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大戰,看這篇就夠了

生鮮新零售激進後遭遇危機,企業反思後調整新思路

在這個公認的生鮮零售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企業佈局、調整、開店、閉店、轉型併購等空前火熱,大家都寄希望於在快速發展的前期佔到優勢地位。但2018年至今,此類及時配送、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售新業態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

2019年4月,美團小象生鮮位於常州市的3家門店於4月18日停止營業,隨後無錫門店也因經營表現不良而閉店,僅有北京2家門店繼續營業。究其原因主要是模仿盒馬並未凸顯差異化,而與傳統超市相比又缺乏性價比。美團小象於2018年5月在北京開設首家門店,曾計劃在2018年開設20家門店,但最終實際共有7家門店。

2019年4月,成立於2009年的“莆田網”停止運營,這是針對高端客戶群的垂直店商平臺,經營品類主要包括果蔬、肉類、乳品及飲料、熟食、麵包等,可提供5種語言服務。到2015年,莆田網已自建了物流體系,主要覆蓋的江浙滬地區。先被高鑫零售收購,後隨高鑫零售併入阿里巴巴,但在整體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並未能及時順應潮流實現擴張,市場依然侷限在江浙滬地區,高端定位的優勢也逐步弱化。最終因毛利低、損耗大,只能覆蓋局部市場而導致整體經營業績不良,最終被迫關閉。

除此之外,曾經強勢擴張的多個新零售平臺也遭遇困境:

2018年11月,已開出4家門店的復華控股旗下“地球港”因資金鍊斷裂而全部關閉;

2018年12月,永輝剝離雲創業務,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雲創業務虧損6.17億元,累計虧損額達到10億元,主要是“超級物種”的虧損;

2018年,除了盒馬,其他包括永輝超級物種、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美團小象生鮮的開店計劃均為達成;

2019年4月,盒小馬全國首家店蘇州文體店已停業,計劃在下半年重新選址開業。

我們認為,這種過分追求形式卻忽略成本、急迫在新零售領域擴張的激進舉措導致了行業危機的全面爆發。一方面跟風增加餐飲業態後,整體效率被拉低,大多體驗感不能滿足消費者;另一方面,在訂單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店倉一體化當中,倉儲的附加成本以及主要品類的生鮮損耗無法覆蓋;第三,技術手段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增加不成正比。

因此,企業開始意識到只有注重在成本和店面面積成正比的情況下,追求訂單密度才有可能盈利,同時還要重視線下零售業選址的根本問題。基於此,這些新零售企業開始調整模式:盒馬加速拓展生鮮滿足不同場景的多業態,並孕育出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盒馬小站;美團關閉部分小象生鮮,並重點轉向美團買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