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臨終關懷志願者,服務時間超過200小時,華政本科生王曉婷榮獲這項殊榮

新近獲得“2018上海大學生年度人物”殊榮的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2016級本科生王曉婷,是一位臨終關懷志願者,兩年來,她一直用愛陪伴將要告別的生命,

志願服務時長累計超過200小時。

“曾天真地想要活到102歲,實現我跨越三個世紀的偉大願景,但是後來,在看到過生命竟然將脆弱與堅強、短暫與雋永這看似截然相反的詞語巧妙結合時,我開始明白,感受愛與被愛,就是死亡賦予生命的最大意義。”

這是王曉婷參加2018年“覺群杯”大學生生命關懷故事徵集大賽《告別》中的一段文字,細膩的情感打動了很多人。

用生命呵護生命

做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华政本科生王晓婷荣获这项殊荣

王曉婷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河南姑娘,2016年,她通過瀏覽網上信息,加入到“上海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臨終關懷志願項目”中。

在以後的兩年多時間裡,王曉婷每週都要從華政松江校區往返奔赴80公里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做臨終關懷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超過200小時。在服務期間,她用愛與溫暖陪伴癌症晚期患者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

第一天去參加活動,患有食管癌的一位男子問她:“你有沒有辦法能讓我安樂死?”王曉婷一下子被問懵了。

“當時我第一次去沒有經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勸他去想一些開心的事,想想還有身邊的人陪伴,第二週去的時候他整個人就瘦了一圈,太令人心疼了!”

王曉婷說,遇到太多太多這樣的病人。

做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华政本科生王晓婷荣获这项殊荣

有一次,她看到醫院的走廊裡放了一個鐵皮箱子,病房內,醫生和家屬在為逝者進行最後的儀容儀表整理,她瞬間想到,是否所有人的歸屬都是一個個箱子……

有一次,她跟患者約定第二天見面,然後第二天到醫院時卻發現病床已經空了……

大家常問王曉婷為什麼要參加這種活動?王曉婷的回答是,最初是憑著一股出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後來經歷的次數多了,整個人反倒變得柔軟了。

“在生死麵前,所有的都是小事,我學會用更平和的心態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更珍惜身邊的事物。”

參與“公益”活動不間斷

在王曉婷看來,自己是偶然踏進了這個領域,然而有些偶然背後的確有必然的痕跡。因為公益這棵種子早已在她身體裡悄然生根開花。

大學之前王曉婷沒有參加過志願活動。她說:“我高中時就從書中瞭解到了‘臨終關懷’這個概念,後來去百度了相關知識,只不過礙於當時的條件無法參與其中。後來進入大學來到華政,又開始去留意這方面信息。”

大一那年的9月她就提交了申請,12月正式進入培訓階段。

2017年的暑期實踐,王曉婷和團隊去了河南上蔡縣艾滋病村實地走訪,瞭解了他們的用藥、生育等問題。

2018年她參與了由聯勸公益發起的50km“一個雞蛋的暴走”項目,為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患病兒童累計籌款85248.79元,用於兒童臨終關懷事業。

做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华政本科生王晓婷荣获这项殊荣

50km的路程走下來其實很不容易。她回憶道:“從早上八點走到晚上八點半,中途沒有休息也沒有停下來吃飯,只能邊走邊用巧克力、香蕉等補充能量。走到二三十公里的時候腳上就長出水泡了。”

巴金故居、方松街道敬老院、北新涇第二小學等,也都是她經常去做志願服務的地方。

“我很平常也很普通,很多方面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人。”這是王曉婷對自己的評價。

課餘時間的她是個運動達人,先後進入了華政女籃校隊和手球校隊,多次參加市級和全國級比賽,為學校贏得了很多榮譽。

她喜歡用讀書去充實自己,也時常寫作,用寫作來宣洩心情。

她說,做志願工作的時候是她情緒最高漲的時候,因為不能在病人面前表現得很“喪”,但病房裡的“負能量”難免會帶來一些心情上的低落,被壓抑的情緒會被她訴諸筆尖,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她也會記錄下來。

在《告別》中,她這麼寫道:“我不再去想自己要活多久,而只是去熱愛我的每一天,好好生活,好好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