接的取象類比。自然界中,江河湖泊之水在太陽光熱的作用下,被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雲,最後又變成了雨落下來。在我們人體內,水液代謝也要依靠陽氣的作用。水液在體內是以“氣”的形式運行的,也就是說液態的水液需要轉化成氣才能運行到全身,這一轉化就需要陽氣的溫煦、氣化作用。離開了陽氣的氣化作用,人體內的水液代謝就無法進行。

除了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溼還會引起哪些疾病呢?

1、溼疹、痤瘡等皮膚病

皮膚病只是一個外在表現,起決定因素的是身體內部的大環境。這就好比一個水果從外表看可能只是有個小坑洞,但一旦切開了才發現裡面的果肉幾乎全都壞了,外面的坑洞就是由內而外排毒的一種方式。

多數的皮膚病患者,屬於內溼過重,更準確地說是體內溼熱過重。溼熱過重,身體自然要把這些多餘的邪氣清出體外,表現在皮膚上可能是溼疹,也可能是痤瘡、帶狀皰疹、足癬等。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2、便秘

很多人覺得便秘是上火引起的,所以吃點去火藥、喝點通便茶。這對於大便乾結難解的便秘,可能有點功效,但如果是溼邪引起的便秘,這樣做無意是雪上加霜。

溼邪引起的便秘有這樣一種特點:大便偏軟,而且多黏穢。所謂的黏,是說大便細而軟,排之不爽,總覺得沒排乾淨,而且粘便池、不容易沖走;所謂的穢,是說大便的氣味大。還有人排便後,肛門有灼熱感,這也是大腸溼熱的特點。

像這種大便黏膩,像膠水一樣,雖然稀,但是也很難排出的便秘,中醫叫作“溼秘”。

3、失眠

同樣都是失眠,但有不同的病機。比如,有的是中焦溼熱,有的是肝胃失和,有的是心腎不交。只要從辨證入手,即便沒有多少安神的藥,也能調理失眠。

《黃帝內經》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認識,強調脾胃失和、痰溼、食滯對睡眠的不良影響。有的人愛喝酒,但酒本身就容易導致溼熱內蘊,如果心神被蒙,人就會失眠多夢。

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中醫這樣調理效果加倍

那麼又該如何調理溼氣呢?

宋朝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說:“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鬆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嗽。此藥平和,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而五臟之中,所有的水溼代謝都離不開脾的運化。如果一個人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或者是舌淡苔白膩,常年大便不成形,稍吃油膩食物就會拉肚子,伴有不消化之物,這種情況多屬脾虛溼盛,適合吃點參苓白朮散就可以。

總之,在明明沒吃多少,肚子還是很大的調理上,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或藥,或針,或灸,或導引,術有多種,目的“祛溼”,則不用再羨慕別人再怎麼吃也不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