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2018年,可以说是全面屏手机井喷的一年。而从2019年开始,手机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却换成了“折叠屏”。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三星在2月20日发布了 Galaxy Fold,几天后,华为Mate X也在 MWC首发亮相,而这两款手机搭载的都是可折叠翻转的柔性屏幕。

除了华为三星,小米总裁林斌也通过其个人微博展示了小米的可折叠屏新机。

一时间,手机圈彻底沸腾了。似乎行业下一个趋势已经明确,折叠屏将会“引领智能手机进入下一个十年”。

然而,在折叠屏新机发布与发售时间上双双领(抢)跑的,并非是大家熟悉的一线手机厂商,而是一家名为柔宇科技的公司。这家公司靠着硬怼小米折叠屏新机收获了不少关注度,但同时其背景也引起大家的关注。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但在前不久,柔宇科技宣布,在天猫首发的第一批FlexPai柔派手机已经售罄。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柔宇依然未披露第一批柔派手机的备货量。而在天猫官方商城上,这部手机的月销量显示为685,出现的仅有几条评论也都是无关痛痒,没有任何用户拍摄的照片,显得水分很大[a陈1] 。

此外,从目前网上显示的信息来看,也暂时没有任何专业媒体的市售机评测体验类文章。仅有的相关信息,与其说是评测倒不如直接归类为公关软文当中,丝毫没有看出第三方评测机构的痕迹。

正因如此,对于柔宇这款所谓的折叠屏手机产品,不少媒体表示,这种看得见摸不到的产品,究竟是糊弄消费者还是投资方呢?造假的手法也太拙劣了吧!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而在手机行业内部人士看来,柔宇科技自己做手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

柔宇做手机,“水分”究竟有多少?

一家成熟的手机厂商,应该在产品、品牌,以及渠道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我们再来看看柔宇,首先产品上,虽然有噱头,只是第一次试水手机市场,无论从首发数量还是渠道覆盖上,都根本无法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甚至连“饥饿营销”都算不上,倒是很接近“概念机”的感觉。而且在产品核心竞争力层面,真正属于柔宇的恐怕只有那块屏幕。所以说,如果嘲笑别人是手机集成商,不如先想想自己。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其次,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柔宇即使并非第一次发布C端产品,其品牌价值甚至都不如一些小型手机厂商。其实要不是跟小米之间的“掐架”,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家企业呢?冲这点,如果大众消费者愿意为其产品买单,才着实有点令人感到意外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渠道。众所周知,现在手机渠道分线上与线下,从目前来看显然柔宇走的是线上渠道。但光靠线上渠道,市场份额是很难做大做强的。从小米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一二,早期小米以互联网渠道为主,而如今则是全渠道发展,这才是一家优秀手机厂商应有的面貌。反观柔宇恐怕除了自己的官网商城与电商平台外,对于线下渠道的分类都很“懵懂”吧。先不说如何区分运营商渠道与开放渠道,即使柔宇敢去找代理商铺货,估计也没有哪家心这么大敢接它的产品。

所以说,柔宇自己做手机,显然这水分含量估计一条黄浦江都不够,那么问题来了,柔宇为什么不直接找手机大厂合作呢?

站队华为OV,可惜人家“不买账”

其实,柔宇早在2016年之前就跟华为、OV等厂商有过接触。甚至曾有国内媒体曝出,华为与vivo、OPPO有意投资柔宇科技,

但从实际投资方来看,却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的身影,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柔宇曾表示希望能够获得华为的投资。在业界看来,这绝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希望得到顶级厂商的一个认可程度,如果华为投资了柔宇,即使华为不采购柔宇的屏幕,也足以说明头部玩家对柔宇的重视程度。而柔宇也完全可以拿来作为资本炫耀,只可惜华为最后没有投资柔宇,OV亦然。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但这丝毫不影响柔宇的站队,宁可得罪小米这样的“潜在用户”,也铁了心要站在华为这边。其实这一点也能说明柔宇的小心机。毕竟近年来华为在高端市场斩获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跟华为沾上关系,即使得不到手机厂商的注资也能吸引资本方的注意力。

