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北工大",是中國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屬的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術等學科門類相結合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

北京工業大學創建於1960年,初設機械、電機、無線電、化工、數理5個系,歷經多次整合兼併,逐漸形成了理工、經管、文法相結合的多科性體制;學校於1981年成為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止2018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93.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9.06萬平方米,學校現有二級教學科研機構32個,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3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歷史沿革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1960年,北京工業大學創建,初設機械、電機、無線電、化工、數理5個系。

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部分學生轉入北工大後,增設土建系。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併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區牛街南橫西街該校校址設北工大預科,後改稱新生部。新生部於1986年撤銷。

1978年至1989年,學校調整系的設置,設機械工程學系、工業自動化系、無線電系、土木工程系、化學與環境工程學系、應用物理系、計算機科學系、應用數學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熱能工程學系、管理工程學系、建築學系。

1990年,原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併入北工大,該院6個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學系合併調整為管理工程學系、對外經濟貿易系、應用經濟系,至此全校共設14個系。

1993年北京計算機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北京西三環北路原校址辦學,1998年遷入校本部與北工大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計算機學院。

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

1993年北工大嘗試教育改革成立實驗學院

2000年起實驗學院由學校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

2000年,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分部,均為學校的異地辦學機構;2003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

2004年7月實驗學院終止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的協議,從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遷至北京市朝陽區管莊校區,與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調整合併為學校全資直屬二級學院性質的實驗學院。

2004年繼續教育學院與工大分部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整合後工大分部辦學主體為繼續教育學院(稱為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西區)。

2005年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摺疊院系專業

截止2017年12月,學校有18個本科教學單位,在64個本科專業招生;另設有獨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院系專業院系專業實驗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與工程、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法學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

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實驗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務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應用化學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汽車工程和製冷空調及其自動控制專業)應用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光通信與光電子技術)和統計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城市規劃、工業設計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軟件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外貿)、金融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法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廣告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化(只招收留學生)外國語學院英語(商務方向)、英語(翻譯方向)、日語(商務方向)、朝鮮語、外貿英語、外貿日語藝術設計學院動畫、藝術設計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聯網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學(Finance)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科技哲學學繼續教育學院** 樊恭烋學院 ** ** ** 

展開

摺疊師資力量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職教職工總數2965人,其中專任教師1737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全職雙聘院士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入選者1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 入選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入選者1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人。在校學生24500餘人,其中研究生7500餘人,全日制本科生140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2000餘人,留學生1000餘人。

名稱

名單1

名單2

名單3

名單4

名單5

名單6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左鐵鏞

張毅剛

侯義斌

   兩院院士左鐵鏞李京文張傑曾 毅沈昌祥劉加平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

序號

團隊名稱

團隊負責人

所屬單位

獲獎年份

1水汙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彭永臻環能學院20072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團隊左鐵鏞材料學院20083基礎力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團隊隋允康機電學院20084計算機軟件基礎課教學團隊蔣宗禮計算機學院20095機械工程教學團隊趙京機電學院20096嵌入式系統課程群教學團隊侯義斌軟件學院2010

摺疊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止2018年,​​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3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國家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所屬學院

評審年度

1材料力學隋允康機電學院20052機械設計王大康機電學院2005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王松桂數理學院20054水質工程學彭永臻環能學院20055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導論左鐵鏞材料學院20066編譯原理蔣宗禮計算機學院20077環境保護概論王淑瑩環能學院20078材料工程基礎綜合實驗王金淑材料學院20099大學英語劉宇慧外語學院201010建築抗震設計薛素鐸建工學院201011交通工程導論楊孝寬建工學院2010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序號

專業名稱

專業負責人

所屬學院

評審年度

1信息安全沈昌祥計算機學院20072軟件工程(嵌入式軟件與系統方向)侯義斌軟件學院20073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蔡建平軟件學院20074電子科學與技術吳武臣電控學院20075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李曉陽機電學院20076材料科學與工程王金淑材料學院20087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趙耀華建工學院20098建築學陳喆建規學院2010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序號

實驗中心名稱

負責人

所屬學院

評審年度

1工程力學實驗中心隋允康機電學院20062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杜修力建工學院2009

對外交流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北京中加工商專修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北京工業大學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理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北京工業大學與澳大利亞James Cook合作舉辦大學信息技術學士學位項目

北京工業大學與美國管理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課程班項目

摺疊學科建設

據官網2018年5月的資料顯示,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另擁有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工程碩士、工商管理、建築學、城市規劃、應用統計、社會工作、教育、藝術、工共管理、金融、法律11個類別的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

博士後流動站數學

物理學

光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力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統計學 軟件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應用經濟學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應用經濟學 社會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 數學 物理學生物學 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交通運輸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設計學科學技術哲學

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3個)

光學工程(一級)

材料學

結構工程

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

資源、環境及循環經濟

納米科學與技術

信息安全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機械工程

土木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培育)

交通運輸工程(培育)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及理論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熱能工程

環境工程

凝聚態物理

計算機應用技術

光學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2個)

儀器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16個)

工程力學

機械電子工程

電路與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市政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國際貿易學

數量經濟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社會學

高等教育學

展開

摺疊科研組織

科研機構

截止2018年,學校建有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111計劃”引智基地2個、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國際合作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9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行業重點實驗室4個、北京市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其他科研基地4個。2015年“北京未來網絡科技高精尖創新中心”入選“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計劃”;2017年“現代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科群”(核心學科包括土木、環境、交通工程)入選教育部一流建設學科。

科研機構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數字社區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汽車結構部件先進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教育部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光電子技術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城市與重大工程安全減災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北京市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機械工業聯合會所屬實驗室(3個)機械工業印刷裝備數字化技術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重型機床數字化設計與測試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基地(16個)先進製造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多媒體與智能軟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水質科學與水環境恢復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交通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抗震與結構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環境與病毒腫瘤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光電子技術實驗室北京激光技術實驗室可信計算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研究基地北京信號與信息處理基礎性研究實驗室北京市焊接設備研究與開發中心北京市飲料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站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
北京市生態環境材料及其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汙水脫氮除磷處理與過程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激光應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物聯網軟件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環境友好新材料技術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先進製造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展開

學術團體

學術團體學術團體(10個)

★中國水泥協會新型幹法水泥分會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建築與樓宇自動化專業委員會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顯象應用分會

★中國力學會力學史和方法論分會

★中國鋼結構協會空間結構分會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

★中國老教授學會理工專業委員會北京工業大學科技老教授協會

摺疊科研成果

北京工業大學承擔了一大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在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大、重點項目,據教育部統計口徑,學校2010年到校科技經費62071萬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平均增長率約15%。

“十一五”期間,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獎勵100多項,共申請國家專利2480項,獲得專利授權1462項。

摺疊學術資源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館藏資源

截止2013年 ,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共100餘萬冊,引進各種數據庫資源40多種(含數據庫60多個),包括Web of knowledg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EI Village、ISI Proceedings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PIE 、OCLC 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大型的網絡版數據庫,引進中外文期刊一千六百多種,與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多家單位建立了合作,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館際網絡。[1]

學術刊物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理工科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1974年;其主要刊登光學工程與先進製造、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與建築、交通工程、環境與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應用數學與物理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國外多家數據庫收錄。[2]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創刊於2001年,曾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刊,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學報、北京市優秀社科期刊和全國理工農醫院校優秀社科學報,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數據庫”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來源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