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依靠李聖龍、胡爾克的兩個進球,上海上港隊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以2比0擊敗廣州富力,迎來中超聯賽第八輪的勝利。作為上港隊隊長,外援胡爾克迎來代表上港出戰的第100場比賽,他用一記世界波宣告自己的價值所在。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替補登場的李聖龍取得進球、張衛逐步找到感覺、魏震佔據首發位置的現狀,表明上港隊似乎也找到了“大牌球星帶著本土菜鳥”一起成長的“挖潛”新模式。

01

呂文君受傷給李聖龍亮相機會

上港主場和富力之戰,首發隊員呂文君遭遇意外。他在一次魚躍頭球衝頂時,竟被隊友埃爾克森干擾,手撐地後右手臂骨折,無奈受傷離場。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早早的換人,似乎會打亂上港的節奏。然而,替補登場的李聖龍卻用寶貴的進球,回報了主教練的信任。在U23政策下,上港隊首發一名U23年輕隊員,還有2個換人名額要留給U23隊員,唯一的非U23換人名額,目前基本鎖定李聖龍。

下半場,是李聖龍的搶點包抄幫助上港打破僵局。這個球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背後其實是他堅持硬朗、專注、勇猛踢球風格的一種回報。作為昔日上海足壇名宿李龍海的兒子,李聖龍算是出身一個足球家庭,打入自己2019賽季中超處子球,也算是兒子向父親交出了一份成績單。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2017、2018兩個賽季加起來的登場時間,還沒有我2019賽季目前的時間多,今年能有機會登場踢球,我挺開心的。”賽後採訪時,李聖龍最開心的不是自己進球,而是能有機會上場踢比賽,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希望以後登場比賽的時間可以越來越多,我也想再進幾個更漂亮的進球。當然,一切都要尊重主教練的決定。”

李聖龍的進球,有呂文君受傷離場的偶然因素,但也是上港俱樂部內部挖潛戰略的必然。作為中超最佳射手、最有價值球員,武磊在2018賽季幫助上港打進27球,是球隊核心。在武磊轉會加盟西班牙人隊後,上港俱樂部選擇了不引援戰略,嘗試內部挖潛。

02

年輕隊員成長需要俱樂部交出學費

內部挖潛,主要也是希望給到上港青訓梯隊的三支全運會冠軍隊隊員,更多冒尖的機會。不過,必須看到,內部挖潛需要俱樂部有長線發展的耐心,更需付出交學費的代價。最好的例子,或許就是球隊後衛線絕對主力賀慣。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2015賽季,上港隊引入了孔卡等多名大牌外援,受到外援名額限制,後衛線只能大力提拔鍛鍊本土球員。當時,毫無中超經驗的賀慣得到主帥埃裡克森的提拔。但對陣山東魯能,賀慣連續三次被判禁區內犯規,送給對手三個點球,年輕隊員的成長也讓球隊付出代價。

之後,賀慣坐上替補席,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努力。2017賽季,主帥博阿斯信任賀慣。即便賀慣亞冠小組賽第一場又因犯規送給對手點球,主帥繼續給予信任。經過一整個賽季的鍛鍊,賀慣逐步成長為上港後防中堅,更入選了裡皮執教的中國國家隊。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石柯加盟上港初期的失誤連連,同樣證明,內部挖潛需要俱樂部有耐心、需要付學費,需要用時間來換取年輕隊員的成長。當時,石柯的防守多次出現漏球等失誤,但隊友、教練和俱樂部都給予寬容和信任,連續兩個賽季的磨鍊,才讓石柯的防守越發老練,技術逐步成熟。

今年,恰恰因為沒有引援,一些有實力、有追求、肯努力的年輕隊員,開始冒頭。左邊翼衛張衛過去兩個賽季都屬於輪轉隊員,但近期他在352陣型中左翼衛位置上,找到了感覺,踢出了很高的水平。同樣,去年因為交流問題被雪藏一年的魏震,在3中衛體系中逐步找到位置。如果賽季初直接買人,當然即插即用效果更好,但或許也會壓制俱樂部本土青訓隊員的成長。

03

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

上港和富力之戰,是外援胡爾克第100場為上港出戰。2016年夏天,胡爾克從俄超級冠軍球隊聖彼得堡澤尼特轉會加盟上海上港。100場比賽中,作為世界頂級前鋒的胡爾克,為上港隊在各項賽事中貢獻了55個進球和39次助攻。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像胡爾克這樣大牌外援的價值,不光在於進球,而是他可以帶動年輕隊員成長。2015賽季,上港集團收購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股份後,引入了孔卡等大牌外援,球隊也出現了類似皇馬“齊達內加帕文”政策:前場孔卡+後場本土後衛賀慣。

“孔卡+賀慣”政策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賀慣如今已是球隊防守的司令塔,是最不可或缺的主力中後衛。2015賽季前,賀慣在上海全運隊都不是主力中後衛,但他作風硬朗、生活自律、自我要求高、經常主動加練,一旦有登場機會就更容易牢牢把握。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2019賽季,上港俱樂部堅持內部挖潛,其實可以複製賀慣當年的培養軌跡:讓胡爾克等大牌球星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給予李聖龍、張衛、魏震等更多年輕隊員機會。用大牌外援,是追求成績;儘量使用本土球員,是內部挖潛,更是一種看向長遠的眼光。

上港隊本土球員的基石,是1989-1991年齡段的全運會冠軍隊員,比如武磊、顏駿凌、蔡慧康、王燊超、呂文君等。事實上,這批隊員雖處於黃金期,但年齡也到了30歲,未來三年的身體機能會走下坡路。

上港堅持內部挖潛,延續“胡爾克加李聖龍”政策,到底行不行?

理論上,同樣奪得全運會冠軍的1993-1994年齡段上港梯隊,已經到了逐步接班甚至“搶班奪權”的時候。從實力來看,武磊、顏駿凌這批隊員16歲就踢乙級聯賽,18歲踢中甲,23歲踢中超,積累了不可複製的豐富經驗。由此,武磊、顏駿凌的師弟們,在技戰術能力方面,與他們有不小差距。

即便如此,新老更替是足球運動的規律。同時,實力至上、公平競爭才是鐵律。讓胡爾克、奧斯卡等大牌外援帶動,讓當年的孫祥、現在的於海發揮老將的傳幫帶作用,幫助更多李聖龍、魏震、胡靖航等有鬥志的本土球員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職業球員,這樣的新老搭配才能促進隊內競爭,同時幫助球隊營造更好的集體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