同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京东方与苹果之间。早些时候,有媒体爆料苹果有可能会采用京东方的屏幕,当时京东方股价直线飙红,足可见一线大厂对供应商的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柔宇不断标榜自己的核心技术实力,而现在又已经将折叠产品投放到市场当中,为何没有厂商们先来尝试呢?这其实要分开而谈。

一方面是小厂商不敢轻易尝试,要知道采用自己屏幕的柔派都卖到了8999,到了其它厂商手里产品肯定会破万,而这样的价格并不适合小厂商的市场目标(8848除外)。而大厂商就更不敢轻易尝试柔宇的屏幕了,虽然可能在成本上有些节约,但风险实在太大。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根据锌财经报道的消息显示:柔宇号称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其实就是行业内定义的5.5代线。而且柔宇的工厂还要解决面板良品率的问题,按照柔宇给出的每年5000万片和100亿投资规模计算,面板的良品率需在90%以上才能实现。这也意味着柔宇工厂的良品率要达到甚至超过三星当前的水平。但事实上,不管是业界看法还是柔宇自己,现阶段恐怕都没有十足的信心。

正因如此,在资深业内人士看来,为了稳住投资人,柔宇只好采用B端+C端的形态。只可惜在B端市场,现阶段柔宇缺乏足够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在C端市场的表现又很难令人满意。

但说到底,柔宇眼下急需大量资金来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那么想要“赚快钱”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答案就是实现IPO。但眼下柔宇想要上市,其实难度并不小。

E轮已过,留给柔宇IPO的时间所剩无几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柔宇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经先后经历了9轮融资,估值超过50亿美元。而目前融资已经进行到了E+轮。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按照正常一级市场的融资规律,那么接下来的F轮势必将会接近IPO。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而且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柔宇科技正寻求IPO之前进行一轮约10亿美元的融资,具体用于扩大销售、营销和研究设施,并寻求至少80亿美元的估值。

然而目前看来,不管是在B端市场还是C端市场,柔宇都没有拿出足够具有说服力的“硬货”,来支撑其庞大的估值。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10日这天,柔宇科技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动产抵押,类型为借贷合同,被担保债权数额为36.4亿元人民币。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对此,业内资深自媒体懂懂笔记表示:“柔宇现在到了上市的关键期,资金匮乏的问题肯定存在。前期融资的钱应该花在了研发和投资产线上,但是面板的研发和产线的投资非常烧钱,需要重资金投入。目前柔宇拿的钱如果都扔到产线上,说严重点可能也就是打个水漂。所以,上市对它来说应该是非常紧迫的,它需要作出更多能得到市场关注的动作,如果没有钱也上不去市的话,情况就会非常危险。”

从企业发展速度来将,柔宇科技并不慢,但在核心实力与技术沉淀方面,依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但是从懂懂笔记的分析来看,眼下留给柔宇科技的时间并不多,柔宇要么在量产上堵住大家的嘴,要么快速找到一家可以令人信服的合作伙伴,不然的话,以目前在线上的销量以及一些不痛不痒的合作方,恐怕难以撑起50亿美元的估值,更不要提80亿了!

写在最后,


柔宇折叠屏手机一路抢跑,不是冲着消费者而是投资人?


作为本文的结尾,也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刘自鸿的履历可谓是十分耀眼,在清华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又在斯坦福拿下了博士学位,创业前还在IBM有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不管是技术还是资源都占据了先天优势。可以说在国内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又选择了国家大力扶持的技术领域,相信这样的创业故事想打动投资方的话,可能并非难事。

只是创始人的背景再厉害,最后企业也得靠实力来讲话。这就好比“饼虽然很画得很大,但是好不好吃只有掏钱的人最清楚”。那么大家觉得柔宇做折叠屏手机究竟靠不靠谱呢?8999元的价格换成是你你会入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我们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